亲,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
强国梦
”,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
每天
分享的精彩
文章了,
好文章
我们齐分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小编微信
2426184596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MWiaBF9QBRibFO5RvgBmfhZZEY6BDoQn6iaic2cJJicYf2WiaL515J8I3sjvnmxN7WDxwpicDsehPczFmMx4hvmg6ibuHg/640?wx_fmt=jpeg)
来源:木土文粹(mutuwencui)综合冯站长之家(fgzadmin)、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军报记者
谁,才是中国的巨星?
有人说,这个谁,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世界知名!
有人说,那个谁,票房动辄几十亿,粉丝喊叫震地动!
有人说,那谁谁,影片用谁谁蹿红,名字一亮就招风!
其实,中国真正的巨星,让世界侧目、让美国不敢妄动的巨星,根本不是这些开豪车、住别墅、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娱乐大佬,而是,他们…
一
他,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清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
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
很破烂的一个修理厂,漏雨又透风,但,他和小组成员,就是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决定打,力排众议,“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迎来了中程导弹的成功!
长征4号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有领导问,发射成功有把握吗,他说,“不成功我负全责,包括坐牢、砍头”!中国火箭,自此踏上新征程!
他被周总理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他,任新民,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最后一位两弹一星元勋,被称为“中国航天的总总师”!
2017年2月12日,任新民,这位敢于担当的中国火箭巨星,在北京悄然陨落,至此,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是他,让中国人站起来,挺起胸!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MWiaBF9QBRibFO5RvgBmfhZZEY6BDoQn6ia3DibYX1J2NT6F1SfzqFPTbZOHpLBia5okAoP06GBPPsk7Ric4X5o6T3Pw/640?wx_fmt=jpeg)
随着中国航天又一颗巨星的陨落,至此,“中国航天四老”即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任新民,都走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MWiaBF9QBRibFO5RvgBmfhZZEY6BDoQn6iaJj42Nzm99V6yK4gsXmr2UZeibt1icJpZz4icHv5qyR07hvHOSHp6mnOPA/640?wx_fmt=jpeg)
▲“航天四老”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黄纬禄、任新民、屠守锷、梁守槃
23名“两弹一星”功臣中仅有5人健在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MWiaBF9QBRibFO5RvgBmfhZZEY6BDoQn6iakUoyOhrDWibyax536fRsUGTq6YTFjruS56fiaicsQfPrpHUOcoHknPtEw/640?wx_fmt=jpeg)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分别为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黄纬禄、屠守锷、王大珩、程开甲 、王希季、于敏、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
目前23位“两弹一星”功臣已有18位辞世。健在的老前辈只有5人,分别是于敏、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程开甲。
有媒体曾说:有了这23位,中国将不再担忧被侵略,对他们,国人当感恩。
如今,长五已经飞天。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MWiaBF9QBRibFO5RvgBmfhZZEY6BDoQn6iaiasC7C80LxPCkOxFObBxZvO9ibc91BDeymKCtNL8Ka8jR6icqeuLpB0Mw/640?wx_fmt=jpeg)
前人已经走远,后人还需努力!
未来的路,还有我们!
二
这张照片曾感动无数国人。
铁血将军,用泪水表达对抗洪战士的敬意!
据@军报记者: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第31集团军军长、98年长江抗洪前线总指挥董万瑞将军于2017年2月9日晚,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5岁。
他,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中将,1998年,九江抗洪一线,他是南京军区的前线总指挥!
接到命令时,九江大堤5米的决口,已经冲成了50米、60米,4米高的洪水狂泻,42万九江人民,危在旦夕!
直接登上直升机,直接视察一线灾情,直接制定补堤方案…从一出发,这位56岁的老人,长江大堤上年龄最大、军阶最高的人,就是72小时不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