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省网商协会
为协会会员以及行业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请看,今天的深圳特区报 ·  昨天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刚刚发布:延长至2月28日! ·  2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四大名著一气读完!这套连环画,太经典了 ·  2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多人被处理!微信最新公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省网商协会

【网情跟踪】最近很多人收到:“即将过期,全部清零”!官方提醒!所见非所得!记者“蹲”直播间调查发现不少“坑”

浙江省网商协会  · 公众号  ·  · 2024-12-30 16:47

正文

网情跟踪


最近很多人收到:“即将过期,全部清零”!官方提醒!

岁末年关,不少商家推出积分清零活动,日常消费攒的积分,不及时兑换就可能会过期作废,商家会发来提醒信息。然而,最近有多名网友反映称,点开积分兑换链接后,被告知需支付一定费用。支付费用后,却出现货不对板、质量差、无法售后等问题,要求商家退货退款无果。杨女士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近日,她收到一条关于积分清零、兑换礼品的短信:“您的积分即将过期清零,现在可以用您的积分兑换精美礼品。”杨女士称,明明自己没有登录过该平台,却收到了大额积分即将过期清零的通知,当杨女士点击链接进入积分兑换页面,选好了要兑换的商品后,页面显示只能部分兑换积分,还需要支付少部分费用。(来源:市场监管半月沙龙)


专家表示

平台应确保推送的积分清零及兑换信息真实可靠,避免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在推送信息时,应明确告知消费者积分的使用规则、兑换条件及可能产生的费用,确保消费者充分了解并同意后再进行兑换。

对“网红打假”要规范更要善用

近年来,“网红打假”食品安全问题成了自媒体流量新密码,大量博主纷纷转型打假博主,只要拿一部手机就能完成一场让受众有深度参与感的“惩恶扬善式打假”。一个个“惩恶扬善式打假”视频如同一部部“现实爽剧”,满足了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又如同啄木鸟,对无良商家形成一定震慑,令其有所忌惮。一些打假博主还会为消费者提供精准避坑的攻略,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防范意识、维权能力。然而,现实中一些打假博主的打假行为,并非出于惩恶扬善的目的,而是为了出名博取流量,有的甚至用虚假信息捏造、歪曲事实,以“打假”为名进行敲诈勒索。一些真假难辨的“网红打假”视频在真相尚未查实的情况下,便引发舆论热议,则可能令消费者被不当信息蒙蔽、裹挟。(来源:工人日报)


专家表示

短视频平台也要加强对“网红打假”视频的管理,既要为网友提供正规的网络维权渠道,又要能及时通过下架等方式处理明显侵权的视频,同时对打假博主多些正面引导,鼓励其多制作“干货”帮助消费者精准“避坑”。

网购退货遭威胁辱骂,平台岂能“坐视不管”?

网购的瓜果“仅退款”后,竟收到了陌生号码发来的辱骂威胁短信,之后手机频繁地被“呼死你”短信轰炸以及电话骚扰。部分商家社会公德、商业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肆意对消费者进行人身攻击。有的商家出于报复等心理对消费者进行辱骂,有的商家则泄露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对消费者进行电话、短信骚扰。然而,由于电商平台在保护消费者人格尊严权方面的管理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惩罚措施,商家违法成本较低,加剧了此类乱象。商家通过站内私信、语言攻击、微信备注等多种方式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商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力,造成下游服务商等第三人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谩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做法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给消费者心理造成了伤害。(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专家表示

电商平台应制定完善的规则,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防止消费者在给出差评或合理维权时受到恶意骚扰;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投诉机制,方便消费者举报商家的人身攻击行为并给予相应处置。相关部门应加强法律宣传,增强商家的法律意识,完善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辱骂、威胁、骚扰等行为的法律后果,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所见非所得!记者“蹲”直播间调查发现不少“坑”

“防水剃须刀,镀金的,一键打开好清洗,20元包邮。”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小7百货优选”直播间看到,该直播间有上万人在线观看,主播带货一款剃须刀时声称包邮,但记者在下单页面却看到需要另付运费1元。当记者质疑运费问题时,实际销售剃须刀的“红四方好物店”客服人员表示:“商品以详情页为准,不和主播对接”。在某短视频平台的“运动大牌优选折扣”直播间,主播展示一款卫衣时说:“金钩很贵很难买,所见即所得,保证正品,支持专柜扫码验货,假一罚四、罚十都可以。”该直播间数据显示,当时在线观看人数近2800人,位居男装榜第17名。记者看到,该直播间展示的卫衣LOGO与某知名品牌相似。但当记者下单收到货后,看到卫衣上虽然印有金钩,但印的字母却是“NIKF”。(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专家表示

营造良好的直播消费环境,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电商直播的审查和管理,平台应加强对直播间和商家的管理和约束并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其次,直播间及主播在直播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作虚假、夸大及误导性宣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