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陈法权老师编剧的花灯小戏《读书时代》,我感受到针扎般的心痛,心痛主人公刘晓帆小小年纪因家庭的两次巨大变故带来的贫穷,不得不两次在美好的“读书时代”忍痛放弃读书,早早地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当前扶贫攻坚战中肩负的历史使命。
刘晓帆,一个十分懂事的孩子、心存孝心的孩子、勇担重负的孩子。初中未毕业,遭遇久病父亲的去世,为帮助体弱的母亲,照顾瘫痪的奶奶,能上重高的他选择了辍学。在职校老师的动员下,他到离家较近的职校读书,选择医学专业,因为他知道,家庭的所有不幸就是病魔所赐,他立志要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帮奶奶治病、帮乡亲治病。但这个小小的愿望也未能让他顺利实现。职校未毕业,母亲病倒了,孝心让他痛苦地放弃读书,回家上山采药、下地耕田……本应还需继续读书的他,早早地担起支撑家庭的重任。在梵净山这座大山里,由于多种原因,像刘晓帆这样的孩子很多很多,但我相信,有孝心的孩子定能在人生道路上扬帆远航。
陈法权老师可谓是驾驭地方语言的高手,他来自梵净山下的农村,熟悉印江农村的风土人情,更了解印江农民的生存条件,对印江方言和习惯用语驾轻就熟,使《读书时代》在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很接地气。陈法权老师同时是一位在山村学校从教多年的教师,他喜爱大山里孩子的纯真质朴、大山里妇女的热情厚道、大山里老师的师德风范,《读书时代》是他饱含深情对从教经历的回忆,也是他用笔来帮助还处在贫穷生活中的乡亲们的实际行动,用了真心、动了真情、显了真意。
三位表演者同样来自梵净山下不同的村寨,他们在《读书时代》中,讲述身边人,身边事,也许也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当前的重点工作就是实施大扶贫战略,要完成脱贫攻坚这一艰巨任务,《读书时代》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那就是用教育阻断贫穷代际传递。
冉伟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