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萝严肃
一块严肃的扯淡自留地,萝贝贝和少女小助手们倾情奉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本地宝  ·  北京领证结婚指南和免费福利! ·  昨天  
最爱大北京  ·  德国“授权”到期 , 「进口德绒」被99元清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萝严肃

赵本山范伟,两条人生路

萝严肃  · 公众号  ·  · 2020-03-16 22:10

正文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刘老根3》最初打出的宣传口号是赵本山范伟世纪重逢,再度合作,用网络流行词的话来说,这是“活久见”,“活久了什么都能见到”。因此,这曾经是我2020年最想看的电视剧。

但是等播出我就发现,被“遛粉”了,演到第六集范伟迟迟不出现,男二不是药匣子而是他的儿子药丸子。

范伟只是客串一下,跟综艺节目里搞怀旧是一个性质,扮上以前的打扮,用药匣子的口音,来个经典台词。

这段“回忆杀”戏份,没有多少人在意。在如此特殊的一个春天,一个7分不到的电视剧当然不值当上热搜。本季《刘老根》的磨叽程度直追这几年的《乡村爱情》,相信很多人已经在前六集被遛粉的愤怒中弃番了,看不到范伟客串。更何况,还有很多年轻人根本不关心这场“赵本山范伟活久见”了。

我带着怀旧打卡的心情拉了一下剧情。怎么说呢,这段戏好像是把赵本山和范伟真人的重逢演了一遍。回忆往昔、流泪、拥抱,确认彼此有一段珍贵的记忆,然后,再见。


《刘老根3》里如果还有什么可看的,就是赵本山浑然天成的演戏方式,可能也不需要演,就是他自己,一个成功了一生,老来有些寂寞困顿,对新世界渐渐无力还在保持微笑、喜欢拉二胡的老人。

谁还记得他当“小品王”的那些年里,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新闻,所有都市报的文娱版都对准了他。

在赵本山的时代,东北的娱乐记者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娱乐头条,那就是赵本山。赵本山的小品电视剧戏里戏外乃至他的一根头发都可以是新闻,春晚前后,一个都市报娱记只要跟赵本山团队搞好关系时时拿点回应,就可以挣够工分了。真顶流也。

张柏芝出现在赵本山的私人飞机上,网传陈乔恩可能跟赵本山合作,这被视作她在大陆娱乐行业发展极好的机会。

只要有赵本山领进门,小沈阳就能一炮而红,但人们又不厌其烦地猜测着师父多么有统治地位。

十年前,赵本山和范伟不再合作,是一个血雨腥风的大新闻。

标志性分手事件是这样的:赵本山公开含泪说打不通范伟电话。

2009年年初赵本山和赵家班的电视剧《关东大先生》开播,这个戏曾经万众期待,也被视作赵本山推弟子的重大尝试(第一男主角是他的徒弟张小飞),但在其中客串的范伟没有去开播发布会。

赵本山对着记者忽然就开启了倾诉模式,要搁热搜时代,关键词就是:赵本山含泪、范伟不接电话、赵本山范伟分手、赵本山说范伟胆小、范大腕赏光、范伟怕树叶砸脑袋。

因为发布会上记者们都问范伟去哪儿了,赵本山就直接说给范伟打过电话,找不到人,范伟是自己带出来的,但现在是“范大腕赏光”……怨念满满。

范伟最后一次跟赵本山演春晚小品是2005年的《功夫》,之后范伟再也没上过央视春晚。赵本山对此加码爆料,称宋丹丹身体不好,他想找范伟再合作春晚小品,范伟不接电话,以前做梦都盼着上春晚,“现在火了怎么就有想法了呢?”

分道扬镳金句:“范伟是个胆子很小的人,走路都怕掉下片树叶砸着脑袋。”
(△ 京华 报: 《关东大先生》首播发布会, 范伟又缺席本山闪泪花

赵本山诉说着自己说话在范伟那儿不好使,再说范伟胆小,说自己心态不平衡,并定性“范伟不是我学生,是我兄弟,讽刺挖苦他根本没有必要”。——但什么“范大腕”“走路都怕掉下片树叶砸着脑袋”之类的,很难不被视作讽刺挖苦。

赵本山的态度看起来也不像是对兄弟,还是像对徒弟、对下属,埋怨的是对方竟然会逃避自己的邀请,但为什么不可以逃避呢?合作讲究个双向选择彼此尊重。

范伟对这些话题的回应从来都是很谨慎的,几个月后范伟只说自己跟“本山大哥”发过短信说不上春晚了,二人关系一直是兄弟,叫客串就会去。

(△成都晚报:回应与赵本山“不和”传言,范伟:我们关系好得很)

事实上两个人也没有因为“掉树叶都害怕”的那次开炮怎么样,根据2010年年底《华西都市报》的报道,2010-2011深圳卫视跨年晚会上,赵本山和范伟还在休息室里有说有笑。范伟当时对媒体说的是,为了孩子受更好教育而希望调到北京工作,赵本山还帮忙了。

