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清华老教授跨界“养虾”,成了! ·  22 小时前  
扬子晚报  ·  突发!南京地铁10号线设备故障 ·  2 天前  
话沈阳  ·  太突然!27岁男演员不幸去世! ·  3 天前  
话沈阳  ·  太突然!27岁男演员不幸去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家长们注意!“起侮辱性绰号”也属于校园欺凌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11-13 20:54

正文

图片来源:摄图网


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


上传被欺凌者受欺凌图像,属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其中,对被欺凌者身体和心理造成“轻微痛苦”或者“明显伤害”的欺凌事件,分别列为“轻微”或者“恶劣”。


根据 《实施办法》:


欺凌者恃强凌弱给被欺凌者身体和心理造成轻微痛苦,其行为没有违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属于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


(一)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的;


(二)侮辱其人格,程度较轻的;


(三)损坏他人财物,价值较低的;


(四)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贬低或者侮辱他人人格言论的。


欺凌者恃强凌弱的行为尚未违法、对被欺凌者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属于情节比较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


(一)对被欺凌者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等物理攻击的;


(二)捏造事实诽谤被欺凌者的;


(三)在社交媒体用图像贬低或者侮辱被欺凌者人格的;


(四)强脱被欺凌者衣物的;


(五)强索被欺凌者财物的;


(六)其他情节比较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


欺凌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属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


(一)经过学校教育再次恃强凌弱的;


(二)在社交媒体上传被欺凌者受欺凌图像的;


(三)行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但未满十四周岁不予处罚的;


(四)行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但依法属于不予处罚的;


(五)携带刀具等器械威胁或殴打被欺凌者的;


(六)多次强脱被欺凌者衣物的;


(七)多次强索被欺凌者财物的;


(八)其他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进行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可以给予 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 的处分。


《实施办法》规定,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成立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委员会,对学生欺凌事件进行认定和处置,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学生欺凌综治委应吸纳学生代表参加。学生之间发生的不涉及违法犯罪的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


时间上,规定学校一般应在学生欺凌综治委启动调查处理程序 10日内完成调查 ,作出处理决定;学生欺凌事件情况复杂需要延长处理时间的,由学校学生欺凌综治委负责人提出,经校长批准可以延长10日。


按照《实施办法》,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和专家对辖区内学校的学生欺凌进行专项调查与评估活动,并支付费用。学校可以委托第三评估机构和专家对本校的学生欺凌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和评估,可以委托社工、社会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机构为欺凌事件发生后的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提供个案跟踪服务,并支付费用。


《实施办法》强调,政府部门职责落实不到位、学生欺凌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由本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约谈、挂牌、督办、实施一票否决权制等方式进行领导责任追究。


政府部门和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在学生欺凌事件发生后的处置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因违纪违法应当承担责任的,依法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将依法由其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会予以劝诫、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条例行为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该《实施办法》自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网友:好好好好好!


@潮牌:其实很多小孩受到欺凌后只会选择隐瞒然后留下一生的阴影。


@呆猫::哎,主要还是家长老师帮助树立正确人生社会观。


@杨小八:反对校园霸凌,关注少年成长。愿所有的青春,都可以被温暖对待。


@1粒糖2种味道:校园霸凌可以对孩子产生一辈子的伤痕。


@传奇的幻觉:好!爆灯点赞。


校园欺凌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


校园欺凌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据数据显示,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开展全国性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教育部、团中央等9部委联合制定《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性意见》。


紧接着,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进行全面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制度整合、机制创新。


2017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消息也印证了司法层面上作出的努力。



2017年11月,教育部、团中央等11部门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更加明确了校园欺凌的界定,并针对学生欺凌的不同情形,制定了不同的惩戒措施。


《方案》中指出,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必要时可将实施欺凌学生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


而针对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的失职,对犯罪嫌疑人家长进行强制亲职教育,在预防犯罪以及重塑问题家庭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可能导致校园 欺凌 的原因


虽然没有任何因素必然导致一个孩子成为霸凌者或受害者,但以下人群中受害者比例更高:与众不同的孩子、公认容易受欺负、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抑郁、焦虑或自信度低的孩子、不那么受欢迎、朋友少的孩子;不合群的孩子,被同伴认为讨人嫌、讨厌。 即使没有以上任何特征的孩子,也可能遭遇霸凌。


至于霸凌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


第一类是有良好同伴关系的孩子,很有社交权力(即容易在社交活动中影响别人),而且对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特别紧张,喜欢主导和控制别人。


第二类是不太合群的孩子,可能有抑郁或焦虑的困扰,自信心不足,不太参与各类活动,很容易服从同伴压力,或者不能体会他人的情绪、感受。


具有以下特征的孩子中,霸凌行为发生率更高:


◆攻击性强或者容易激怒;


◆家庭不和谐或父母疏于管教;


◆恶意猜测他人;


◆难以服从纪律;


◆认为暴力是好东西;


◆朋友中有霸凌者;


霸凌者并不总是那些更强壮的孩子,优势权力可以来自多个与身材无关的渠道——受欢迎程度、力量、智力等等。霸凌的孩子可能占有一项或多项优势权力。


霸凌的恶劣影响


霸凌行为影响了每一个人:被霸凌的人、实施霸凌的人,以及那些霸凌的旁观者。


◆霸凌受害者会产生负面的生理心理问题


霸凌对受害者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调查发现,被霸凌的学生比起同伴,更可能表现出头痛和胃痛的症状,免疫能力也更弱。而另一项针对澳大利亚750名学生的研究显示,受害者更容易有高焦虑水平、社交障碍以及抑郁。


由于被霸凌带来的不安全感,使得受害者在学校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部分受害者会因为感到不安全而旷课甚至辍学,影响学习成绩。


此外,有一部分受害者会成为日后暴力的犯罪者。在美国,上世纪90年代,在15起校园枪击案中,有12起枪击案的罪犯曾遭受过校园霸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