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涨知识!北方和南方的小年为何差一天?答案得从这里说起……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5-01-22 07:00

正文


今天
腊月二十三
是北方传统的“小年”
部分南方地区
明天也将迎来“小年”

因为不同的风俗与传统
在全国各地
“小年”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然而千差万别里
浓浓的年味是一样的
念起“小年”这两个字
便觉得喜气洋洋、暖意融融

小年的由来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到底是哪天?

细说起来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历史更为悠久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
就有这样的描述: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而关于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有一种说法是
清朝皇帝为了节省开支
在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的同时
也祭祀灶神
民间受到影响
久而久之形成了新的风俗

还有一句流传很久的俗语:
官三民四船五
说的是在古代过小年的时间
官宦之家腊月二十三
寻常百姓腊月二十四
水上船家腊月二十五
而北方受到“官三”影响较大
渐渐调整了小年的时间安排

种种传说
如今很多已经不可考
但人们对于小年的认真
一如既往

“小年”一点都不“小”
正是从这天开始
我们的忙碌与欣喜
被正式切换进了
“春节时间”

小年习俗

从“小年”开始
每一天都有讲究
丰富多彩的习俗
显露出浓浓的年味

1、大扫除

每逢小年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房间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干干净净迎春节。

北方称为“扫房”,南方也叫“掸尘”。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

2、贴窗花

窗花多以喜鹊登梅、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题。

将红色的窗花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更添喜气。

3、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阴清火、润肺止咳的功效。

小年这天,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就是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意为用糖糊住灶王爷嘴,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


4、吃饺子

过小年,民间吃饺子。取意为“送行饺子迎风面”。在很多地区,一到腊月就开始各种吃饺子了。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饺子......

5、沐浴理发

小年时,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是沐浴的宗旨。

所以,除了家里要焕然一新外,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洗浴、理发,褪去过往的晦气,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

小年诗词

小年
文天祥 (宋)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祭灶诗
吕蒙正 (宋)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祭灶词
范成大 (宋)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祭灶诗词之二——七绝篇
苏轼 (宋)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祭灶与邻曲散福
陆游 (宋)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历史解密  ·  民国第一高手孙禄堂武功到底有多高?
7 年前
人生研究所  ·  对自己好一点, 别太放任脾气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