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央视财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猎人笔记  ·  1手赚1万多!2025年的第一个大肉 ·  3 天前  
大皖新闻  ·  美联储预计:2025年全年降息75个基点 ·  4 天前  
大皖新闻  ·  美联储预计:2025年全年降息75个基点 ·  4 天前  
计量经济圈  ·  哈佛教授在MIT的经济学家编程课,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央视财经

【揭秘】事关亿万农民!玉米种子五花八门近千种,该选哪一款?

央视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15 18:51

正文

又是一年春耕时,今天我们说说东北的主产粮之一,玉米。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场标志性硬仗,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一直备受关注。从开始收储的2007年到2015年,我国玉米产量从1.52亿吨增加到2.25亿吨。各地粮库曾出现了“收不进、调不动、销不出、储不下”的尴尬局面,玉米加工、流通、贸易等产业链环节也由于玉米价格高起,呈现整体乏力不振的状态。

去年,临储制度结束,进入转型期的玉米产业就像是一个虚胖已久的人一样,亟需一套详细的减肥健身计划,“胖”玉米要减重要瘦身,更要健康发展,玉米的这个小胖子到底要如何减脂增肌,首先我们从种子说起。



起底玉米种子:面前几百种,到底该选哪一款?


在东北农村,春耕前,村里每天都会来好几辆卖玉米种子的车,今天,五里明村村口一起来了两辆种子推销车。


两家推销员进了村子不挨家推销,也不发广告,而是都奔向了同一个种植大户何淑芳家里,但何淑芳的玉米种子已经买完了,卖种子的也都知道,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呢。



原来,何淑芳是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村有名的能人,大家都叫她何姐。何姐一个人种了30多垧玉米地,年年都能把玉米卖个好价钱。她种地有经验,村里人买种子都愿意让她参谋,卖种子的要来村里推销种子也是先找她

   

这两家种子销售商,就想通过何姐做成这个村的生意。屯子里76户人家、2000多亩地,谁家的种子还没买,家里又有多少地,何姐都清楚得很。一场玉米种子推销会就在何姐家里开始了。



面对两家的种子推销同台竞争,大伙儿却并不买账,纷纷凑过去问何姐当时买的是哪一家。大户种什么,自己就跟着种什么,把自己下一年的机会和风险都跟大户绑在一起。


大伙儿一听说何姐是从董京凤这里买的,都过去跟她下订单买种子,这一轮种子推销的比拼中,董京凤最后胜出。



董京凤卖了八年的玉米种子,她的生意经,就是攻下何淑芳这样一个大户就管用。对于普通农民来说,自己去学选种子还不如跟着大户来得简单,但这玉米种子怎么选,种多少,离开大户,还是没办法。


大多数农民不懂怎么选种子,也不是大家不想学,而是现在的玉米种子太多了,大伙儿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选。



这是县城里有名的玉米种子一条街,几十家店铺都是卖玉米种子的。


在东北,很多城市都有集中销售玉米种子的市场,种玉米成了这几年的主流,东北地多,玉米产量也是越来越多。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的玉米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的44%。



仅这一条街上保守估计就有200多种玉米种子,那么全国到底有多少种玉米种子呢?2016年的中国种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底,我国推广面积在 10 万亩以上的玉米品种就有 977 个,而在全国4660 家种子企业中,有1561 家都是卖玉米种子的,占了整整三分之一的市场。



苏仲华是第一个在这条街上开店卖玉米种子的人,在这里,玉米种子公司从最初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42家仅用了八年的时间。


这八年,这里的玉米价格从每斤0.7左右涨到了每斤1.1元,而也是这八年,全国的玉米的产量也从1.52亿吨增加到了了2.25亿吨,而这八年也是玉米种子数量猛增的八年。


很多新增的玉米种子有着同样的卖点,那就是产量高,但产量高并不代表质量好。去年,收储制度改革了,玉米不是全进了临储库,而是流向了市场,苏仲华明显感到行情变了,亏好不亏赖的现象少了。



