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益生产促进中心
海纳各界精英,广宣精益思想,深度对接精益技术及专业技术,提供可信赖学习、成长平台,促进个人成长,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助推中国智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范县凌晨突发地震!网友:被震醒了… ·  昨天  
Excel之家ExcelHome  ·  AI时代Excel会被淘汰?LOOKUP函数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益生产促进中心

7个维度理解质量!

精益生产促进中心  · 公众号  ·  · 2024-08-27 16:34

正文

精益生产 | 智能制造 |管理前沿 我们来自丰田,分享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


导 读

质量这个概念,ISO9000标准发布后,基本上每一个版本都要对它进行修订,每一次修订,都使这个概念更准确和精练。

ISO9000系列标准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但带来的问题,是我们在宣贯标准的过程中,一般员工对质量的概念不好理解。


对质量的理解,应着眼于以下七个方面:



Part 1

要求的三个方面


要求包括:


明示的, 也就是提出明确要求的如合同、标准等。


通常隐含的, 也就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但已经是俗以为常,大家公认的。


比如我们在购买食品时,一般不会提出不能影响健康等方面的要求,但大家都知道,购买食品绝对不能影响身体健康。


必须履行的, 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要求。


Part 2

质量属于历史范畴


在一般情况下,质量属于一种历史范畴,因时而异。也就是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比如对于猪肉的质量来讲,每个特定时期,人们对质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六十年代人们的要求是肥的好,八十年代的要求是瘦肉好,再后来人们就要求购买排骨了。


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作为组织,必须理解并在自己的产品实现过程中做到这一点,定期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评审,体现顾客不断变化的各种需求,才能不断满足顾客的要求,保持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经久不衰,而不是昙花一现。


这也就是ISO9000系列标准中" 产品和服务要求"所规定的要求



Part 3

顾客的要求关联质量特性值


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特定的规则,把顾客的要求转化为特性,这就是质量特性值。如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服务等。


就拿酒来说,人们的要求无非是“好喝、无毒”,而我们就在生产和经营实践中,把它转化为多种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在理化指标中,又规定了特性指标和卫生指标等。


在这里要注意,质量特性值并不完全是顾客要求的质量 (适用性质量) ,它往往是组织为了方便检验而转化的 (符合性质量) ,它与顾客的要求,一般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别。


因此,产品标准应该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顾客的要求进行修订。


Part 4

质量具有相对性


不同的国家、民族、消费群体,对质量的要求不同。


对于这一点,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对质量的定义,更便于我们理解:产品的适用性。我们常说的要对产品进行市场定位,就是基于这个理念。


在市场调研中,应考虑对不同顾客群的需求欲望进行分层,也就是对消费群体定位,这样的调查结果,才能符合实际情况,也才能为决策提供依据。


所以,我们对质量的评价,应该是是否满足要求(适用性质量),而不是合格与否(符合性质量)。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 用符合性质量,代替适用性质量,这是一些组织在认识上的误区。


应该认识到,合格产品不一定是满足要求的产品,合格率的高低,也不完全能够证明组织产品质量水平情况。


作为企业来讲,就是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技术标准(使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的差距尽可能小)以满足市场变化。


组织在标准化过程中应采用国际标准,也就是使符合性质量水平,具更大范围的有适宜性。




Part 5

批和单位产品的质量水平


在组织的实际生产活动中,应该注意区分批质量水平和单位产品的质量水平。


在组织生产正常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抽样检验的方法,来判断组织产品生产的总体情况。


一般人们也用合格率的高低来证明产品质量的好坏。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当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假设该组织的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相等或者接近。


他们起码犯了两个方面的错误:


1、抽样产生的结论是批产品的合格率,也就是合格批。在合格批中必然存在不合格品,因此,交付后的合格批中存在不合格品是必然的。


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确定一个适当的、供需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合格率,在组织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交付中的不合格品降到到最低,这就是抽样检验中的“可接收质量水平”。


2、既然采用的是抽样检验,必然存在两种风险:即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


生产方风险,就是由于抽样的局限性,把已达到可接收质量水平的产品,当成不合格批而拒收,使生产方受到损失。


使用方风险的情况正好相反,导致把不合格批当成合格批接受,自己受到损失。


我们要采用尽可能合理的抽样方案,将风险降到最低。


所以,合格率的高低不能证明产品质量的好坏,这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在抽样方案基本合理且过程稳定的前提下,合格率只是反映该组织的过程能力。


Part 6

全员参与


取得满意的质量, 需要组织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


好的产品是设计、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产品经过“设计、生产和使用”三个阶段,与它对应的质量也有“产生、形成和实现”三个阶段。


所以,ISO9000标准中的七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全员参与”,目的就是组织全体人员,都参与到质量活动的全过程中来,保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各个阶段都能满足顾客要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