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金扯谈
广告,推广,宣传,社交网络,读书,吃喝,我关心的一切都会写点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AI+医疗:给AI发检查单,AI就能给出详细 ... ·  昨天  
媒哥媒体招聘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招聘!(有编) ·  3 天前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 ·  3 天前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 ·  3 天前  
视觉志  ·  七言 | 会遇见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金扯谈

关于环时部分初代员工的采访合集,good old days

老金扯谈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8-08-03 17:31

正文

来源:TopAgency


记忆里,广告开始成为年轻人日常谈资,是2012年,你频繁从朋友口中听到杜蕾斯某条微博如何有趣,分享那些——可以亲切称其为“大人们不懂,小屁孩也不懂”的网络内容的时候。


这在当时成为了走在未来、尝过第一口社交网络圈子的新人类们的特殊乐趣。六年以前,谁也没想到这种分享会走向今天的大局面,成为Social时代的开端,大人们懂了,小屁孩还比你懂,同样的,这些有趣微博背后的推手——环时互动,也没想到。



我们采访了这样一批早期就来到环时的新人类,听他们聊聊有趣背后,和环时互相成就的故事,揭开广告圈对环时人的好奇面纱。


///

为什么要选择去Social那么“low”的行业?


环时早期员工,大都于2012年前后加入,他们活跃于豆瓣、微博最前线,和那时开过饭馆做过书吧的老金不期而遇。找工作和找对象一样,冥冥注定,有趣新人类终会遇到有趣的新老板,这在有点玄学的网络时代更明显。


Zoe 从奥美公关离开时,已经待了6年,为国际客户服务、产出公关稿、做活动、发布会……做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工作。所以当时很多人不解:你为什么要选择去Social 那么“low”的行业?


“那是2013年的夏天,social 平台还没有变成主流,所以大家都觉得你跳槽就应该去甲方或者其他更大的平台。”Zoe 说。



她在奥美的最后一个客户,是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高端国际品牌。在沟通过程中,外国客户对他们所做的 social 方面的探索并不认同,客户疑惑为什么要做这种生活化的内容,科技产品不就应该告诉大家我的马达有多厉害、我的技术有多厉害吗?


彼时 Zoe 已将大把时间花在微博这样的社交网络上,关注品牌们的表现,其中最有名的,是杜蕾斯。于是顺理成章地,她发现了老金和他的广告公司,并在微博上和他成为了点赞之交。


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离开工作了六年的地方、还有那个固执的客户,一切都像巧合,“2013年的那个夏天,我自己已经想好要换一份工作的时候,老金突然微博私信问我,你有没有兴趣来我们这边?”


环时给了她可观的待遇,13年 Zoe 加入环时成为上海第一事业部负责人。和她一样,晨光也是通过网络认识老金,工作之前算是豆瓣上的友邻。



“当时特别喜欢看他在豆瓣上对开饭馆的过程做记录,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人,后来才知道可口可乐和杜蕾斯的广告都出自环时,觉得新媒体广告比传统广告有意思多了。”于是,他加入了环时。


蛐蛐去环时前是我们的同事,他被老金的一句话吸引住了。老金来广告门讲课,说广告行业里面充斥了太多的服务体系,但他想做一家公司,让大家能够靠创意,站着把钱挣了。


越来越多被同样原因吸引的人们聚集到了环时这样一个公司,不论曾经和当时他们在做什么,是怎样的人,从此他们都有了一个共同点,就是环时,也正因如此,才有了环时别样的员工群像。


///

这些有“网感”的“多面手”,

没那么简单


环时招来的人五花八门,不看学历,甚至不看职业背景,尽可能的撇除偏见,只专注于一点,有趣。


这个词儿说起来又玄了,所以我们问到了对于有趣的具体定义。


小赵告诉我们并没有恒定的衡量标准,“老金喜欢不一样的人,私下也会跟我们说,其实这个行业,不需要很多类似于网络词汇、脑洞这样跟风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思路、审美或者说价值观这样的东西,ok他可能跟我观点不一样,但我们需要不同的人进来。”


