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女间生理性喜欢,这些反应真的很明显 ·  昨天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昨天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昨天  
鱼羊史记  ·  男女间互相生理性喜欢,才有的表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大秦007:秦始皇陵的劳工们,都有着怎样的悲惨遭遇?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12-29 20:43

正文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此文根据考古发掘和简牍记载,虚构一下秦陵劳工的”007生活“和悲惨身世。

一 去疾



去疾总是做梦,在四下无人的时候絮絮叨叨。
大白天里,有时候在夯城墙,他也会发呆。
直到秦吏用鞭子将他抽醒,他才继续干活。
“我祖上,可是大夫,真大夫......"


他小时候,他听父亲说过,自己祖先其实也是秦人,家里有过几件古朴敦实的鼎,簋等物件,还有一件瓦书,祖父说上面记载了他们家封土的大小,东到哪,西到哪。

据说自己的祖上,还和庶长朝一起造反,将秦怀公围在雍城宫殿里自杀,哈哈哈,哪个秦公坐的稳不稳,不都是我们这些大夫说了算?

过了若干代,卫鞅入秦,据说是把三晋那套什么“记功授爵”带来了。大概在他的主持下,所有的秦国旧大夫大致被纳入了军功爵等级中。


一个指挥50人的屯长,或者指挥100人的百将,自己需要在战斗中亲自杀敌,而且所在的单位需要斩首33级,而且所在单位的伤亡要小于33人,才能算“盈论”。否则就会降级或者被杀头。
他的祖先就是因为这样的战绩考核不达标,在和魏国争夺河西地区的战斗中,他祖先身先士卒,亲自砍下了一个魏武卒的人头,这算是取得甲首了。

但是,他指挥的百人队里基本上都是桀骜不驯的戎狄,或者一紧张连左右都分不清的贱民奴兵,他老人家就算把喉咙喊破都指挥不动。这些人第一次上战场,连弩机都没用利索,就被气势汹汹的魏军逼近后砍倒一大片。

自此之后,他们家就从大夫等级的爵位掉落掉落再沉沦,因为封地远远没有600户,所以他们家不能像以前一样,养护自己的家臣和门客。


然后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家境继续没落,他父陷在了公士这一等级,每天要担惊受怕,生怕什么可怕的惩罚让他沦为城旦或者鬼薪。

天命终究没有放过他家。他父亲因为看守所在里的谷仓不利,谷仓失火,他没有钱和新的战功抵罪,直接沦为罪人,仅有的公士爵位都没了。不过,父亲正好赶上秦王新占领了大片楚国腹地,楚地群盗成堆,正要大量罪人去填充地广人稀的楚地,这才免于被耻辱处以各种变态的刑法。

到了楚地,他出生了。他长大后发现,官府宣传的邪恶散漫,生性淫逸的楚人,在秦军占领下过的也很苦。也要忍受秦吏的各种严苛要求。


在楚地炎热的气候中,不堪忍受秦吏频繁征调和无端指责,为了避免犯罪活得胆战心惊的他,作为半个楚人一怒之下造反。去疾他和其他几个囚徒,还有被秦人归化的楚人聚集成为“群盗”。

一行人盯上了一个目标----他们杀死了一个富有的秦人不更,抢劫了他的一万钱(此人也是派来填充楚地,并且在楚地作战,到处抢劫),顺便抢了他的弩机,箭二十支和一把剑,然后逃亡。结果在逃亡途中,这些人内部起纠纷,去疾被打晕,其他人将他留给官府,然后躲到云梦大泽继续当群盗。

(此首某里士五(伍)戊(也),與丁以某時與某里士五(伍)己、庚、辛,強攻(  )某里公士某室,(  )錢萬,去亡---《封诊式》)

倒霉的去疾就这样重归秦国祖地,以城旦的身份。


而且此时,他因为“群盗罪”被砍掉了左脚趾。断趾的那天,他疼的哭爹喊娘,晕厥过去。

醒来之后,秦吏看着被捆在刑架上面色惨白的他,一脸淫邪地笑道:


“楚寇,汝可知履贱踊贵乎?当年齐景公时犯法,直接砍脚让罪人去买义肢,秦皇宽厚,恩泽天下,仁爱之心,泽被牛马,汝这楚贼只丢了左脚趾,还能行走负重,以后还不不好好干活,谢天子大恩?”

