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time时光网
时光网 www.mtime.com—为爱电影的人传递全国最新影讯,全球电影资讯,优惠购票活动及热门电影介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广电  ·  【观察】《哪吒2》对影视IP产业化的启示 ·  19 小时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音乐剧演员 ·  昨天  
豆瓣电影  ·  原来这就是富婆的快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time时光网

神怪、诅咒、都市传说,台湾恐怖片靠这些崛起

Mtime时光网  · 公众号  · 电影  · 2025-02-21 12:00

正文

图片

时光编辑部 | 日灼
电影应该相似音乐多过小说。
编者按:
“电影+”板块,是时光网开辟的新栏目,我们将从电影出发,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新奇的泛文化内容,可能会涉及历史、民俗、游戏等等。
第一期,就借本周上映的中国台湾恐怖喜剧《诡才之道》,和大家聊聊台湾地区的恐怖文化,以及恐怖电影的发展。

《双瞳》的横空出世

1998年10月,好莱坞八大公司之一的哥伦比亚影业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分公司,名为哥伦比亚制作(亚洲)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不仅承担哥伦比亚在亚太地区的电影推广与发行业务,还主张“挖掘亚洲优秀电影人才”。扎根香港后,哥伦比亚亚洲投资制作的第一部电影《卧虎藏龙》,提名10项奥斯卡大奖,并获得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

第一次出手就大获成功,这家公司接下来放手投资了三部针对不同市场、不同类型的电影,包括徐克的犯罪动作片《顺流逆流》、冯小刚的贺岁喜剧《大腕》、以及陈国富的惊悚恐怖片《双瞳》。
前两部电影都是各自地区最卖座的类型、最知名的导演,《双瞳》的情况则比较复杂。陈国富自然是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制作人,但在此之前,台湾出品的恐怖片并没有成功的案例。
当然,台湾并不是没有出品过恐怖片,但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鬼嫁》《古镜幽魂》等等,这种大制作的商业恐怖电影可谓头一次。

台湾电影自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侯孝贤、杨德昌等人的艺术佳作屡获大奖,这间接导致当时台湾电影行业的人才与资金都聚集在艺术电影领域,商业电影持续衰退。
到了90年代末,台湾本土电影年产量仅仅20余部,好莱坞大片在台湾市场上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在这种背景下,投资制作《双瞳》这种作品无疑是一次豪赌。
但是,哥伦比亚亚洲看中了电影之外台湾的另一面。

都市传说与灵异节目的盛行

上世纪60-80年代,随着电视机逐渐走进大众的文化生活,台湾地区的综艺节目也 迅速 发展,仅在80年代,就有超过30款综艺节目开播,充斥在日常的电视荧幕上。

而到了1991年,《玫瑰之夜》开播后很快成为红极一时的综艺栏目,如今我们在短视频上,依然能刷到很多熟知的明星早年间在该节目上表演的片段。
在这个节目中,设立了名为《 鬼话连篇》的 单独板块,节目标语便是“鬼魂飘摇在人间,话通阴阳两界边,连接三度空间情,篇篇彩霓化成仙”。这个板块也成为华语地区灵异节目的始祖。
在节目中,主持人 澎恰恰 、曾庆瑜会邀请艺人讨论自己遇到的灵异事件,或是讲述神怪故事、都市传说,并在节目中播放观众寄来的“灵异照片”等等,由各种“专家”进行解读或化解。
《鬼话连篇》收视率长虹,民间讨论众多,其他电视栏目组也纷纷效仿,此后陆续诞生了《台湾灵异事件》《黑色星期五》 《穿梭阴阳界》等等,仅仅在90年代末,台湾地区就有多达13款灵异节目同时播出,侧重不同,风格各异。
这些节目以神怪之事为噱头吸引眼球,同时还兼有民间道德教化的功能,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
灵异节目的热播,是90年代台湾神怪文化流行的缩影。从大陆流传过去的传说本就有广泛的民间基础,而一些真实的社会事件随着媒体的报道与民间的讨论,也逐渐演变为都市传说,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为神怪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锦新大楼

