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哪吒2》破百亿!DeepSeek做了张百亿 ... ·  9 小时前  
秋叶PPT  ·  看到同事用DeepSeek做Excel,我人 ... ·  昨天  
旁门左道PPT  ·  除了Deepseek,这8个Ai工具好用到离谱! ·  昨天  
秋叶PPT  ·  急!Excel里如何批量添加前/后缀? ·  2 天前  
秋叶PPT  ·  同事用DeepSeek在小红书算命,春节期间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这十本书,最想推荐给你!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19-09-26 21:40

正文


无论平时工作多忙,周末总会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来阅读。

书的类型可能与工作相关,但更多的则是无关。

读书有两个功效,一是让自己安心,二是找到共鸣。前者是因为文字的魔力,它足够安静,带来的是向内的和鸣;后者是因为经历与文字出现的不谋而合,继而引发更多的思考。

今天将以往推荐的书籍和读书笔记做个整理,合成这份手册,分享给大家。

以下是手册的概要。

01 《朋友圈的尖子生》


作者: 小马宋

简介: 小马宋的这本书,呈现了 13 个人的故事。作者将与他们的接触、访谈和观察记录下来,娓娓道来,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推荐理由: 本书有三点值得借鉴。我们一个个来看:

1.关于如何读书: 要懂得延伸和运用

读书需要精度而非泛读,而这个精最主要体现在「联系」。比如看到 A ,结合自己的生活想到 B/C/D 。

一旦新知与既有的认知产生了联系,那相当于多了一系列的接触点,点连成线,汇成面,便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引申:观察学习法和读书的内容筛选

第一,观察学习法。

从周边人入手,看他们如何应对工作难题,再思考自己的解决方案。

第二,书不用读完。

先通过目录把这些金子找到,集中阅读,进行联想,便收获了八成。

2. 如何创造链接: 价值交换

或者是主动出击,明确自己的优势,可以给对方带来什么价值,并创造条件产生持续互动。或者是被动吸引,但这需要更多磨练内功,并把写作这种基本能力提升到高处。

第一,引起注意。

1.自我介绍: 一方面是需要强调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则要强调对他人的价值。

2.创造影响力

对李叫兽而言,社交不是他的强项,那么扬长避短,选择自媒体作为自己的阵地,磨练内功,输出思想,吸引他人,实现链接。

3.借力

第一是已有人脉。如果你的朋友认识那谁谁,那么由他引荐成功几率自然就大了很多。

第二是公司资源。如果刚好公司有项目存在合作机会,那么以商业的方式来连接,也自然顺理成章。


第二,建立联系和持续见面的理由。

在吸引注意后,下一步就是强化联系。


3.找到自己的价值点:切口要小

这是战略层面,不要去硬碰硬,而是在一个细小的领域发力。或者是某个专长里的达人,也或者是交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02 《消费者行为学》


作者: 迈克尔·R·所罗门

简介: 用深入浅出的手法,将我们的一系列消费行为,用心理学和经管理论进行剖析和解释。


推荐理由:

虽然是本教科书,但里面的表述方法浅显易懂,而其中一系列关于消费者的洞察,也适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比如谈判,先出价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往高处报,因为对方永远不会给出高于你给的定价。

又比如期望管理,在和人相处时,不要一开始就表现得过于热情,之后再慢慢冷淡。否则他人一旦将你的第一印象设定为锚,那之后对你的判断则会越来越差,结果费力不讨好。

仔细想来,我们的领导、同事、朋友,何尝不是我们的「客户」?


03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作者: 佐佐木圭一

简介: 主要讲了一系列表达的技巧,有些适用于和朋友之间的沟通,有些还适用于起标题。


推荐理由:

全书整理了沟通表达的「7个突破口」和「8个技巧」,在表达和起标题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1.学会表达的5种技巧

原句:抱歉,这类衬衫只剩最后一件了。

1.情绪逆转:这款衬衫卖得非常好,还剩最后一件。
2.投其所恶:今天是打折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原价了。
3.用选择题:这件衬衫是很好,但另外一件也很受欢迎,你看看想选哪件?
4.感觉被认可:虽然这是最后一件,但穿在你身上就像量身定做的一样。
5.我们一起:虽然这件没有了,我们来看看另外的这一件。

2.懂得标题能让人产生欲望的9种方法

原句:如何快速熟悉一个新领域。

1.制造反差:快速熟悉一个领域比你想的还简单。
2.惊奇感:原来如此,快速熟悉一个领域可以这么快!
3.赤裸裸:学了这个方法,我只想赶紧点击收藏!
4.用数字:如何用30分钟快速熟悉一个新领域?
5.八卦感:这个方法请偷偷下载,对竞争对手保密……
6.类比法:用喝杯奶茶的时间,快速熟悉一个新领域。
7.顶点法:如何最快地熟悉一个领域。
8.参与感:你也可以这么快的熟悉一个领域。
9.重复:快!赶快!收藏这份手册!。


