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凭栏欲言
随便聊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超大规模操作手册:在 GPU 集群上训练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凭栏欲言

凭栏:挤兑的恶性循环

凭栏欲言  · 公众号  ·  · 2021-04-02 18:41

正文

文: 凭栏欲言

3 月31日,拜登公布了新的财政刺激计划,准备对基建投资2.3万亿美元。

凯恩斯主义的一大特征就是基建拉动,近几十年以来美国基建似乎不很给力,但西方才是凯恩斯主义最早的信徒,曾经的美国也很中意基建。大萧条时期,罗斯福就留下了大量基建遗产,甚至在基建过剩的时候,罗斯福政府还雇人去挖坑。

挖完再填,填完再挖。

毕竟挖坑填坑这种工程既不需要后续维护,也更难进行贪腐操作,相对大白象工程(不但没有效益还需要不断投入维护费,也更容易进行贪腐操作), 挖坑填坑其实还是要稍好一些的。

01

发钱与赖账

罗斯福雇人去挖坑填坑是要给钱的,钱从哪里来?

1934 年,罗斯福强收民间黄金,规定黄金不能用于交易支付。不久后,美国政府通过《黄金储备法案》将黄金价格从每盎司20.67美元调整为35美元。

美元是美国政府的欠条,而几个月内,美国政府下调美元含金量近半,让美元发行近乎翻倍,这是典型的政府赖账。


经济无非就是生产与分配。

挖坑与填坑对经济生产一点作用也没有,这种行为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政府向民众发钱。


通过政府发钱与政府赖账,改变了社会分配。将分配向低收入的 (愿意去挖坑的) 、边际消费率更高的民众倾斜。


通过发钱与赖账,社会分配被改变。

而政府赖账并不是没有后果的,只是爆发较慢而已。1970年代长期政府赖账的后果集中爆发,导致西方世界深陷滞涨。

1971 年,美元脱钩黄金,货币失去法定锚定,政府赖账其实已经变成常规操作, 但由于锚定方式发生了变化, 赖账更为隐蔽。

02

商品(物资)准备金制

无论有没有法定锚定,货币必须有所锚定,以锚定来保持货币价值稳定,才能让人愿意持有。

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首要任务都是保持币值稳定,实际上是默认法币锚定是其对一揽子商品的价值(CPI)稳定。

现代货币虽然失去了法律意义上的锚定,但默认锚定还在,默认锚定商品(物资)。

1980 年代之后,全球经济刺激都逐渐由财政刺激向货币刺激切换,货币刺激相对于财政刺激来说,出现了一种类似于金币本位制向金块本位制的转变。

金币本位是直接使用金币(也可以是银币、铜币)当做通货,财政刺激(大基建)就是直接使用物资。

金块本位制是国家储备金块,以金块储备作为发行纸币的贮备金,以此发行纸币, 只要不发生挤兑, 它能撬动储备几十倍以上的资金而保持汇兑比例稳定。货币刺激实际上是以商品(物资)作为贮备金来发行货币,只要不发生物资挤兑,可以发行物资储备几十倍以上的货币而保持 物价(相当于纸币与黄金储备的汇兑比例)稳定。

但问题是,任何储备金制度,最终都会发生挤兑。1971年代,黄金储备金制度最终以黄金挤兑结局。

1971 年后的这种物资储备金制度呢?

03

美国基建的影响

工业化完成之后,投机机会大为减少,对市场信息更敏感的私人比政府把握机会的能力更强,这时候加大基建反会挤出私人投资,这时候货币刺激的效果要强于财政刺激。

而工业化完成之后,商品制造能力大增, 以商品(物资)作为准备金来印钞,也让货币政策获得了巨大的施展空间。

货币刺激——提高经济产出——以经济产出作为储备金印钞——货币刺激——重复循环

经济产出不断增加,货币洪水更快增加,一种路径依赖(货币政策依赖)形成。

货币刺激是以物资(商品)作为储备金,只要不发生对物资的挤兑,货币刺激能力就一直存在。

但经济产出的速度显然追不上印钞的速度,物资储备金比率越来越低。

2020 年,全球经济一片萎靡,代表了物资储备的下降。

2021年,美元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阴霾。美国财政刺激一再加码,这很明显会推高美债收益率,美债收益率升高会 吸引美元回流,迫使其他国家加息 ,而加息会压制其他国家经济产出。

实际上美元财政刺激有双向的效果:

1) 投资拉动经济,对全球输出需求,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2) 推高美债收益率,刺激全球美元回流,施压全球金融泡沫,压制全球经济增长。

但当前世界是 金融主导 ,这一点确定了,如果金融泡沫崩塌,其所制造的经济下行压力,单靠加大财政刺激是托举不起来的。

美元加大基建投资,刺激美元回流 压制全球经济 的效果会比输出需求拉动全球经济的效果更加明显。

而压制全球经济产出,最终会减少了全球物资储备。

04

一鱼N吃

1971 年美元脱离金本位之后,美元事实上是以全球商品(物资)作为隐性储备印钞。长达半个世纪的货币刺激,让物资储备金比率在迅速下降。

而其他国家以美元做为储备印钞,将杠杆再次放大,物资储备比率继续下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