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作者作为律政圈的从业者,就年过40的人是否要做律师这一话题,提了几点看法,可供读者辩证思考。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近期发朋友圈时,
点赞量最高的一条评论来自我的一位律师老朋友。她是一位年过
40
的律师
,
此次也是第一次给我公众号留言。
但说实话,虽然私交还不错,她也是我们的客户金主,但是,我还是想表达不一样的观点。我还是想劝,也一定会劝:只要你想转行做律师,即便过了
40
岁,也不要犹豫,只要你有能力有梦想有抱负。
为啥呢?因为相比科班出身,一直在律师行业干的群体,中年转型派具备着非常明显的跨界先发优势。我知道,不少伙伴肯定想跳起来反驳了。“哎,你这睁眼说瞎话啊 。都不是科班出身,又是在其他行业里耽搁了这么久,怎么就有先发优势了?这是后发,一点先发优势都没有!“
我想说的是,跨界是有先发优势的。做律师这行当,想要做得好,科班出身非但可能不会给人带来先发优势,
还可能还会给人带来专业局限
。因为,你的眼界所及,都是法律专业,而非社会的包罗万象。法律属于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如果只有法律本身,是解决不了社会上的法律麻烦事的。做好律师,你得跨界,你得把眼界放宽到法律之外。所以,做一名专业律师,真的不是我们在法学院做学霸,把法条背得滚瓜烂熟,就能达到的。这只是一名纸上谈兵的律师,不是一名能解决问题的律师。
法律,是要在社会这个真实土壤里发挥作用的,不是高屋建瓴的、纸面上的东西。你必须要真正地了解社会的运作规律,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得对社会有一个深度理解、观察和认知。再怎么说,中年转型派的伙伴们也是经受过社会轮番毒打和磨砺了,
对社会运行规则的理解
,会比纯科班出身的这一派,有独特优势。社会阅历、人情世故、服务意识……这些都是你跨界转行做律师的宝贵财富,乃至构成你独一无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是跨界的中年人,具备的跨界先发优势——对社会的认知。
其次,跨界的先发优势,还体现在,跨界攒下的资源和人脉。尤其是你人到中年后,你身边最能调用的资源和人脉,也都是正值壮年正当权。从之前你所在的行业中走出来,你身边都是你的客户,你的前同事、前老板、前竞对,都是你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服务的对象。你回过头来,用法律知识和行业经验服务好这个行当里的客户,
能更好地理解你的客户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客户群体需要什么。一直在这个行当里的科班出身派,真没你跨界转行这么香。
现实中的成功案例真的有很多。律界有很多中年转型做律师,做到行业顶尖的。你随便搜一搜,就可以搜到。此外,我要再补一句更绝对的话:
要做好律师,尤其是做到律师行业顶尖,如果你没有跨界转行的经历,几乎不可能
。
有些中年转型做律师的伙伴,执业第一年的时候,就年创收过百万。一直在律师这个行当里呆着,从法学院毕业,实习,到执业这么顺下来的伙伴,如果不是家里有矿,真做不到这么好的业绩。但是,在跨界转行的律师伙伴这里,你之前在其他行当里攒下的资源和人脉,就是你“家里的矿”。当然,在这里,我要把丑话说在前面,一定是合法合规地变现,而不是日后会“进局子”的变现。
当然,最后你可能会问,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有能力有抱负有梦想的人?关于能力,做律师的核心,不是专业能力,是让客户相信,你能帮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句话如果你一看,就能看明白,说明你基本的认知是到位的。PS:前者是案源拓展能力,后者是不被法律工具所局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就知行合一,用时间去积攒你的能力护城河。关于有抱负,有梦想,这是个很务虚的唯心主义话题。做律师,不一定能带给你荣华富贵,而且,于90%的律师而言,做律师的天花板,也就是饱腹过日子。即便日后你“沦落”到发传单、扫楼、跑骨科案源、法院门口摆地摊.....受尽跑客户的白眼,受尽办案的种种不顺,你都愿意,为了律师这个身份而战。因为,你选择,成为一名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