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请辩
专注治疗逻辑硬伤,这里是蔡叔传递认知的道场,还不置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Palantir“旋转门”:美国权力的幕后推手 ·  昨天  
EarlETF  ·  EarlETF动量模型跟踪2025-02-07 ·  3 天前  
人生资本论  ·  太惊心!清北毕业生,疯狂向下卷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请辩

你真的会用时间吗?

请辩  · 公众号  ·  · 2018-05-10 12:36

正文


本文转载于【蚂蚁私塾】,蚂蚁私塾是我第二个孩子,请辩是第一个。


如今蚂蚁私塾也来到了一周年,我们的学员人数早已超越了一所普通大学,我听到过很多进入私塾前和进入私塾后的故事,我有酒,期待在留言区见到你的分享。



1 时间的性价比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这个世界上唯一公平的就是时间。


这句话从客观上来看貌似是正确的,但由于人和人之间智识的不同,时间对每个人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的24小时就像72小时那么多,有些人的24小时则在抬眼之间转瞬即逝。


区别,只在于时间的使用效率。


拿读书这件事来说,最有性价比的读书方式有两种:


1.拿到一本书,翻目录,只读自己想读的部分;


2.听一个你认为比你强得多的人把这本书读给你听。


很多人是鄙视这两种读书方式的,他们认为读书就该只字不差地从头读到尾,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只是讽刺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一年都看不完一本非虚构类书籍。


尽管这样,很多人还是坚持,如果不把一本原书都看下来,就可能会错过一些“读了才知道很重要,但错过了也不知道自己错过了”的内容。


人都是贪婪的,人人都知道收获越多越好,只是, 在有限的时间里,抛开时间去谈收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一个人10分钟可以获得9分的收益,另一个人2个小时可以获得10分的收益,有人就判断,后者的收益更大。


然而,那只是在同一件事的绝对结果比较中得出的,你以为前一个人剩下的1小时50分钟在干嘛?多读10分钟就超越了后一个人,干点别的就在别的方面秒杀了后一个人。



2 读书的性价比


2017年5月,蚂蚁私塾的第一批学员入学,2018年5月,这批学员正式毕业。


我担任了为期一年的教书先生,帮大家梳理了几百个概念,这些概念分布在以下的书籍之中:


《异类》

《拆掉思维里的墙》

《暗时间》

《精进》

《黑天鹅》

《反脆弱》

《思考,快与慢》

《一课经济学》

《超越智商》

《卧底经济学 1》

《经济学通识》

《把时间当作朋友》

《请停止无效努力》

《自由的伦理》

《隐性动机》

《推理的迷宫》

《学会提问》

《稀缺》

《意志力》

《牛奶可乐经济学》

《诡辩与真相》

《灰犀牛》

《怪诞行为学》

《助推》

《输赢心理学》

《清醒思考的艺术》

《说谎心理学》

《好奇心》

《随机漫步的傻瓜》

《明智行动的艺术》

《终身成长》

《如何学习》

《博弈论》

《影响力》

《重塑幸福》

《厚黑学》

《这才是心理学》

《乌合之众?》

《暴力》

《非暴力沟通》

《决策的力量》

《选择的价值》

《反惯性思维》

《道歉的力量》

《放弃的艺术》

《掌控力》

《福尔摩斯思考术》

《理性动物》

《我们为什么会犯错》

《谁说了算?》


这些名字是不是很熟悉?


这些就是你们读过的书,如果你们真的看过这些原书的话,会发现有意思的事情: 很多概念在原书中语焉不详,很多概念在原书中定义有误,很多概念在原书中前后矛盾。


所以你们这一年来看的都是我逐字点读之后的“修订版”。


无论你们学得认真还是不认真,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在某些时刻想到私塾的某些概念,并避过某些本要踩下去的坑,我也相信你们的这趟学习旅程并没有花去多少的时间,因为每天5到10分钟,就是上个洗手间的事儿,还有周末双休。


这或许是读书最好的打开方式,也充分说明了 学习并不必然是一件苦差事 ——反证只需要一个例子



3 更好的性价比


一年的时间很快,我亲眼见到了很多学员有了破茧成蝶般的变化,而我也将成为私塾的终身老师,一直陪伴大家成长。


之后大家可以在新版的“蔡叔专栏”中看到我不定时更新的书籍,只要我近期读到了好的书籍,不限专业和领域,都会拆解下来放进里面。


私塾只是一款专供读书的产品,你雇了我,于是 你的时间的“节省”就来源于我的时间的“浪费” ,我相信每一个行业里都应该有一款类似的产品,找到它,然后你的24小时才能变成72小时,甚至240个小时。


今天之后,私塾将迎来一次重大改版,点击菜单栏“进入私塾”即可看到:


1.除《认知突围》外,每个专业将调整为3个月,用12本书理解一个领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