所谓亏好不亏赖指的就是好粮次粮一个价,指的是前几年执行的玉米临储价格,临储收玉米有两个主要标准,含水量和重量,产量越大,卖钱越多。


在玉米价格一路看涨的市场里,产量高的因素被单方面夸大,在这一的利润导向之下,玉米的种植结构出现了不平衡。


不少新玉米品种都是在重量上动起了脑筋。一种名为德美亚的玉米品种就是其中的代表,行业内称它是专门为临储而生,除了临储,哪家企业都不要,在吉林的很多家玉米加工厂门口,企业都在大屏幕上打出了拒收德美亚的字样。



仓储大变身:从挣补贴到找市场


过去几年,为了存临储玉米,新建了不少标准的玉米仓,现在,临储结束了,那些玉米仓库都做什么用了呢?


四平地处黄金玉米带,是吉林的玉米主产区,这里的玉米多,当年为玉米建的临储仓更多,许少野就是一位仓储大户,他手里有40个玉米库,没了临储玉米,他的库现在都空着。从去年开始,他的主要精力就是找订单,盘活手头这仓库的资源。



虽然许少野家里做过20多年的玉米贸易,但他想把停了八年的玉米贸易再捡起来,并不容易。


许少野今天等来了两张来自广东的玉米采购订单,一共两万五千吨。这是许少野今年接到的最大单。



带来订单的尹胜利来自中化集团,是收储企业和用粮企业之间的服务中间商,他们不直接采收和运输,但要替用粮企业在玉米质量标准上把关。


尹胜利带来的订单不仅对玉米的品种有要求,而且把玉米粮质的各个参数细致到了小数点的后两位,这样的订单,尹胜利也有些担心许少野能不能接得了。



尹胜利听说许少野他们去年有一笔生意没做成,原因就是许少野给南方一家企业提供的5.5万吨玉米霉变超过2%,对方全部拒收,都给他退了回来,那一单,许少野就赔了几百万元。


对于尹胜利的担忧,许少野正准备解释,办公室的另一角传来了收粮员要退一车玉米的声音。


这车玉米的抽检结果显示霉变超标,霉变高的玉米如果进入饲料领域,就有可能造成禽类厌食或食物中毒,许少野他们坚决不收。



籽粒玉米主要有两种用途,做饲料和进入玉米深加工环节,其中饲料企业对各项指标要求最为严格,现在许少野收玉米,无论是卖给谁,都一律按照饲料企业高标准收。


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现在,许少野把收粮标准也提高了,每天来卖玉米的粮车上百辆,退回去十辆是常有的事情,正是好收不好卖,好卖不好收。



所谓好收的指的都是大路货。许少野所在的四平虽然是黄金玉米带,但大家种的品种杂乱,一些大路货在市场上卖不出高价。而买家肯出高价收的高质量玉米市场上又特别少,许少野也很难收到,这正是尹胜利担心的事情。


尹胜利还提出了玉米要分品种来储藏,粉质粮、胶质粮必须区别开,分品种储藏,对许少野来说不是问题。


就在这个院子里,他的5个标准仓都空着。没了临储,怎么把手里这些无形资产和固定资源盘活起来,是东北很多手里有仓储库的玉米贸易商们都在试图做的事情。



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国家采取了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形式,补贴也从过去主要补在仓储环节,改为直接把补贴发放给种植玉米的农民,补贴怎么补,怎么样才能真正对市场有效,补贴相当于人体适当时候需要的补药,不能一味地一直补下去。补多少,补在哪才能调解整体的健康平衡才是关键。



在玉米产业链上,还有哪些环节需要被激活,玉米这个虚胖的小胖子,在减肥瘦身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必须要减掉的重负,更多内容请大家关注今晚21:50分,CCTV-2《中国财经报道》的“胖”玉米的减肥阵痛,关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观察,更多精彩内容将为您一一呈现!

你会喜欢


国务院批准这些地方撤县设市!一字之差,变化巨大!


▶终于定了!养老金十三连涨,惠及1亿人!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中国财经报道》

本文编辑:姜美羊

今晚21:50《中国财经报道》与您不见不散哦!↓↓↓欢迎分享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