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扶贫
由《中国扶贫》杂志社负责运营,主要发布全国扶贫相关通知、扶贫动态、扶贫新闻等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特朗普上台后会有第二个广场协议吗? ·  昨天  
中欧商业评论  ·  TikTok“不卖就禁”,一场第一修正案的当代大戏 ·  昨天  
常州网  ·  集体降价!跌至1.9元 ·  2 天前  
商业洞察  ·  信号!这些大佬,纷纷砸钱买地!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扶贫

雨中访藏家----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青海驻村调研侧记

中国扶贫  · 公众号  ·  · 2017-07-01 00:24

正文

“建档立卡识别时,你们开过会、举过手吗?”

“今年羊好卖吗?”

“供3个孩子上学,有外债吗?”

“扶贫小额信贷,免利息,不需要担保,能贷5万,期限3年,你家贷了没?”

 “还有什么需求或者困难吗?”

“对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有什么建议?”

 ……

6月27日,青海省平安区巴藏沟乡堂寺尔村的藏族乡亲,见到了一位冒雨访贫问苦的领导,听到了十分贴心、给力的叮咛。

出东家,走西户,看产业发展,问资金需求,关心教育,情牵医疗,与藏民手牵手,跟干部心交心……这一幕幕,是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驻村调研的剪影。

   驻村调研:小活动 大意义

前不久,刘永富主任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办驻村调研动员会,要求全国扶贫系统开展两轮驻村调研活动,包括先期的设计性调研和后期的全面调研。设计性调研由办领导带队,每组10人左右,分赴各地选择一个贫困村,开展为期1周驻村活动。

记者在相关文件上看到了活动的任务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了解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在基层特别是贫困村的落实情况,改进调研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在扶贫一线找经验找问题找办法,着力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总结推广先进典型,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6月26日,刘永富主任主持召开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当晚,即抵青调研,驻村目的地是一个藏族村庄——堂寺尔村。

唐寺尔属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是该乡唯一的纯藏族村。村庄不大,70户、265 口人,居住在海拔2700——2800米的脑山地区,人均耕地3.95亩,种有小麦、马铃薯、油菜、豆类等农作物,养着猪、牛、羊等家畜,高直的土院墙是农家特色,砖木结构的房子绘有藏族风格的图案,生活方式上半农半牧,不少村民会讲简单的普通话。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依靠国家扶贫政策帮扶,该村于2016年底整村脱贫。

“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要求。堂寺尔村的脱贫结果是否真实?70户藏民依靠哪些方式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现在还存在哪些困难?哪些扶贫政策对这个村庄比较有效?哪些政策在这里还不太接地气?群众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怎样?这些问题成为此次驻村调研的关注点。

养殖规模要适度

6月27日中午,堂寺尔村骄阳高照,碧草青青,一片片面积不大的农田里,金黄色的油菜花分外鲜艳。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晒得人皮肤生疼,几位皮肤黝黑、戴着各式草帽的藏民,坐在一株白杨树下聊着天。

进入村庄,刘永富主任一行首先走入低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万玛才旦的院里。

看到李万玛才旦建有面积为150平米、可换气通风的羊圈,养了110只羊,刘永富主任关切地询问道:县里的畜牧科技人员来过吗?冬天没草时,买饲料要花多少钱?李万玛才旦以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回答说,科技人员来指导过,买饲料花了2000元左右。接着,刘永富主任详细询问了资金来源。李万玛才旦说,现在搞养殖有补助,建羊圈补了3万元,买羊补了2万元,今年的行情较去年稍有回升,一斤羊肉能卖到23元,卖一只羊能有一二百元的纯收入。

村里的第一书记叫才让,来自区民政局,于2015年10月开始全脱产式的驻村帮扶。他介绍说,李万玛才旦一家还享受有每人54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他家户口上有3口人,能享受到16200元。情况介绍到这里时,李万玛才旦连连点头,说自己享受到了,这部分资金也投入到养殖中,因此才有一百多只的规模。