环时的创意和策划:M(左),KK(右),味儿(后), 三狗(后)


是不是有种“大象无形”的意味?前几年在历经王宝强事件、某试衣间事件时,环时的立场非常明确,那就是不追这个热点,作为一个精通借势营销的广告公司,却很有自己的态度,反而显示出了他们的成熟,所以作为员工,也是这样。


但也别以为个性就是任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判断力,相应还得有执行能力。


曾经的环时上海负责人Randal表示,一年面试的上百个人里,百分之八九十都会说自己喜欢旅游和电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爱好发展成兴趣。


但在环时,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玩滑板的、玩摩托的、搞摄影的、配音的、cosplay 的,收藏黑胶唱片的、做乐队的,五花八门,当然老金也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份子。



环时每周的分享会上,会请来各界的奇人能士,进行演讲和交流,这其中也包括员工们自己。有项目交流,有学术派的专业知识讲解,有特殊领域的玩家分享,也有像Go pro怎样玩起来更酷这样的轻展示。



兴趣的广泛程度一定程度说明了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入环时的他们,有广告行业背景的并不多,反而多是混迹于豆瓣微博的先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网感”,进了环时,却都成了“多面手”。


大可在进入环时之前,是《看电影》杂志的副主编,一开始以文案创意的角色加入环时,后来却做了客户方面的工作,还负责过整个事业部。


“你原来只是一个编辑,写杂志的人,后来却发现整个人无论在运营上,人事上还是商业判断上都在过程中学习到了。环时给了我一个可能性,发现我重新开始做一个东西,也能做好,找到不同工作之间的关联性,给了我信心去不断做新的尝试。”


她认为环时早期的员工都有这样的特质,不像其他工作一样各司其职,而是客户人员自己也要是创意人员,或者说要比较懂创意,而创意人员后期也会转管理者或客户端的负责人。


“因为我后来也去甲方了,可能从客户体验上来说,这样的对接方的人,效率更高一点,体验感更好一点。”


///

“我觉得这个事挺梦幻的”


小赵在环时做第一个大的影视合作项目,是发挥自己的偏好,帮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剪了一个病毒预告片。当时觉得电影名字有些严肃,所以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按照蓝翔风格表现英语培训学校。


这在2013年来说,还是个前所未有的尝试。



当天视频上了微博热搜前五,传播量非常好,听说王晶在facebook上面看到了,打电话给吴君如,说,陈可辛他们公司做这个片子挺逗的。


“我觉得这个事挺梦幻的,”小赵感叹,“我是一个特别喜欢港片的人,这对我来说,是莫名的成就感。”


这种感叹在环时互动,常有发生。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想把项目执行的特别完美,项目对他们而言不是工作,而是很重要的作品,或者可以称之为履历,可以出现在和朋友或工作伙伴的聊天里。


今天我们能见到很多混日子的人,但在环时,自主性被看的很重要,一个项目组做出了好东西,另一个项目组在鼓掌之余,也不服输。这让在环时工作的他们,培养出了非常强的执行力。


“晚上10点、12点出现一个热点,你觉得你有义务去跟吗,其实也没有,但是大家会自发地做这件事情。比如说下雪了,这个热点你不跟也OK,跟了那肯定更好,但事实上,大家都会去。可能晚上要睡觉了,还是会穿衣服到楼下拍照去,常会有这种事发生。”Zoe 告诉我们。


某年环时员工群像


环时培养出来的不是广告公司的思路,而是以甲方的方式思考,这也是老金看待问题的方式。


沙蒙告诉我们,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常常超越客户预期,所以和客户的关系也越来越像创意的合作伙伴。客户愿意给环时非常大的空间去发挥,因为自信,也因为信任。


///

老金的现实扭曲力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