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爱情故事:耶伦与阿克洛夫
耶伦(Janet L. Yellen)是在美联储碰到自己一生所爱的。那是在1977年的一个午餐会上,一场旋风般的恋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成就了一场闪婚。
在当时临时在美联储研究部门工作的George Akerlof身上,耶伦不仅找到了灵魂伴侣,还遇到了志同道合且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
这两个人组成了现代经济学历史上都称得上显赫的夫妻档。在有前景的研究上通力合作的同时,他们还各自掌握着日趋重要的职位,并且养育了一个继承了两人学术热情的儿子。
耶伦与Akerlof互相扶持。耶伦帮助Akerlof专心学术,后者在2001年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Akerlof在刊登于诺贝尔基金会网站上的自传中写道:
我在美联储遇到了耶伦,我们立即喜欢上了彼此,并且决定结婚。我们不仅性情十分投契,而且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意见也始终高度一致。唯一的分歧是,她比我更支持自由贸易。
据路透对两人履历的整理,耶伦在1977年放弃了哈佛的教职进入美联储。当时是负责美联储国际金融部门的Ted Truman努力争取耶伦加入。前者是耶伦在耶鲁攻读PhD时的教授。
而Akerlof年少成名,其早期的成名作“柠檬市场”(The market of lemons,1970)在经济学家里为人称道。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换句话说,逆向选择就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这样的选择: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他人,从而无法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
他当时短暂在美联储工作了一年,刚刚离婚的他正要前往LSE任教。他写道,在遇到耶伦后,“我们决定很快结婚,这不仅是由于我们对于彼此的认同,也是由于现实的原因。如果我们想要避免分离,耶伦也需要在英国找份工作。”
耶伦随后宣布将追随Akerlof前往LSE任教,Truman在接受路透采访时回忆道:“我们当时非常失望,尽管我们对此非常理解,但我们花了很大功夫才吸引耶伦加入美联储。”
当然,最后耶伦仍然回到了美联储,只不过身份已经变成了美联储理事,成了Truman的七个老板之一。
他们两人在伦敦很快发现了问题,他们都不是英国人。两年后,他们回到了伯克利,耶伦开始在商学院任教。他们在学术上的研究也受益于彼此不同的风格。
当时被耶伦招聘,如今已出任伯克利Haas商学院执行院长的Andrew K. Rose认为:“Akerlof天马行空,有更多的艺术家气质以及创造力;而耶伦则更加脚踏实地、理性并且尊重常识。”
图片
密歇根大学经济学教授Jim Adams形容耶伦与Akerlof的关系时表示:“他们都异常的成熟,才能够让这样两个如此不同的人互相深爱。”
“Akerlof是一个极其有创造力的人。他从不害怕非正统与真正的智力探索。而耶伦则思考问题和其影响非常细致。”
他们两人合作的第一篇论文还是在耶伦在耶鲁的导师James Tobin的力促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