“养这么多,能忙得过来吗?养多少只对你来说比较合适?公羊、母羊的数量如何搭配?这里面都有科学,你要多琢磨、多总结,要算账。”刘永富主任边查看羊群情况,边对李万玛才旦说。

在了解到村里有46户人家从事养殖、建有家庭牧场时,刘永富主任说:“对你的小家庭来说,要注意养殖规模。对村里这个大家庭来说,也要提前考虑这个问题。村里养羊太多,草就长不好,你们的生存环境就会变差,要算长远帐啊!”

子女有上进心,家就有奔头

走进李万玛才旦家干净整洁的屋里,看到墙上孩子们的照片,当了解到李万玛才旦有三个女儿时,刘永富主任一句“好啊!三朵金花嘛!”逗得李万玛才旦开心地笑了。

李万玛才旦的“三朵金花”学习成绩都不错,大女儿在青海师范大学读大三,二女儿中专幼教专业毕业后任教于一家幼儿园,三女儿在县城读初中。刘永富主任竖起大拇指,连夸李万玛才旦“教育得好”。李万玛才旦自豪地回应说,二女儿在幼儿园打工,每月1800元,业余时间还在学习,省吃俭用准备考大专。刘永富主任高兴地说:“子女有上进心,你这家人就有奔头,有希望!”一直专心倾听的李万玛才旦,此时眼睛显得特别有神。

“供3个孩子上学,有外债没有?”李万玛才旦说:“我没外债,乡亲们困难,我还借钱帮呢。”刘永富主任高兴地拍着李万玛才旦的肩:“那就好,说明你会过日子。”

李万玛才旦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大女儿上大学,享受每年6000元的补助。二女儿读中专期间,每年也能享受到3000元。村里考虑到他家的实际困难,给办了低保。虽说国家给了这么多,但前两年的日子还是有些紧。去年多养了羊,种了牧草,再卖点粮食,加上二女儿的孝顺,现在日子过得挺好。今年过年,他打算宰一只200斤的大肥猪,这是自己养猪这么多年来的第一次。

说到兴奋处,李万玛才旦打开了话匣子:2010年,自己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盖了新房;今年3月,养羊还贷到了3万元没有利息的扶贫小额信贷;前不久,他们一家参加了免费体检,医生给抽血、做心电图……

“家里还有什么需求或者困难吗?”

李万玛才旦腼腆地笑了:“没有(要求)了,国家已经给这么多了,政策都好得让人不好意思了。”

听到这里,刘永富主任笑了:“你现在的好日子,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穷人的政策,同时也离不开你自己的努力。”

微笑着的李万玛才旦连连点头。

当了解到李万玛才旦的妻子参加了串珠(一种工艺品制作)培训,目前还未实现收入时,刘永富主任对一同入户的村干部说:

“搞培训国家要花钱,贫困户参加要投入时间,所以,培训要增强目的性,培训完要让有活儿干,这个问题今后要注意。”

贷款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从李万玛才旦家出来,刘永富主任一行来到非低保贫困户李多杰本院里。

李多杰本今年49岁,一家四口,妻子患有高原常见的关节炎,只能料理家务,不能下地干活。他家有22亩地,其中6亩种马铃薯,去年马铃薯一斤能卖到4毛多钱,加上卖油菜籽的收入,去年粮食收入1000多元。此外,还养羊30只,黄牛3头。

“我们对贫困户发展生产有个小额信贷,免利息,不需要担保,能贷5万,期限是3年,你贷了没?”刘永富主任问。

扶贫小额信贷是国家为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增强内生动力而推出的一项扶贫品牌工程,这一品牌工程究竟能对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起到多大作用?利用率有多高?效益如何?是刘永富主任十分关心的问题。

“贷了,贷了2万元。”

“你们村有互助资金吧?你用了吗?”

