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台湾人文与学术
引介臺灣人文及學術研究現狀和趨勢、論文期刊發表概況、論壇及學術前沿。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本地宝  ·  收藏!武汉人才公寓申请条件来了! ·  3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武汉居住证网上办理指南 ·  4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元宵节,武汉长江大桥、汉江桥限号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台湾人文与学术

我們在台灣推薦---台灣人文與學術2019年年度推薦書目(二)

台湾人文与学术  · 公众号  ·  · 2019-12-13 00:22

正文




我們在台灣推薦---台灣人文與學術2019年年度推薦書目(二)

“心裡的書 我想要帶你回家”

崔玲


今天1212

早上與遠在臺北的導師通電話

導師剛剛散步歸來

伴著晨露 心情甚好 囑咐多多

讓我覺得

我們可以和這樣一位人文歷史學界長者一起討論 言談 對話 辯論

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再次感謝陳華秋同學收集整理學友們的書評

本期有六篇短評

它們來自政治大學、輔仁大學、台灣大學

除古書、醫療、士大夫、戰爭等歷史著作評論外,亦有兩篇藝術文化史著作的推介

篇篇佳作


201幾年還剩下最後的19天

我們時常會害怕

想讀的書晦澀如山 想說的話不知如何提起 想完成的事總是不如所願或被一再拒絕 我們一天天變老 而 想見的人忐忑不安


無論如何 我們這顆少女心仍然會跳動

它脆弱 敏感 焦慮 恐懼

但仍有希望

最後19天

加油


一日三省吾身

想讀的書、想做的事、想見的人








法蘭西斯·哈斯克爾(FrancisHaskell)著,孔令偉譯,《歷史及其圖像 藝術及對往昔的闡釋》,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8。

書目連結: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68569/

推薦人: 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 崔玲

說明:

歷史中的圖像研究,或圖像中的歷史研究頗為人文學科所重視。但私底下,歷史學者更信任文字給與我們的安全感。近期维舟老師《“庖丁解牛”新解》的文章告訴我們,我們對於文獻的理解還需再次辨析,那麼遠比文字閱讀難得多的歷史圖像要如何處理?哈斯克爾這本書和今年再版的彼得·伯克《圖像證史》或許可以啟發新思。英國學者擅長講故事,書中將近代以來學者研究的小故事集中起來,如彼特拉克、馬費伊、凱呂斯等,由錢幣研究講到雕塑、繪畫和建築等,透過各國學者圖像研究的過程來回答兩個問題,如何發現“圖像”及如何“運用圖像”。或許有人覺得書中內容過於瑣碎,哈斯克爾其實在導論中已經說明了,這本書的原初題目叫“藝術與歷史學家”,是一種圖像研究史的梳理。





書目:李銳,《同文與族本——新出簡帛與古書形成研究》,上海:中西書局, 2017

書目連結: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48122.html

推薦人:周秦漢(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生,現於輔仁大學哲學系交換)

說明:

書名取自全書中最重要的兩篇文章《「同文」分析法評析》和《從出土文獻談古書形成過程中的「族本」》。所謂「同文」( parallel texts )是指先秦兩漢古書中文意相近乃至字句相同的客觀現象。李銳先生在文章中對根據「同文」來判斷文本先後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反思,這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舊的「範式」( paradigm )。「族本」的概念則是借用維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的觀念。當下學界已經摒棄了上世紀古書成書的「單線進化論」,取而代之以「同源異流」和「一源衆流」,李銳先生更進一步認爲「族本」之上沒有「祖本」。此外,還有《評池田知久〈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研究〉》一文,其不僅僅只是書評,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反思了判斷古書年代、思想關係的舊範式,這也是李銳先生本書各篇論文的共同特點。相信在簡帛古書出土的今天,李銳先生的這本著作能對研究古書成書提供範式意義上的進步。


推薦書目: Hilary A. Smith, Forgotten Disease: Illnesses Transformed in Chinese Medicine, Redwood City,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ISBN 9781503602090

書目連結: https://www.sup.org/books/title/?id=25648

推薦人:陳華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生)

説明:

作者司馬薇( Hilary A. Smith )通過爬梳自公元4世紀到現代不同史料對「脚氣」的記載,從知識論的角度反思利用現代生物醫學回溯診斷( retrospective diagnosis )歷史文獻中各種疾病的現象。現代生物醫學認爲「脚氣」是維生素 B1 缺乏症,而民間則認爲「脚氣」是足癬。作者則回顧從古代中國到近代東亞的醫學文獻,描摹出「脚氣」在不同歷史脈絡中的複雜意涵。中古時代的葛洪認爲「脚氣」主要由卑濕環境引起,這一論斷通過南北交流影響了後代的孫思邈。宋代政府以標準化的概念解釋「脚氣」並試圖施以模式化的治療,簡化了「脚氣」的複雜意涵。明清時期新的醫學理論則認爲「脚氣」不是由潮濕的環境,而是由不當飲食造成的。明治日本在建設現代化軍隊的同時,藉助現代生物醫學知識,將「脚気」( Kakke )一對一地解釋爲維生素 B1 缺乏症。最後,作者以明治日本爲例,討論了 20 世紀東亞各國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社會轉型的影響,對「脚氣」提出了各自不同解釋。總體而言,作者反對用以歐洲爲中心產生的疾病分類範疇理解非西方醫學,認爲應該將疾病放在具體歷史脈絡中理解,不需回溯診斷古代文獻所記載的疾病是現代生物醫學所界定的何種疾病。近代西方知識被翻譯到非西方社會,西方脈絡下產生的概念被一對一地翻譯為本土話語,這既是賦予本土話語新意涵的過程,也是取代甚至遺忘舊意涵的過程, Forgotten Disease 即是題出此意。



書目:黃寬重,《孫應時的學宦生涯:道學追隨者對南宋中期政局變動的因應》,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8

書目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8390

推薦人:吳大衛(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生)


説明:

本書以《燭湖集》為主要材料,追蹤孫應時的生命歷程,進而分析一位中下階層士人的人際網路如何生成、延展進而影響其政治生涯。孫應時家境貧困,鄉里資源不足,這些限制了他的進一步晉升。但孫應時積極經營人脈,以地方官的身份在地方教育中推廣道學,後更赴蜀擔任丘崈幕僚以求仕進,並因功升任京官。然而此時慶元黨禁發生,這也透過人際網路影響了孫應時的政治生涯:孫應時的長官被罷免,為免受牽連,孫應時試圖減少跟某些朋友的交往,降低寫信的頻率,最後仍不幸被彈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