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有乾景文化
文艺创作;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工艺美术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绘画技术培训。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企业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工艺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大有乾景文化

华艺国际2019春拍:古雅潋滟拍场

大有乾景文化  · 公众号  ·  · 2019-08-09 09:06

正文

自古以来,江南便是文脉鼎盛之地,一门风雅、一脉相承的家族不胜枚举,元代有赵孟頫家学传承,明代有文徵明艺脉世传。到了清代,江南更是收藏世家汇聚之地。吴氏一族即为晚清至民国苏州最著名的收藏世家之一。

本季“吾吴守正——从愙斋到梅景书屋”书画专场,汇聚吴大澂、吴湖帆,以及吴氏“朋友圈”、“师生圈”一众画坛名流,期待通过诸多大家之艺术创作以及彼此间诗文题跋、往来信札等,管窥江南吴氏世家一脉其人其艺以及晚清至民国这一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社会、艺术思潮的传承与新变。

金石巨匠 古雅士林

吴大澂与吴昌硕

晚清金石学兴盛,名家辈出,其中最耀眼的一位,非吴大澂(1835-1902)莫属。吴氏,江苏吴县人,初名大淳,因避帝讳改名大澂,字止敬、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吴大澂一生兼多重角色于一身,从政之路、收藏之道、金石之学与丹青手笔,亦可谓精彩激荡。

吴大澂 篆书九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88 年作

175×44 cm。×2

华艺国际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著录:《吴愙斋先生年谱》P119,顾延龙著,哈佛燕京学社出版,1935年。

出版:《北洋画报》第140期,1927年。

注:上款人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河南省项城人,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创始人。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并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

吴大澂以藏古、鉴古、释古、传古、考据等方式推动着金石学的发展,并将研究融入创作,创造出了古雅清穆的书风。其书法从玉箸篆入手,功底极深,后又专研金文大篆,所书圆润、简静、清穆,充满整饬谨严、庄重典雅的气息,鉴藏大家潘祖荫曾赞誉“清卿大篆之工,国朝二百年无及之者。”

吴大澂《篆书九言联》局部

光绪十年(1884)岁末,吴大澂奉诏赴朝鲜处理“甲申事变”后续事宜,抵制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活动。时袁世凯服役于驻朝鲜之部队,办理军务,刚平定“甲申事变”,得到李鸿章的重视。但因中日角力,政局复杂,未获计功,反遭排挤,故以省母疾乞假回归,并与吴大澂一道回国。显然,吴氏对袁世凯颇为赏识,遂书此联赠之,并以“忠臣”、“孝子”相期。

1935年,吴大澂《篆书九言联》著录于《吴愙斋先生年谱》

本联写于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据吴大澂《愙斋自订年谱》及顾延龙《吴愙斋先生年谱》,光绪十一年正月间,吴大澂行踪、事迹不少皆与朝鲜事宜有关,包括与日本谈判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军事宜等,吴大澂即为中方谈判代表之一,可谓正值其官场备受重用,意气风发之时。故是联写来字字神完气足,方正中蕴圆润,平正中见奇逸,古雅庄重,高古浑穆,呈现出一种前人未曾有过的奇古整饬的篆书风貌,正是最成熟、最典型、最具独创性的吴大澂篆书。加之是联尺幅巨大,字大如斗,实可谓气势恢宏,皇皇巨制也。

1927年,吴大澂《篆书九言联》

出版于《北洋画报》 第140期

此联完成十年后,吴大澂以六女本娴嫁与袁世凯长子克定。两人的姻亲之谊,或许正缘自此时之交好。后世论家言及“吴愙斋赏识袁项城”,亦绕不开此楹联,实为两人交谊的重要见证。值得一提的是,是联曾于1927年出版于当时在中国传媒界被称为“北方巨擘”的《北洋画报》中,可谓来源清晰,传承有绪,实属难得。

吴大澂与吴昌硕皆谙于金石之道,可谓惺惺相惜。吴昌硕曾为吴大澂幕僚,亦是其创建的怡园画社中的重要成员,不仅有机缘饱览“愙斋”所藏钟鼎彝器、古玺碑刻乃至书画文玩等,而且得以与当时众多收藏大家、书画名流雅集交流,这对于吴昌硕早期艺术的滋养无疑是极有助益的。尔后吴昌硕有意在仕途上有所进取,亦得吴大澂颇多相助。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爆发,吴昌硕毅然追随时任湖南巡抚的吴大澂出关作战,战败后亦继续为吴大澂戎幕,实为同经国难之谊。

吴昌硕 秋菊

镜框 设色绫本

145.5×38 cm。?