“我用了一万元。”

“这些钱你都要还吧?”

“要还的,借上就要还,不会不还的。”

“那就好。贷到款就好好使用,努力去挣钱,到期了就好好地把钱还上。这叫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刘永富主任一边说,李多杰本一边心悦诚服地点着头。

“你识字吗?”

“只能认百十来个字,名字会写。我供俩孩子念书,就图他们日后有出息。”李多杰本不好意思地说。

李多杰本一儿一女,大儿子上技校,享受每年3000元的“雨露计划”补助;女儿今年升高中,学习还不错。谈到女儿的学习成绩时,李多杰本面露自豪之色。

刘永富主任幽默地说:“儿子学习虽然不如姑娘,但儿子上职业学校也挺好,如果他能努力学到一门技术,就能挣到钱,也能帮衬到你。现在国家需要有实用技术的人才。”他回过头来对身边的村干部说:“告诉县上,技校要好好办。”

“供两个孩子读书,除了养殖和种地的收入,还出去打工吗?”刘永富主任问。

“地里不忙时,出去在建筑工地打个小工,一天能挣个一百来块。”

“房子是你打工攒钱盖的吗?”

“这是2012年国家危房改造给盖的。”李多杰本家的房子有80平米左右,门窗上彩绘有藏族特有的图案。如同李万玛才旦家一样,李多杰本家也是窗明几净。据县干部介绍,这里的藏族人家普遍爱搞家庭卫生。由于妻子身体不是太好,李多杰本还是一把做家务的好手。

“在脱贫书上签字,你是自愿吗?干部有没有给你施加压力?”

“自愿的。过好了就不能再当贫困户了,国家帮我们,我们也得自己使劲。”憨厚的李多杰本一边笑着,一边摸着自己的脑袋。

把独居老人照顾好

高原六月的天,像是孩子的脸,在李多杰本家期间,突然下开了大雨。从他家出来时,雨势已见小。打着雨伞,淌着硬化路面上溅起来的朵朵雨花,多杰本握着刘永富主任的手送到了院门口。


正告别间,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自巷头蹒跚而来,行至此处,停下脚步主动问好。

“老人家好!今年高寿?”刘永富主任主动迎上前去握手。

 “我71了,这个村的。你们是哪里来的?县上的?”

同行的人不约而同微笑起来,陪同调研的村干部告知是北京来的领导后,老人一时怔住了。

“您老几个孩子?日子过得有困难吗?”刘永富主任关切地问。

老人叫李旦正,前些年摔伤了腿行动不便,老伴早些年已去世。只有一个儿子,已到其他村做上门女婿,很少回来。

老人家挺健谈,说自己亲眼看着社会是越变越好,又给盖房,又给贷款发展生产,念书的给帮钱,生病住院能报销,但就是自己家里不幸,现在是孤身一人。生活上倒还能过得去,去年有2500元的低保,有2400元的残疾补助,每月还能领到155元的养老金,逢年过节,总有领导来家送慰问金。吃饭、穿衣没啥问题,房子也是危房改造的好房子。这阵子雨小了出来走走,透透气儿,解解闷儿。

“您愿意去敬老院住吗?到那里不用自己做饭,还有人跟您聊天。”刘永富主任问。

老人摇摇头:不愿意去那种地方,生人、生地方,不习惯。

第一书记才让补充道,他驻村后,也曾上门劝过,但老人家说要守着新房子、老村子、乡亲们。说房子空久了,就糟蹋了,等实在不能自我照料再说。

刘永富主任对村干部们说:“既然老人家不愿意离开,就要想办法照顾好,关照好身体、起居,同时,还要有个好心情。”

告别这位老人家、李多杰本后,刘永富主任一行去往村里的能人、大户——李豆拉家。要拐出巷口时,记者回头望去,依然能看到雨巷里这位老人家、李多杰本挥手送别的身影。时令虽已阳历6月下旬,雨后的高原仍颇有些凉意,细雨霏霏中,他们依依不舍的凝望、送别,成为一道温暖的风景。

致富能人要发挥带富作用

今年40岁的李豆拉曾在外打工多年,积累了经验、开阔了眼界,于2011年—2014年回村任村支书。2014年,他瞅准青海发展畜牧业的大势,流转土地600种牧草,去年纯收入9万元。

刘永富主任问:“建档立卡识别时,村里开过会、举过手吗?”