04《麦肯锡方法》


作者: 艾森.拉塞尔

简介: 该书介绍了麦肯锡公司的一系列管理方法,能帮助处理很多棘手的商业问题。


推荐理由:

本书介绍了很多拿来就能用的方法,其中自己感触比较大的是以下几个。

1.电梯测试:如何在30秒内清晰准确地向客户解释清楚自己的内容。

解决方案:①使用「金字塔逻辑」整理内容;②借助图表来表达核心数据;③如果有文档,那么附上一页摘要。

2.先摘好摘的果子:先完成,再完美。

因为当感觉到一些里程碑节点的成功时,人会有信心,继而士气大涨。

3.让你的上司有光:任何时候都要照顾到领导的面子。

永远不要让领导丢面,毕竟,他决定了你的生死。

4.不要去重新发明轮子:大多数问题,其他人之间都经历并解决过。

所以,面对问题时,可以主动去求助他人。

5.找出最佳经验:对标模仿最好的对象。


如果找不到人生方向,就去找这个领域最好的,然后去模仿他。即使只打到七成,那也超过了大多数人。

6.做一个好的聆听者:尊重他人,而非成为主角。

如何做好聆听?①记笔记,②适当重述对方说的话,③可以旁敲侧击(例如“之前听人说过……你觉得呢?”),④留足后路(例如“那以后还有问题,可否请教”)。

7.开有备而来的会:提前准备好素材。

真正的头脑风暴,是大家头脑中有货,才能产生风暴——否则就是头脑沙漠。


05《生活十讲》


作者: 蒋勋

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反思的书,从十个角度来思考现代人的生活,包括:新价值、新官学、新伦理、新信仰、谈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


推荐理由:

蒋勋的文字,读来不会有压力,他都是娓娓道来,在人文关怀中,传递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这本书读了两遍,其中对自己感触较深的有三点:

第一是关于众人的恶。 就个体而言,没有绝对的圣人,也没有绝对的恶人,只有人。而面对他人时,我们很容易因为一个故事,一些情绪,而只看到他人(可能)丑陋的一面,继而进行人身攻击。

第二是关于时间的长短。 随着得到一件东西的难度变小、时间变短,我们也越来越难以珍惜身边的事物。——感情也是如此。

第三是关于强人的脆弱。 台面上越是强横的人,越不容易让人看到他的脆弱之处,但是脆弱一定存在。

06《图解设计思考》


作者:艾琳·路佩登

简介:该书介绍了数十种工具和技巧,从快速、直觉的方法到较为正式的研究工具等。


推荐理由:

里面很多分析工具都值得借鉴,不只是关于创意:


1.头脑风暴法:一群人聚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畅所欲言。

2.思维导图法:以核心问题为中心,不断延展出相关的内容,并以多种颜色的笔来绘制。

3.访谈法:找到合适的受访者,通过访谈寻找解决方案。

4.视觉化:将内容视觉化,辅助思考。

5.交叉分析:找到两个核心指标,然后绘制坐标轴,将可选方案放置其中。

6.强迫连接法:任意找到两个事物,然后将其进行连接。

7.零件工具法:将很多工作拆解成零件,之后需要时再组装。比如演讲稿,可以把多个开场分门别类整理,需要使用时直接取用。


07《千秋一寸心》


作者: 周汝昌

简介: 本书是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名作。


推荐理由:

推荐的诗词很美,作者的文笔也美。

比如: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但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花,先冲上云霄,复而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心烦意乱时,翻开一篇解读,花个 10 多分钟浏览,再把整首诗词抄到笔记本上,感觉心烦意乱确实能得到适度的缓解。



08 《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


作者: 秋叶,萧秋水

简介: 该书从初入职场的新人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谈起,选取典型话题,按职场成长顺序,分为新人篇、提升篇、充电篇和规划篇4个单元。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职场秘籍,无论是对职场新人还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都会有所启发,可能也适用于你现在的困境。比如:

1.为什么他人不指出你的错误?因为你可能不领情,毕竟没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做错。

2.如何做总结?可以从本职工作、临时工作、个人学习和人脉拓展的角度展开。

3.学习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模仿。

4.面对挑战时的心理是什么?把合理的压力当锻炼,把不合理的压力当磨练。

5.为什么一定要变得强大?因为这时候才有理由去拒绝他人。

6.如何求他人帮忙?第一要说清楚你是谁,第二词句要简单。


09《大国大城》


作者: 陆铭

简介: 探讨城市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考。


推荐理由:

从城市发展到个人的选择,都可以从该书中找到启发。

比如与我们最相关的:为什么要去大城市?

1.人喜欢多样性。在大城市,不同群体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

2.大城市对人的专业能力需求更多元化。比如一些小专业,也能在大城市里找到合适的岗位。

3.人力资本外部性。一个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收入提升,还可以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比学赶超。


10《Google工作整理术》


作者: 道格拉斯.梅里尔

简介: 这是谷歌前首席信息官分享的信息整理术,帮助现代人彻底告别无序工作,学会利用数字工具为大脑减压。


推荐理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