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望》:如果我们不追求AGI,走的是另外一条路,这条路怎么推演?
李开复:第一个碾压式的AGI垄断者,梦想是做出强大的大脑,钱全部到我这,其他人都赚不到钱。这种垄断边界要比过去微软、Google的垄断大得多。
还有别的选择吗?
我们的一个选项是,怎样让生态成为护城河?
垄断者未必急于把推理成本降下来。它未必想很多应用冒出来。但不考虑垄断,我们作为用户,希望有更多应用,对吧?
短期看,未来1-2年,推理成本会下降,每年降10倍——经过各种努力,也许能降20倍到50倍。这样会点燃很多应用——突然可以做搜索了,可以做社交了,可以做娱乐了,可以做电商了……应用会像雨后春笋冒出来。
一个生态里,纯美国AGI垄断者推动会导致什么?如果目标是AGI垄断,你做的就是拿最多钱买最多GPU不断地烧,直到烧出来为止,烧出来就赢了——这是它的游戏。带来什么副作用?英伟达赚超级多钱,因为钱都被丢进这里了嘛。
而一个良性生态,应该是芯片赚最少的钱,平台赚蛮多的钱,应用赚最多的钱;平台本身比任何一个应用都赚钱;但所有应用加起来比平台赚更多的钱。
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这样,云也是这样。AI是不是?绝对不是。
今天AI生态是芯片GPU占750亿美金>云厂商100亿>应用商ChatGPT这类只有50亿——是一个倒三角。如果持续是倒三角,AI-first的应用不会雨后春笋冒出来。用户不会得到福利,大家做应用不会那么快PMF(Product Market Fit,产品市场契合度)、赚到钱、融到资,不能达到良性生态系统的正向循环。
正常健康的生态应用是:应用创造的价值>云厂商>芯片GPU,只有用户得到好处才会付钱,付了钱App才会进步,App进步对平台才有要求,对平台有要求才会对芯片有要求,芯片进步大家再一起进步,就转起来了。
AI应用为什么不发生?是推理成本太贵了。
我们把顶级模型推理成本降下来,这样才会达到产生一大堆PMF的应用爆发拐点。应用爆发以后,它们靠品牌、用户数据,快速建立护城河。今天为什么很难打倒微信、抖音、Facebook?因为它们在很弱的时候,发展了应用、用户群和护城河。
如果说AGI必然发生,我们假设它是7年以后发生。到了那天OpenAI“一统天下”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强的社交应用、很强的搜索、很强的Agent、很强的硬件。他想要来碾压我们,我们至少还有抵抗的余地。
《潜望》:为什么说AGI是7年以后发生?
李开复:前一阵有一篇文章《Situational Awareness: the Decade Ahead》(《态势感知:未来十年》,OpenAI前员工撰写),大胆说AGI三年会发生,有些假设值得商榷。
我觉得Epoch AI(一家非营利研究组织)说得更靠谱,他们在今年8月一篇文章《Can AI Scaling Continue Through 2030?》(《人工智能的规模定律能否持续到2030年?》)中,分析了四件事:
● 数据还能多快增加?
● 世界生产GPU的能力,还有HBM(高带宽存储器),就是内存的能力,能多快增加?
● 计算的耗损能多快增加?你作为一个神经网络,它的forward backward训练(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训练),使它不是GPU问题,而是传输问题。如果是一张变成两张传输还好,如果是100万张变成200万张,传输就会成为瓶颈。
● 还有一个,世界上有多少电?
——最后它计算的结果大概是2030年。
他的说法是说从GPT-2到4,从2019年到2023年,4年时间提升的level,和从GPT-4到AGI大概是一样的level。也就是从幼儿园到高中生,从高中生到天才,是类似提升。如果第一个提升(幼儿园到高中生)花了4年;第二个提升(高中生到天才)需要7年,就表示有diminishing return(边际效益递减)。
我们可以期待Scaling Law(规模定律)继续往下走,但它不会像以前那么快,而且非常、非常贵。
做到AGI要花多少钱?它说了一个超级天文数字。不见得一个公司做得起。
《潜望》:所以,我们的第二条路,是用生态去抵抗,是吗?
李开复:对。每个应用公司都可能自己也做AGI,AGI只要有了竞争,就表示垄断会比较难。
《潜望》:应用公司需要先自己形成生态,有商业化利润再去追求AGI,而不能从今天就去追逐AGI?
李开复:不管生态和商业化,只追求AGI,可能在追求梦想途中,你就没有弹药跑下去了,谈何实现?
《潜望》:但我有一个疑问,如果我们现在第一目标不是追求AGI,没有像在AGI主航道里那样让模型能力快速提升,应用会大爆发吗?
李开复:OpenAI在5个月前推出GPT-4o模型,现在10美元一个million tokens,今天我们的Yi-Lightning模型反超了GPT-4o(五月版本)。我们在5个月之间,API定价几乎降了数十倍,还有盈利空间。同时,这样的价格普惠点有可能推动更多应用。
《潜望》:以上,你提供了一个技术价值观:如果美国有可能实现AGI霸权,中国应该如何形成合力对抗他们。
除了推理成本的降低,还有什么我们需要做?
李开复:我们全中国把只落后美国5个月的模型先用起来,让应用比美国跑到更前面,后发制人。
我乐观认为,中国App最后一定做得比美国好,虽然今天还没有,但未来会发生。因为从移动互联网到AI 1.0已经发生过两次。
中国现在特别强大的,就是那批会做PMF的人。我们后发先至的力量就是这批会做PMF的人。
他们有PM(产品经理)、工程师。他们要跟模型专家在一起,最后能做出点燃火焰的超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