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界
商界传媒官方新媒体,旗下拥有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之一《商界》,以及《商界评论》、《商界时尚》等多本知名财经期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预测破160亿元!光线传媒一度20%涨停 ·  昨天  
财经网  ·  今日,马云现身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 ·  2 天前  
华尔街见闻  ·  比亚迪掀起了一场风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界

内容创业真相:知识阶层正在拿回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

商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16 17:10

正文

版权声明
  • 文 / 舍予兄

  • 来源:舍予兄 (ID: sheyu2046)

  •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来源标注有误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就在前天,罗辑思维在北京举办了一次小规模的茶叙会,其间,创始人罗振宇宣布了关于罗辑思维刚刚发生的 「一件小事

持续在各大平台更新了 4 年,收获了累计超过 10 亿次播放的 《罗辑思维》视频,正式停播了。

也就是说,那款曾经的带着罗振宇大脸的脱口秀节目没有了,未来「改版」成音频发布在得到APP上。

不过 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这件事背后的真相是:


从这天起,知识分子要把 30 多年来,被上一代暴发户夺走的社会财富拿回来了。


1 罗辑思维的成功,在于打破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创业窘境


先贤有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 历史的进程。

先贤还有一句话没说,叫做 人都是逼出来的 。大凡一个人成功之后,人们眼中的他一定是光鲜亮丽,最容易忽视的是创业维艰的一路筚路蓝缕,从 08 年离开央视,花了近 10 年时间,这个胖子硬趟出了一条路。

这是一条什么路呢?我们称之为 「知识分子独立创业之路 。要在这里,称这件事伟大,估计要被揍,所以舍予兄我只敢列举现象。

比如说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要想发迹, 就一条上升通道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看过《大秦帝国》的都知道, 就算是商鞅、张仪、范雎、李斯这样纵横天下的大才,早年跟错了人,一身才华也只能白瞎。


所以你看古代 知识的分子,他总要依附一个领导或者组织才能成事 ,要是遇不上,人生基本一片灰暗,这块 请参考姜子牙早年的夫妻生活。

运气再不好一点,碰到一个没啥创业机会的年代,连幕僚都没得做;就只好寄情山水,要么学孔子四处旅游代课,搞搞自媒体,收点冷猪肉做学费,要么学竹林七贤,没事几个文人开开怕踢,喝点小酒做做酸诗,感慨世道混蛋,美国人民都不需要我, 真是,又穷又酸

所以知识分子这个群体,你让他们立德立言可以,你让他们立身立业,完全做不到,原因就是, 他们的知识与技能,在老百姓看来,是无用之学,仅此而已。

但现在还这样吗?


2 把时代的焦虑看做一种「红利」,背后是认知的市场


知识分子在这世上生存这么艰难,就需要做点事,让外界重视起来,于是,就有了百家争鸣,文艺复兴,自媒体的兴起,罗辑思维的诞生,水平上也许有高低,但还是同样的本质。

表面上看,罗辑思维是一款视频节目。

拉近了看,是一个说书的胖子。

往深了看,是一套信息处理和筛选发布机制。

过去我们听过一种说法,说罗胖在上面,对下面 传达了某种焦虑 ,然后这么说的人都觉得他混蛋。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么说的,最近他还关闭了朋友圈,所以舍予兄在这里黑他也看不到。


但你认真想想,这个时代的焦虑,怎么可能是罗辑思维一个视频节目能传递出来的嘛。 那么,我们倒是认真分析下,焦虑到底是从哪来?我这边列举了一些:

北上广的房价潮起潮落让你焦虑


出门打不到车,不会用微信,你的父母很焦虑


1988年被称作中年人,也会觉得年龄上很焦虑


打开朋友圈,男人每天看到的信息都是 90 后创业融资,觉得自己活得特别不成功,女人打开看到的是锥子网红脸,觉得镜子里自己这张脸实在看不下去,焦虑

这种焦虑的背后的真相, 是应对一个科技快速变化的时代的新规则时,所造成的无所适从的无力感, 本质上是认知的落差 ;这种感觉甚至和手头握有多资源无关,因为宗庆后、董明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同样的焦虑。

为什么传统企业现在面对互联网如此紧张?