李豆拉说,虽然自己当时不担任村支书了,但是他认为村里的建档立卡工作程序严格、过程扎实,村民对这项工作意见不大,比较公平。

“你写申请(希望成为贫困户得到政府帮扶的申请书)了吗?”刘永富主任问。

“我没写。我不应该写。”李豆拉笑着说。

“这就对了。你应该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成立合作社,带动更多贫困户一起干,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愿不愿意完成这样一个光荣的任务?”

看到李豆拉有积极性,刘永富主任告诉他,国家对致富带头人是有支持政策的,需要资金,可以贷款;需要技术,科技部门可以提供帮助。并建议他组织合作社成员一起开荒,种植更多牧草促进当地养殖业发展;还建议他在羊的销售上出些力,做个经纪人,帮乡亲们把羊卖出好价钱。

第一书记制度好

“你做过村支书,怎么看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刘永富主任又问。

“派第一书记这个制度好。自打前年秋驻村工作队进村以来,村部的二层办公楼盖起来了,产业扶贫的力度上来了,乡亲们的养殖规模扩大了,村里的路通了,灯亮了,村民有困难能解决了。我们村是区民政局帮扶,他们能给解决不少实际问题。今年过年时,民政局一对一帮扶的干部都来了,给每家贫困户送来一千元慰问金。现在村里风气好了,闲人少了。有位在外面放羊20多年的乡亲,听说村里的变化后,也回村搞养殖了。”李豆拉说。

“村里比你干的时候变化大?”

“那是真的。”李豆拉坦诚地点头。

告别李豆拉出来,雨已停,天还未放晴,远山、草原、绿树、土墙、金色的屋檐……雾中的堂寺尔村宛若一幅山水画,雨水顺着斜坡较大的村主路流向山下的田野。

入户访谈结束后,刘永富主任一行在现任村支书家里吃晚饭。喝着奶茶,嚼着馍馍,聊着村情民意。小院正中央,一株花朵大得出奇的粉色芍药花,雨后含露,分外娇艳。

深夜的座谈会

这天驻村调研的最后一站是村委会。

刘永富主任在村部主持座谈会,向村干部、第一书记、村民代表全面了解村情,叮嘱他们要把基层党建开展好,把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并向村里的藏式家具木匠大户、马铃薯种植大户、牧草种植大户、农家乐店主、养殖大户等详细询问发展产业的相关情况,鼓励他们发挥懂市场、懂技术的优势,把人生格局放大,把致富路子走宽,带领更多乡亲脱贫致富共同奔小康,做出更大贡献。

这些能人大户大都见多识广,思维敏捷,能说会道。在对发展思路的分析中,在对具体途径的争论中,在对好日子的追寻中,在对堂寺尔村未来的谋划中,在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感恩中,那间墙上贴有建档立卡信息表、脱贫攻坚作战图的坐了十几个人的村部办公室,热闹得如同过年一般。藏语、青海话、普通话交织着,似乎碰撞出一个环境美、产业兴、藏民富的新堂寺尔村来。满头银丝的刘永富主任时而问询,时而引导,时而点评,时而开句玩笑引得大家笑声一片。

座谈会结束了。

走出村委会,高原的夜风阵阵送来雨后草木的清香,头顶,星星格外明亮。不远处的大山,勾勒出一道弧线优美的剪影。辛劳了一天的堂寺尔村的藏族同胞,和他们的牛羊一起,已入梦乡。

高原之夜,很静,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