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安陵|文 李桃|影
3月8日,在中核集团“两会”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寿君表示,从到中核集团担任新职的那一刻起,就深感这是核工业人的重托,责任重大。这里有核工业人的使命,那就是中国必须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核工业。我们将和十万核工业人一起上下求索,一路向前。
建议设立国家“核科学日”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您有一个建议是设立国家“核科学日”。请问您这个建议的初衷是什么?
王寿君:前几天,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李克强总理的这句话让我想到老一辈中国核工业人敢为人先、以身许国凝聚成的“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它是中国核工业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动力。在这种核工业精神推动下,几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可以使社会看到创新之可能,创新之可行,产生自主创新的愿望,有效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和求知,激起他们科学探索的热情。我们在每个核电基地都设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广大青少年等社会公众开放,介绍和传播核文化。
记者:经过60多年发展,我国核工业形成了哪些历史传统?
王寿君:回望60年,中国核工业人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勇于担当、勇于探索、勇于奉献、勇于创新,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工业发展道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世界上少数国家才具备的能力。从“两弹一艇”铸就共和国核盾以来,中核集团与中国核工业共成长,继承了我国核科技工业的完整体系,具备完整的核动力、核电、核燃料生产体系和核科研设计体系。该体系既支撑着我国战略核力量建设,也支撑着国家核电事业的发展。如今,作为国防科技工业战略力量,核工业将光荣与梦想沉淀为砥砺的锐气,化作建设核强国的动力。
可以说,中国核工业应当成为人民的骄傲,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中国核工业人,理当被铭刻在心。我们建议,设立中国核工业的纪念日,这不是核工业人自己的节日,而是全国人民的节日,向全民普及核能知识,向社会公众打开核科学技术世界的窗口,让公众了解核、认识核、接受核。
同时,核工业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中国核科技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历史。
打造核科技工业战略性高科技发展平台
记者:核工业是典型的军民两用高科技战略产业。在核工业领域将如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王寿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在新时期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央对核工业军民融合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文件中多次提到“核”。
核工业是典型的军民融合产业,核技术具有军民两用特点。铀资源和核燃料,从铀矿勘查采冶、纯化转化、浓缩到核燃料元件生产,都是军民两用的基础环节。核科研开发、核安全、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是军民两用,装备制造、仪器仪表、仪控系统、材料、化工等配套领域也是军民通用。
核工业的核心技术必须且只能立足自主创新。一直以来,中核集团坚持自立更生,在核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安全、能源安全和核安全。
我国正处在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的历史性关键时期。走中国特色的核强国之路,是强核强军的必然要求。当前,核工业发展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激烈严酷的国际竞争压力,现行体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核工业增强核实力和提升全球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不符合核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方向。
我们建议,将核工业作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先导行业重点推进,进一步提升核工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并形成示范、突破、带领作用,从而促进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战略的实施。加大核工业的资产整合和产业聚集,打造体现国家意志、代表我国核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战略性高科技发展平台,建设军民融合的、面向国际竞争的核科技工业集团。
核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
记者:发展核电已经成为此次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您在持续推进核电新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建议?
王寿君: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坚持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主线,这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过程。
自2015年11月中央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能源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要破解新常态下能源发展面临的传统能源产能过剩、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制约、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必须创新能源体制机制,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及,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将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能源清洁开发利用,着力补上能源发展短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可以看到,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能源生产革命实现突破的关键。每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年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千瓦的风电或600万千瓦的太阳能机组发电量,稳定高效特点突出。核电是非化石能源中的主力能源,要兑现雾霾治理的承诺,实现非化石能源比重的目标,核电不只是选项,而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核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运行,始终保持着安全记录,中核集团已累计实现超过130堆年安全无事故的运行业绩。2016年,中核集团16台在役机组稳定运行,9台在建机组顺利推进,全年核电发电量约880亿千瓦时。截至2016年底,中核集团的核电累计发电超过6000亿千瓦时,核电这一清洁能源的减排效益突出,相当于造林约180万公顷,面积可覆盖整个北京。
我们建议,我国核电建设保持一定规模的连续发展,应该按照规划,尽快启动新项目,保持每年6~8台新机组的开工速度。
紧抓“十三五”,助力建设核强国
记者:“十三五”是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中核集团在此期间将有哪些规划?
王寿君:近期,国防科工局发布的《“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出台的《2017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都对核工业、核电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期望,中核集团也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即:一个愿景:核强国;两大目标:一个是世界五百强,一个是国际化;三大跨越:分别是核军工、核电和核燃料的领先跨越;四方面推进:铀资源掌控、科技创新、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国际市场的开发;五大保障:安全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深化改革、党的建设。
中核集团将把握好当前核工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认识核行业发展市场化、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与挑战,主动适应与引领核产业经济新常态,大力弘扬“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牢记核工业人的责任使命,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记者:核电产业发展近年来备受关注,一方面核电要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又提出核电消纳的问题。就这一对矛盾,您如何看待?
王寿君:电力消纳是国家近几年在发展调整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但要知道核电在中国能源中占比非常小,发电量仅占全国的2%多一点,与美国、法国等核能强国相比差太远。
另外,近年来全国“两会”,大家都非常关注空气污染、资源等方面的议题。这些环境问题,不能说核能都能解决,但是核能是非常关键的解决方式。而且核能能够满足地方经济需求,拉动地方发展。此外,核电发展还能带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助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所以,我们希望国家发展核电的速度能够加快一点。
记者:“华龙一号”融合对我国自主核电品牌的形成非常重要,请问近况如何?
王寿君:“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化、国产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已经融合成“一条龙”,对于下一步建设已经没有障碍。当然,“华龙一号”的技术不是停滞,是发展的,会不断创新、优化以及提高。另外,“华龙一号”全球首台机组福清核电5号机组进展良好,一切都是按照网络进度进行,我们对“华龙一号”充满信心。
记者:核燃料产业作为核工业发展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您认为将如何建立国家核燃料加工产业体系?
王寿君:核燃料在我国核威慑力量建设及核能发展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中核集团拥有国家核燃料加工产业专营权。但从国家改革大方向上看,产业必然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我们建议,通过与核燃料相关的核电企业间的横向整合,发挥中核集团已有的产业基础体系,形成中国核燃料产业合力,支撑核电“走出去”,建立市场发展新机制,共同发展我国核燃料加工产业。
微信号:cnnc2017
QQ:3488716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