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党建网微平台
传播全国宣传思想文化相关信息 传播全国各地党的建设相关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包头新闻网  ·  任免职名单公布 ·  3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周志红,人大代表职务被罢免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党建网微平台

迈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何变了?

党建网微平台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11-01 06:55

正文

  1956年党的八大就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那么,怎样理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呢?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判断社会主要矛盾要注重两点:一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不可能因主观好恶随意选择;二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要科学理性、及时敏锐,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不准确、不到位会极大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损害社会发展进步。

  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


  认清“发展起来前”与“发展起来后”的矛盾

  之前提出的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建立在当时社会生产力相当落后的大背景下。这一主要矛盾判断是科学准确、积极有为的。根据对应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一矛盾可以称为“发展起来前”的矛盾

  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经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成熟定型。这一切有目共睹的巨变,都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当然会发生相应变化,我们可以把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称之为“发展起来后”的矛盾

  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实现阶段性跃进

  透过现象看本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还是来自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实现了阶段性的跃进,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突破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事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合力”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中国社会“发展起来”了。


  “美好生活需要”内容更广泛

  “美好生活需要”内容更广泛,不仅包括既有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求”,更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尊严、权利、当家作主等等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求”。

  原来的“硬需求”并没有消失,呈现出升级态势,新生的“软需求”则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从精神文化到政治生活、从现实社会地位到心理预期、价值认同等方面,对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甚至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相应要求。

  “不平衡不充分”需全面认识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为三大不平衡: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

  领域不平衡是指经济领域的发展一马当先、奇迹频现,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发展虽稳步推进,但与经济领域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区域不平衡主要是指东中西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不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不平衡,甚至城市内部、发达地区内部、一些农村内部也存在不平衡现象。群体不平衡主要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在共享发展成果方面有差距,建立在良性橄榄型社会结构上的财富公平正义分配格局有待形成。

  发展的不充分主要是指整个社会的发展总量尚不丰富、发展程度尚不够高、发展态势尚不够稳固。这种不充分体现在发展的方方面面,处于发展不平衡低端的那部分固然属于发展不充分,而处于发展不平衡高端的那部分也存在着发展不充分。


(据《人民日报》2017年10月30日17版文《新时代呼唤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人民网《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十九大报告亮点》)

转载请标注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总监制/徐遥  责编/刘文韬  编辑/赵瑞熙  制作/付天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