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公益行业的认知鸿沟、公益组织的薪酬透明度、企业基金会的运营问题以及公益从业者的观念更新。文章指出,公益从业者与公众之间对公益的认知存在差异,需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提高透明度来缩小认知鸿沟。同时,企业基金会的运营受企业重大调整影响,需要明确其与创始企业的关系。此外,公益从业者的观念需要更新,适应精神和物质富足时代的需求,关注慈善项目是否面向未来富足时代和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认知鸿沟的存在
公益从业者和公众对公益的认知存在差异,需要努力弥合这一鸿沟。
关键观点2: 公益组织薪酬透明度的讨论
韩红基金会的薪酬公布引发了舆情,关于如何正确晒工资仍是学问。不应通过设立公关部来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提高透明度。
关键观点3: 企业基金会的运营问题
企业基金会在运营中受到企业重大调整的影响,其与创始企业的关系需要明确。作者提出不喜欢万科基金会,更关注秘书长和主要负责人的角色。
关键观点4: 公益从业者观念的更新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益从业者的观念需要更新,适应物质和精神富足时代的需求。关注慈善项目是否面向未来富足时代和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
正文
'从业者觉得公益难做,跟公众觉得公益没技术含量,这两者之间还有巨大的认知鸿沟。
开年以后有两个事情,一个是韩红基金会公布薪酬,引发了舆情。
没啥好讨论的。公益组织晒工资这种事情,还是做得太少了。怎么晒,如何正确地晒,都是学问。
有朋友说韩红应该成立一个公关部。我说,就目前的行业水准,公关部只会放大问题,不可能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很多公益从业者是废物,但问题是,那些不是废物的人在哪呢?大家都把这个问题,丢给了我。
第二件事就是万科的重大调整,对万科基金会的影响有待观察。今年1月份还有另一件事,正荣集团的欧宗荣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正荣也有企业基金会。
企业基金会和创始企业的关系问题,从海航重组到现在,并没有被梳理清晰。
我不喜欢万科基金会。中国有很多企业基金会,如果让我选一家喜欢的,好像也都差不多。问题也不在基金会身上,而是在秘书长和主要负责人上面。
这跟我对其他公益组织的看法一样:人比机构重要。
在这里,我不得不再次做一个预测,2025年开始,看一个慈善项目和组织首先要看的是:
项目是面向富足时代,还是面向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
目前慈善发展的拧巴状态,原因还是认知上的落后:不接地气,同时又没有远见。
我们国家在慢慢进入精神和物质的富足时代,但是很多公益从业者的想法依然是,现在还是物质发展匮乏时期。
要重新开始上课了!今年第一节课的主题是:
人工智能时代,怎么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