高认知的人,在当今社会中低认知的领域竞争,可以形成碾压的势能。过去,这种情况被互联网界称之为 「降维攻击」。


3 组织与边界弱化,知识群体开始受到追捧


现在打开新榜,看看公众号的排名,你会发现,那些真正的排名全国前十的大号,还真不是北上广人关注的咪蒙李叫兽这种的,而是一些报纸办的新媒体账号。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专业的年轻媒体人,用他们对于纸媒传播多年学习和研究出的技巧和文风,去做新媒体,是高认知杀入了低认知领域,很容易就能打开局面。因为他们这么多年就是在研究传播和舆论情绪,仅此而已。


当然那些报社领导脑抽做的报纸阅读 APP 不在此列。

现在很多人说纸媒已死 ,但凭良心说,媒体人的认知和技能,在这个年代是变得没用了还是变得更实用了? 你说媒体衰落了,为什么咪蒙这个纸媒小编辑后来挣到大钱了呢?


这时候你会发现三点:

第一,认知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巨大的资源。

第二,过去知识分子创业需要依附的组织,现在看来,反而成了掣肘。

第三,对于外界的信息和知识,人们对它的态度从追求「吸收」变成了「启发」。

更深层次来说,如果焦虑和失控感是某种必然,那么,创业可能才是获得安全感和控制感的唯一途径。


4 付费学习风口开启,知识商人群体崛起


要学习,就得找方法,更准确说是找高手。


那么,通过纸质书学习怎么样?尽管一直有人呼吁现代人应该去阅读纸质书,但成效甚微,为什么?


真相就是,这代人面临的环境是最为复杂的一届,只有现学现用, 百战归来后的个人认知,才是「被验证过」的好知识 ,而这种认知,因为属于个人,所以只有高手脑子中有。

书本的低效并非我在这里瞎扯,因为其实所有的知识学习都必须找人,这是一种人类的本能现象。

比如你说钻木取火这种事,明明是哪个山洞里,猿人偶然发现的,后来说起来,偏偏要造一个名字,叫燧人氏,这名字一听就很扯淡嘛,但好像所有的知识,只要不是跟着一个“人”学来的,这个知识就无意义,你问舍予兄为什么会这样,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人和知识,准确说是自己的认知和技能,正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从向书本学习,进化到了,向人学习的阶段。

到了这一天,可以说,知识分子终于,发现自己是香饽饽了,因为他们的高认知和学习技能连普通人都知道很有用了,现在,他们还需要改掉一点历史基因里的小问题,就会 变成一种未来全新的群体——知识商人。


我们在上面谈了知识分子过去不能创业的 三大历史枷锁。

  1. 知识分子的无用之学已经被证明有用了。(已解决)

  2. 知识分子必须依赖的组织在这个时代,被证明可有可无。(已解决)

  3. 知识分子耻于言财,立德立言,要甘于分享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第三条,确实,互联网最早的特征就是免费,但是也诞生了大量的版权侵权商和伸手党,这些人往往会拿出一些耻于言财的教条约束你,想想《中国合伙人》里,领导是怎么让成冬青免费给孙子当家教的,一句话: 给钱,那性质就变了


面对这种回答,一般人只能呵呵,你既然说认知应该免费分享,那我干脆,不标榜自己是知识分子不就行了,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个 买卖人 不就结了嘛。

所以,从知识付费的这一天开始, 知识分子这个阶层,就注定会孵化出一个巨大的群体,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知识商人。

而这一天,便是当今社会,百家争鸣的开始。

因为有大量的知识阶层,未来都要投身于此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