华艺国际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展览:东京美术俱乐部,1937年2月19日至21日。

出版:《东京美术俱乐部展览册》,1937年。

说明:日本藏家阿部文吉旧藏。

缶翁之画,色即墨,墨即色,曾自云“墨痕深处是深红”。此幅作品笔墨劲爽老辣,设色古朴沉着,朱磦、赭石、曙红与墨痕复叠错综,浓厚而不滞重,多彩而不媚俗。是幅《秋菊图》曾为日本藏家阿部文吉旧藏,于1937年被收录入《东京美术俱乐部展览册》出版并展览,实为难得一见之佳构。

吴昌硕 篆书八言联

镜框 水墨纸本

1919年作

205×44 cm。×2

华艺国际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出版:《吴昌硕书法集》P172,福建美术出版社,2014年2月。

注:上款人“湖涵四兄”即刘安溥(1891-1974),字和盏,号湖涵。浙江湖州南浔人,为南浔首富刘镛之四子。富甲天下,喜好收藏,在杭州湖边筑“小方壶别墅”,收藏书画、古籍、碑帖甚丰。

此件《篆书八言联》是吴昌硕书风成熟时期的大尺幅书作。用笔上,由瘦重圆润变中锋用笔,结体上由均匀工整变左右高低参差,内外疏密富于变化,上下大小强调形态。从墨法、章法上看,由纵横整齐、对称变参差错落、古茂雄秀的境界。气韵豪迈,给人以雄壮、博大、生动、浩然的精神力量和气魄。

世纪巨变中正统文脉之传承

吴湖帆与梅景书屋

作为中国金石书画鉴藏的巨擘,吴湖帆凭借着非凡的书画创作成就及出众的鉴赏眼光,俨然成为海上书画圈中最具影响力的核心人物。吴湖帆所处时代正遭遇世纪之变,而他始终将视线集中在中国画传统深处之内在精神与价值上。得名于宋刻《梅花喜神谱》的书斋“梅景书屋”,不仅是当时古书画聚散鉴藏的重要场所,更是最为正统的文人画学之代表。

吴湖帆 仿王石谷《江山无尽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940年作

引首:32×102 cm。?画心:32×400 cm。

华艺国际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出版:

1。《中国山水画通鉴?海上墨林》P96-97,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2。《海上绘画》P214,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11月。

3。《画坛圣手吴湖帆》P128-129,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

4。《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吴湖帆》P48-49,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

注:

1。上款赵公黻,字志麟,江苏吴县人。吴湖帆入室弟子,颇得师传,擅画山水,与赵朴初友善,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办公室主任。

2。钱君匋题引首。钱君匋(1907-1998),号豫堂,又号午斋、抱华精舍主人,浙江桐乡人。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工书画、篆刻、书籍装帧。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

在吴湖帆的艺术生涯中,对古人作品的临摹是一项重要内容,它除了了解、掌握各家各派笔墨习性、技法、风格外,同时,也可以说是对画史的研究。从正统派作品看,王石谷的山水画严谨精微,法度周密,古朴清丽,最富于“绘画性”。而吴湖帆的创作原则,正是遵循王石谷“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唐人气韵”的重要理念。

清 王翚 《江山无尽图》 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仿王石谷图》卷是吴湖帆“集古而大成”的拟古佳作。王石谷《江山无尽图》卷作于康熙四十五(1706)年,乃其晚年杰构,原为梅景书屋所藏,为吴湖帆先生上世纪20年代于郡城获得。原卷长五米,岗岭逶迤,气势连贯,今藏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有录。

吴湖帆(1894-1968)仿王石谷《江山无尽图》 引首

《仿王石谷图》卷长逾五米,画云山逦迤,江天一色,草木葱笼,古松虬曲。倩庵之于南宗诸家,可谓烂熟于胸。是时吴氏所画已入成熟期,用笔恣意潇洒,墨法较王石谷则更显浑沦,入于石谷,更出于石谷,自出机杼。正如谢稚柳所说,具有“清逸明丽、雅腴灵秀、似古实新的面貌”。“人间吴画”(朱季海语),此刻已露峥嵘。

吴湖帆 仿王石谷《江山无尽图》 局部

吴湖帆拟古之作最著名者当为《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此卷曾在2011年秋以近亿元成交,创下吴湖帆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此《仿王石谷江山无尽图》卷在艺术性上较之亦不遑多让,况且尺幅巨大,笔墨精湛,识者得此,自当宝之。

吴湖帆、吴琴木 数青草堂读画图

镜框二帧 设色纸本

1951年作

吴湖帆:26.5×33 cm。

吴琴木:27.5×32.5 cm。

华艺国际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展览:“梅景书屋师生画展”,上海龙美术馆,2014年9月。