若干年后,考古学家在秦陵附近的刑徒墓地里,发现了一块写着“去疾“的瓦片,这是他仅有的墓志。

二 毋忧

毋忧是一个西戎人,高个子,有棕色的眼珠,和卷曲的头发,在刑徒中鹤立鸡群。

到了夜里,其他几个刑徒终于见到了一个非夏族的,高鼻深目的奴隶,于是十分好奇的凑过去,问他怎么沦落到了这般田地。

毋忧苦笑,自己差点小命都没有了。


其他几个刑徒问,秦国官府给戎狄之人的待遇不是很好么?你们戎人犯了耐刑以上的罪,都可以交钱赎罪;官府不是还鼓励你们娶秦女,生下的子女算夏子么?几个囚犯说起来,一脸羡慕,官府可不会分配女子供咱下崽。

(「真臣邦君公有罪,致耐罪以上,令赎。」可(何)谓「真」?臣邦父母产子及产它邦而是谓「真」。?可(何)谓「夏子」??臣邦父、秦母谓?(也)---《秦简:法律问答》)

另一个囚徒插嘴道,还有那个什么.....乌氏倮!对,他善于牧养牛羊,养的畜群能够用山谷来计数,后来因为他善于和戎王贸易,连秦王都将他封为封君,和群臣同列朝上?

(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史记-货殖列传》)

毋忧苦笑道,你们说的都是我们的酋长啊,他们被秦人”请入“秦地做客之后,大都失去了自由,行动被限制,一旦发现有逃离秦国的倾向----”离夏“,就要被密切观察。

(「臣邦人不安其主长而欲去夏者,勿许。」可(何)谓「夏」?欲去秦属是谓「夏」---《秦简:法律问答》)

戎狄酋长都是如此,而普通戎人过的,并不比普通秦人好太多。毋忧叹了口气,虽然官府出台过对部落属国的保护政策,比如每年出一定的钱就可以抵偿服秦国的兵役,但是最近几年,随着秦对山东战事的频繁,秦人开始频繁向西戎各部落征兵,不断干涉酋长对部民的统治。


本来,毋忧觉得秦人和诸夏的战争与自己无关,他和以前一样,放羊,射鸟,掷羊拐,把看上的大奶子娘们带回帐篷睡觉,日子照旧。


突然有一天,他收到了秦人的征发令:让他去找一个尉官报道,加入一队秦军。

毋忧觉得,自己是蛮夷,有部落的酋长保护,所以没管,对于远方的战事,他也毫不关心。

(毋忧曰:蛮夷,大男子,岁出五十六钱以当赋徭,不当为屯。---《奏谳书》)

突然有一天,一队秦兵将他从帐篷里打醒,在一顿辱骂呵斥后拖走,他稀里糊涂被判他了腰斩,原因是他没有去报道服役。

毋忧大惊,表示他认识的一个酋长,就是通过交钱免于给秦军服役的。

(毋忧曰:有君长,岁出钱,以当徭赋。)

秦吏冷笑:”瓜批,当下战事紧张,就算交了钱也不一定能免役,皇帝要你服役你就去,嫑胡批干?“

随后秦吏大手一挥:快把这大胆蛮子拉去腰斩,以儆效尤!

(蛮夷律不曰勿令为屯,即遣之---《奏谳书》)

眼看自己就要断成两截,这时酋长拍马赶到,要刀下留人:表示此人确实是自己的属民,而且在之前确实有蛮夷用钱免服役,而且认为,秦吏不应当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捉人。

最后的结果是,为了避免将事情闹大,酋长给毋忧加钱赎罪,换得的结果是毋忧免死,但是要被罚为苦役,修建城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