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网读书
文字之美,精神之渊。关注当下优秀出版书籍,打捞故纸陈书,推出凤凰网读书会、读药周刊、凤凰好书榜、文学青年周刊、凤凰副刊、一日一书、凤凰诗刊等精品专刊。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留一点时间探寻文字的美感,徜徉于精神的深渊,安静下来,慢一点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产库  ·  DeepSeek商标提前1天被抢先申请,抢注 ... ·  3 天前  
知产宝  ·  著作权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网读书

爱用豆瓣的人,年薪都到不了20万?

凤凰网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5-07 22:36

正文

《行骗天下JP》
文艺青年,一个古早的互联网词汇,指对文化艺术感兴趣的青年人,又可译作爱装X的人(😉)。
陈丹青曾在一段著名的采访中说过,“艺术就是装X...我从小就喜欢装X,装成了现在(笑)。”今天,就让我们来对自己的装X过往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愿我们一起从文艺青年,变成文艺中年,再变成文艺老年。

Part 1

穿搭与生活方式👞

1. 知识分子风打扮大体分两种,一种是梁文道式英国绅士套装,从头到脚有90%的单品为手工定制;另一种是淡雅的优衣库、无印良品套装,从头到脚有90%是蹲到打折的时候买的。
2. 对奢侈品的兴趣普遍不高,但青睐“有故事”的品牌,比如Patagonia、Freitag什么的。因为“有故事”可以抵消掉部分消费主义。哪怕被割,咱也要当一根有故事的韭菜。
3. 帆布包是必须有的,但精髓不在布包设计时不时髦,精髓在你有没有图书馆、书店、出版社特供布包。拿单向街书店发的布包装饭盒,提着理想国M系列的纪念布包去买菜,知识的芬芳飘散在不经意间。
4. 如果帆布包没有品牌加持,则必须有价值观输出,包上印有本人人生中心思想,但不能是“这是一个infj的包”,而是“中国电影,全部玩完”或者“中国戏剧,也都玩完”。

《一千零一夜》第一季
5. 想要梁文道或陈丹青的同款圆眼镜,因为头不够圆酷似河童而放弃。
6. 如果一定要有一双人字拖,那会买五条人的而不是许知远的。
7. 嫌弃小某书上的#知识分子穿搭 #静奢风 #老钱风 等tag,从首页刷走之后心痒难耐去淘宝搜同款,然后被价格吓死,转头去搜 #lemaire平替 #优衣库u系列打折。
8. 大多数文青都会搞点摄影,穷则ccd,达则徕卡富士相机,更穷则nomo胶片滤镜。
9. 大多数文青都会喝点咖啡,穷则邀请同事尝试Manner的新豆子(因为两杯才够起送),达则咖啡季去云南咖啡庄园,更穷则瑞幸九块九。


Part 2

掉掉书袋🎒

10. 在三毛、安妮宝贝、安东尼、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书下成长,拥有一整摞《最小说》《文艺风象&赏》和绝版《独唱团》,长大后对此三缄其口。
11. 可以没读过高尔基,但熟读弗洛姆。死也不能说自己最爱的是网文。死也不能说最近熬夜沉迷马杰和徐云峰的同人文。被同事发现在看网文时淡定地关闭页面、跳转微信,装作无事发生。
12. 给严肃文学打分倒是严谨得很,如果一本小说在豆瓣3星和4星间摇摆不定,最后不管打了几星,一定会附上评论:3.5星。
13. 突击检查(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名是什么?
14. 突击检查(二):以下哪本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a.《穷人》b.《群魔》c.《死屋手记》d.《死魂灵》

《最完美的离婚》
15. 老文青精神偶像四大金刚:余华、王朔、王小波、海子
16. 新文青精神偶像四大金刚(第一版):戴锦华、许倬云、项飚、梁文道。
1 7. 新文青精神偶像四大金刚(第二版):刘瑜、陈嘉映、唐诺、陈丹青。
18. 文青是最“看清生活的真相,但仍然热爱生活”的人,毕竟左手马克思右手韩炳哲,一口一个资本主义和自我剥削,但仍然勤勤恳恳地上着这个X班。
19. 办公室里最大的反抗,是在书堆顶上摆一本《毫无意义的工作》or《倦怠社会》or《做二休五》。
20. 结束了疲惫的X班,仅有的文化体力只够打开(变成骷髅鸟的)多邻国。
21. 会打卡图书市集,每次拖着一袋子纸书回家的路上感叹人类离不开墨香味的纸质书,但在搬家的时候仰天长啸为什么不用微信读书。
22 . 在出版打工人互助文档里,最精彩的不是哪家的八卦,而是某位同行的真诚发问: 大家觉得从业者赚多少钱算多,一年20万算多吗? (*叠甲:这个数指北京上海,北上消费高。)
23. 所以买正版书吧朋友们!求求了!!


Part 3

精神世界💬

24. 对科幻的态度——初阶版:腾讯版《三体》一般。进阶版:网飞版《三体》一般。起飞版:刘慈欣一般。
25. 对喜剧的态度——初阶版:线下脱口秀比线上节目好看。进阶版:是单口喜剧,不是脱口秀。起飞版:谐聊没了那个男人就是一盘散沙。
26. 被问到最喜欢的脱口秀演……哦不对,单口喜剧演员,会说呼兰、鸟鸟、颜怡颜悦,特别cue到许知远的那一段,但一个人吃宵夜的时候还是会反复观看建国的谐音梗,独自怀念脱口秀纯元。
27. 音乐方面,安溥和草东没有派对是文青统领。来大陆演出的话会有大批文青不惜请假都要前往。
28. 听歌爱用Spotify,轻轻感叹过“华语乐坛已死”。
29. 盲目购入CD唱片与黑胶唱片,哪怕家里没有唱片机。
30. 最近蛮喜欢郑宜农,但谁要是在你面前唱《新造的人》会立刻召唤陈桂林。
31. 会在KTV狂炫窦靖童《Monday》里的粤语rap。
32 . 而在KTV里点粤语老歌唱的人大部分是北方文青。

《第十一回》
33. 百京影迷群体集散地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不然就是各国的文化中心。这些放映场里的观众素质普遍较好,不屏摄且会看完工作人员名单,放映期间实在没忍住刷手机的人,刷的都是豆瓣。
34. 一直觉得文青是少数人群,直到北影节开始抢票。
35. 《宇宙探索编辑部》是最近两年的最大公约数。
36. 《坠落的审判》是最近几周的最大公约数(我会译作《坠落的剖析》)。
37. 真影迷:豆瓣标记了老塔、安哲、伯格曼等人的电影,“冷门小众欧洲片”常客,法国新浪潮爱好者;假影迷:标记过“豆瓣电影Top250”电影。
38. 看不懂的电影一定有它的道理,越看不懂,越高深🤔
39. 大胆辣评:文青晒豆瓣阅片量和土豪晒车是一个意思。

翻遍编辑部找出了超过1000部的选手👍🏻
40. 爱好收集一些没用的纸片子,例如票根和场刊。甚至会安排专门的票夹作为它们临时和永久的家。
41. 边骂边用豆瓣是肯定的。且最爱逛的豆瓣小组其实是鹅组(已停运)、月亮组和踩组,时常怀念天涯版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