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发布教育资讯,解读教育政策,展示教育工作,开展便民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助力成长,从赞美孩子开始丨守护“心”世界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公众号  ·  · 2025-03-17 20: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嘉宾介绍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安徽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王军

0e8d338d5ae6199bed8e24f450a162eb.jpg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受到欣赏”,在教育中我们如何用赞美来助力孩子成长? 让我们一起和王军教授探讨家长如何通过赞美助力孩子成长—



一、

看一看这几道题,你发现什么?

9x2=18

5x6=30

8x8=92


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第三道题计算错误,答案应该是64,忽视了前两道题是正确的。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指出错误,忽视了正确的两道题。这就好比一个孩子有两个优点和一个缺点,而大家只注意到缺点,忽视了优点。


如果一个人总被人看到缺点是什么感受? 总是在批评指责中成长的孩子,会慢慢觉得我不行,我自卑,逐渐产生自我认同问题。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美不仅关乎外在的鼓励与支持,更是内心深处的一股温暖力量,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成长。



二、

生活中家长应该如何赞美孩子?


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是从外界对他的评价开始的 ,小时候理性思维和意识在逐渐建立过程中,他没有办法对自我做评价。


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做事时,可能只去关注他的不足之处,忽略了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更没有将优点提出来予以表扬,觉得做得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久而久之,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听见的就只有批评。


赞美和批评是不可分割的,家长既要学会赞美,也要学会批评,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表扬和批评须言之有物。 要具体到某一个事件或者环节,孩子会相信言之有物的内容。


例如,一个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因为接触环境单一和自己认知能力不足,所以不论家长怎么表扬,哪怕说得言之无物、空洞,如“真聪明”“真棒”,他都会听得很开心,认为这是真的。


上幼儿园后,在学校吃饭时可能会因为年纪小不太会用勺子,把饭菜撒得一桌子都是,生活老师如果就这件事进行批评“这个小孩怎么吃饭都不会吃”,当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还说“我家孩子真聪明”“真棒”,此时孩子会更相信老师言之有物的内容。


所以表扬和批评都必须言之有物,尤其是批评。 言之有物的批评,能让孩子知道在哪一个环节做错了,有利于他今后改正。


2.表扬要上升到个人,批评则点到为止。 在言之有物的表扬后,通过这件事上升到对孩子整个人的肯定,如“你真棒”“你真聪明”。而在言之有物的批评后,到此为止,千万不能上升到对这个孩子整体的否定,如“爸妈对你很失望”“你怎么这么蠢”等。


例如,孩子在家写作业,妈妈到门口超市买东西,买完大包小包拎着好多东西回到家门口敲门,孩子跑过来开门,开门后看了一眼妈妈,转身又去做作业了。


妈妈生气地说:“你这个孩子你没看到我大包小包拎这么多东西,也不知道伸个手接一把”,此时如果妈妈说到这里停下来,就属于言之有物的批评。


孩子在听到后,通常会赶紧跑回来接过东西,但是如果妈妈在这之后,忍不住又加了一句“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孩子”,这就是上升到对孩子整体的否定,从孩子的角度听起来就不一样了。


3.当众表扬和私下沟通错误。 表扬孩子要公开,被当众表扬的孩子会越来越自信。孩子犯错时,则要私下沟通。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公开表扬孩子,会让孩子觉得我真的很棒,会越来越自信;公开批评孩子,会让他觉得很没面子,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受到打击。


4.化指责为陪伴。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本身已经很难过了,家长再去批评,意义并不大。


此时应化指责为陪伴,可以跟孩子说“没关系,爸爸妈妈已经看到你的努力了,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有理想的结果。我们一起把这件事作为一个教训,好好总结,看以后如何做得更好。爸爸妈妈会陪着你,我们一起去面对它”。




家长在哪些场景中最容易批评孩子?如何在这些场景下化批评为欣赏?一起探讨表扬的实际应用——



一、

为什么在遇到问题时,有些家长会首先选择批评孩子?


家长最容易在 生活习惯 学习 相关的领域批评孩子,生活习惯不一样,看不惯孩子的一些习惯、爱好,有些家长就会忍不住批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为什么有些家长会首先选择批评孩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父母自己在指责的原生家庭环境中长大,在亲密关系中,只会用批评和指责来表达,不会表扬。


2.父母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弥补自己的不足。某种程度上把孩子当成帮助自己弥补遗憾的工具。所以,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标准时,往往比孩子还要着急,批评指责就随之出现了。


3.有的时候指责是不愿意面对自己自身的不足,于是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其他人的身上。 用批评别人来逃避掩盖对自我的不满。


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用赞美替代批评,并且养成习惯,效果更好。



二、

如果孩子在“学习成绩”方面有问题,家长如何将批评转化为表扬来激励孩子?


例如,孩子这次月考成绩不理想,甚至比上次考得还差,此时不能只看到成绩后退,要陪伴、帮助孩子学会总结和进步。可以把两次试卷都拿出来,分模块分析。比如,这次的背诵内容做得比上次好、粗心错误减少等, 父母要发掘孩子进步、转变的地方,进行表扬


表扬孩子,家长 首先自己要学会开口说,把表扬的习惯坚持下来 ,你就会看到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也会慢慢形成自己赞美孩子的方法。




三、

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生活习惯”不好,可以怎么做?


每个人的习惯是不同的,要尊重他人的习惯, 不要把自己的习惯强加给孩子。


1.比如关于“玩游戏”的问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玩游戏,往往会说“游戏有啥好玩的,我就从来不玩游戏”,这里其实有一个逻辑上的悖论,你不玩游戏,又怎么知道游戏不好玩?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不了解,又怎么会有发言权?


所以 如果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不了解,只从自己的经验判断,这是不对的,也说服不了孩子。


游戏不是绝对不能玩, 家长要引导孩子如何有节制地玩,共同制定计划,共同遵守。 比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半小时,到时间后一起停止。


2.再比如“睡懒觉”的问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周末睡懒觉、不吃早饭,就很生气,但如果我们换位思考,孩子学习一周很累了,周末想睡个懒觉,或者一顿早饭没吃,其实没有什么大碍,只要不影响日常的学习生活,是可以尊重孩子的。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睡懒觉,不能只用嘴说,而是要用实际行动去改变。


比如,节假日安排孩子感兴趣的亲子活动,看电影、郊游、体育运动等,孩子如果感兴趣,他肯定不会睡懒觉,所以家长自己也要改变。


另外,在发现孩子的改变时,及时赞美孩子、肯定孩子的变化。家长做到这些,也就是在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为孩子营造了积极的环境。




《教育第一线之心理健康》是一档面向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节目,由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安徽综艺体育频道和安徽影视频道联合承办。为您解答各种心理问题,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播出时间:安徽广播电视台每周四综艺频道19:30、每周六影视频道18:40播出,也可以通过“教育第1线AHTV”微信公众号查看往期节目。



来源丨整理自“ 教育第 1线AH TV ”微信公众号

排版、初审丨左尔敏

二审丨庞欣颖

终审丨俞路石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