出版:

1。《画坛圣手吴湖帆》P104,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5月。

2。《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吴湖帆》P101,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7月。

3。《中国近现代国画名家精品集?吴湖帆?山水》P75,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5月。

4。《梅景书屋师生画集》P66-67,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4年9月。

5。《吴湖帆年谱》P456,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7月。

6。《吴湖帆文献》P185,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4月。

“数点青山一小庐,鹃湖深处旧时居。”钱镜塘先生夙能丹青,尤富收藏,盖其先世笃好文翰,渊源因有自焉。时流名仕常赏玩观画于其寓居数青草堂,暇日出纸,写图作画。此二幅《数青草堂读画图》即是吴湖帆与吴琴木分别以钱镜塘先生的斋号为题所绘,堂中读书赏画之趣,旧时文人交谊雅会之趣足令今人倾羡。

吴湖帆 《数青草堂读画图》(局部)

从此帧《数青草堂》,我们得见吴湖帆化虚为实的烟云处理,这种表现手法上的变化,是受到海派的启发。识者尝评吴湖帆画“合古今中西之法,有烟岩万迭之势”。细观画中线条刚柔相济,设色清润雅致,确是先生山水小品的精构之作。

吴湖帆 溪山秋晓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58年作

23.5×98 cm。

华艺国际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展览:

1。吴湖帆书画大展,上海展览中心,1981年。

2。梅影书屋师生画展,上海龙美术馆,2014年。

出版:

1。《朵云?中国画艺术丛集》第十集P5-6,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

2。《吴湖帆画集》图版七十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3。《吴湖帆书画集》P126-127,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5月。

4。《中国名画家全集?吴湖帆》P150-15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5。《吴湖帆画集》下P288-289,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

6。《吴湖帆画集》P122-123,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4月。

7。《笔墨人生—书法家徐伯清传》P30-31,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8。《画坛圣手吴湖帆》P128-129,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5月。

9。《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吴湖帆》P140-141,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7月。

10。《中国近现代国画名家精品集?吴湖帆?山水》P108-109,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5月。

11。《梅影书屋师生画集》P90-91,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4年9月。

12。《朵云真赏苑?名画抉微:吴湖帆山水》P60-61,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7月。

13。《吴湖帆文献》P352-353,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4月。

著录:《吴湖帆年谱》P511,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7月。

注:上款人徐伯清(1926-2010),浙江温州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艺术家协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客座教授,浙江舟山书画院名誉院长。

吴湖帆细笔五色作品存世量极少,除册页、扇面之外,几乎仅见湖帆先生赠方幼庵之《大龙湫》与本幅赠徐伯清之《溪山秋晓图》,两件作品皆两尺上下,可谓倩庵公平生杰构。

1957年2月,吴湖帆与徐伯清摄于豫园

徐伯清书画并举,艺理双修,与吴湖帆亦师亦友。1958年,在嵩山区政府任干部的徐伯清得知吴湖帆未被错划为右派,登门报喜。吴湖帆特意花四个小时为他精心创作了这幅青绿山水。

此时,正值吴湖帆笔墨清刚流丽,转变圆浑灵活之时。画风不似前期拘谨又未及晚年过放,包蕴二美,可谓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熔铸一体。

吴湖帆 《溪山秋晓图》局部

画面布局由密及疏、由近及远、由险入平。观之如在江岸之边,视线跟随着泉石烟云在回环曲折中向前推进,忽又豁然开朗,眼前江景一览无余,画面静能生动,生机隐现,令人心旷神怡。

吴湖帆 《溪山秋晓图》局部

画法上主要用湿笔,墨色相映,以色当墨,有“烟润”之气。吴湖帆说“白亦是色”,画中以胭脂与西洋红绘山花,山涧、岸芷、湖面经水墨濡化,呈现一派迷茫空濛之意象,虚处用白粉晕染云气,并以飞白笔法作巨石,化虚为实,显得气势磅礴。

吴湖帆 《溪山秋晓图》局部

此画呈现出的笔墨气息富而不俗,贵而不霸,自有温文尔雅的气韵在。其洗练腴润、超诣典雅之气,绝非他人可随意为之,实为吴湖帆艺术生涯中包前孕后又极富卓识的不朽力作。《溪山秋晓》承载吴、徐两家深厚的情感与笔墨的流传,实属难能可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哈哈搞笑视频  ·  5岁女娃挑战李玉刚,霸气!
8 年前
秋叶PPT  ·  PPT合并形状丨联合功能大解析
7 年前
读书小分队  ·  别没事总刷朋友圈
7 年前
吃喝玩乐在北京  ·  三人同行就能免费吃小龙虾的店不多见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