94年台北市锦新大楼失火死者多达19人,此后该地一直被视为凶宅,常有情杀自杀传闻;94年台湾著名游乐园卡多里倒闭,从此闹鬼传闻四起;98年《神出鬼没》节目公开诡异录影带,“红衣小女孩”的都市传说风靡全台……
其实绝大部分相关事件都有科学解释或澄清证实,但大众依然乐此不疲的传播自己想要相信的一面,其中也可以窥到一丝怜悯与劝世的意味。
同时,也正是因为神怪之说有着如此广泛的市场受众,才令电影制作者有意在此方向拓展,成为台湾商业电影振兴的杠杆之一。

台湾恐怖片的崛起

说回到电影。
强大的民间信仰与潜在受众,是哥伦比亚亚洲决定投资《双瞳》的重要因素,他们也相信一部以现代都市为背景,融入当地文化的恐怖片,在整个亚太地区行销的市场潜力。

陈国富此时担任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制作公司的制作总监,在他的主导下,《双瞳》以好莱坞标准的商业片规模制作,类型元素囊括恐怖、推理、犯罪等等。
影片于2002年10月25日上映,并很快在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泛东亚地区发行。
如今看来,《双瞳》将好莱坞化的探案故事,嫁接到了中国道教文化的宗教纹理上,题材融合度高,故事情节新颖,类型叙事成熟,还有类似“警察vs教徒”等相当骇人的名场面,堪称华语恐怖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
《双瞳》的成功对台湾本土电影的促进作用不仅局限于恐怖片,影片中很多工作人员通过跨国制作的工作环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台湾电影复兴推动作用显著。

《诡丝》

如影片编剧苏照彬之后推出了自编自导的恐怖片《诡丝》,还导演了两岸三地合拍项目的代表作《剑雨》;而助理制片魏德圣则扛起了台湾本土电影复兴的旗帜,之后导演的《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叫好又叫座……不胜枚举。
《双瞳》之后,台湾本土制作的恐怖片也开始逐渐冒头。
王毓雅执导的《虎姑婆》,以闽台地区民间传说为蓝本进行改编;林志儒执导的《墙之魇》将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的气氛融入影片中;而陈正道的《宅变》则引入更多悬疑元素,令家族故事多了些民间传说的阴冷感。

《红衣小女孩》

台湾恐怖片真正在商业上获得更大成功的,是2015年的《红衣小女孩》。这部影片正是在都市传说与灵异综艺中汲取营养,以上文提到的“红衣小女孩”为基础,加入“魔神仔”的民间传说,再进行类型化的情节拓展,最终呈现的故事已经与原本的传说内容差距甚远,但观众依然买账。
影片还邀请知名女星许玮甯主演,一时间成为台湾本土最卖座的电影,累计票房8500万新台币,并获得多项金马奖提名。
《红衣小女孩》的导演程伟豪,也迅速将影片IP化,接连打造了《红衣小女孩2》《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两部电影,影片均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与商业表现,其中《红衣小女孩2》票房大爆,成为2017年台湾本土电影票房冠军,之后连续三年,台湾本土电影票房冠军均为恐怖片。

《缉魂》也曾在中国大陆公映

此外,程伟豪也尝试将其他题材与恐怖类型元素结合,如犯罪悬疑类的《目击者之追凶》《缉魂》,喜剧类的《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池塘怪谈》(剧集),可以说,以一己之力丰富了台湾恐怖电影的类型样貌。
民俗文化与都市传说依然是其他台湾导演创作的基础,但其中加入了当代议题。
如2018年的《粽邪》,就以台中地区彰化县的民俗为基础,当地有将自尽的尸体送到海中的风俗,称为“送肉粽”,但在故事中融入了现代人熟悉的校园霸凌题材。

《女鬼桥》

2020年的《女鬼桥》则根据东海大学的恐怖传说为基底,在青春恐怖片这一亚类型领域进行尝试,可以看出融入了很多日式恐怖电影、恐怖游戏的风格,也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