此外范伟还说“不和”是媒体恶意炒作。可是,明眼人都知道,赵本山发布会上那段曲里拐弯的话,比媒体风言风语影响力大得多。
(△范伟回应为何离开赵本山:为了孩子受好的教育)

2011年《建党伟业》里,范伟演黎元洪,赵本山演段祺瑞,“赵范再同框”也是大新闻,甚至有媒体写了“相约春晚再合作”的标题。

《建党伟业》的片场花絮里,刘德华、赵本山、范伟几个人相互看手相、看面相,貌似也是其乐融融。


本来“赵范不和”的事情差不多也就消停了,2013年忽然又爆了个重磅,赵本山合作编剧何庆魁在一个活动上,一方面说赵本山给范伟的片酬极为苛刻和抠门,一方面又说范伟这个人不懂感恩。

何庆魁说,赵本山带着范伟演出,自己拿42万,只给范伟7千,理由是“他在我这里成名了,还想挣钱?”何庆魁故意多给范伟钱,赵本山还不乐意:“那你这样,让我以后怎么给他!”

看起来分明是爆了赵本山的黑点,何庆魁最终的攻击点是范伟,说自己帮过范伟,范伟都三四年不跟他联系了,得出结论“范伟不知道感恩”“极端自私”,认为赵范分家,责任在于范伟演完《卖拐》就变脸。

但是这个爆料发到新闻里,网络上普遍意见不是范伟不懂感恩,而是:赵本山怎么对范伟这样?

各种爆料加在一起,很容易出现赵范分手的一种解释:赵本山习惯了给人当师父,不能把范伟当作平等的合作对象还抠门,所以掰了。

赵范分手后,客观上来说他的小品没有过去精致了,《策划》《火炬手》这两个已经看出疲态。但赵本山的“小品王”名号反而增强了,因为只要赵本山上春晚,他就是小品类一等奖。“赵本山上春晚必须拿奖”这种传言也开始了。

2009年的《不差钱》是赵本山最后一个引发全民轰动的小品,制造了金句、经典桥段,同时还捧红了小沈阳。好像新的赵本山时代要到来了,赵本山想捧谁就能让谁红。

但其实并不是,上文所说的《关东大先生》就是放到央视八套去捧张小飞,一败涂地。

更重要的是,《不差钱》中已经藏着败象,它只是半部佳作,其中一半多有趣,另外一半就有多粗糙。

“真没有”“可以有”是逻辑梗,耐人寻味。

另一半里,这个小品把夜场二人转里很多老梗直接搬上春晚舞台,“我感谢你八辈祖宗,做鬼也不会放过你”,这种笑料虽然热闹,放在央视里似有低俗之嫌。

最后用飙高音唱歌结尾,像编不下去了就来段才艺表演。

2009年的春节网络议题里,《不差钱》大辩论占了一大半:赵本山究竟是再攀高峰还是走向低俗了?

后面两年的《捐助》和《同桌的你》更令人失望。终于到了2013年赵本山宣布不再上央视春晚,解释还放在了郭德纲节目《郭的秀》里,说自己准备了两个本子都被央视春晚拒了,自己身体又不好,就想退出了。

观众对赵本山这位小品王的心情是复杂的。晚会有他,没有以前好看,就嫌没意思;晚会没他,好像更没意思。

但当时看起来赵本山的事业已经足够大了,可以光荣退休,他不仅是喜剧演员、也是二人转宗师和大老板,他有一套自己的“赵本山模式”。

赵本山在小品上获得最广泛的知名度,然后用知名度带其他事业。他的电视剧都用的是自己的徒弟,在老家取景,成本低却能有高收视,这些农村题材都和他的生意相结合,例如《乡村爱情》拍摄用过的村子可以旅游,《刘老根》里的“龙泉山庄”现实里也有,赵本山本人深度合作的品牌都在电视剧里有植入等等。

生意滴溜溜转,也有一份个人兴趣的理想,如赵本山不遗余力通过各种方式推广的二人转。

赵家班的师徒关系是非常传统的。徒弟磕头拜师,一切听师父的,家事也要师父调解,闹第三者他要插手。师父能让徒弟买得起房,但徒弟们跟公司不是艺人和经纪人的抽成关系,而是上班打卡拿固定工资。

郭德纲和曹云金闹纠纷,是因为曹云金红了之后,想要的是合同和商业规则;郭德纲想的是,你这个不肖徒弟,云字我给的,我要收回来。


这种剧情在赵家班不可能出现,做赵本山的徒弟要知道,师父,是父也是天。

《乡村爱情》曾经在某一季直接把长贵写死,大过年的贺岁电视剧先给观众看丧事。网传原因就是扮演长贵的王小宝不听话,这是惩罚。(请注意按初始设定长贵可是老一辈角色里的男一。)


赵本山一边说范伟不是自己的徒弟是兄弟,一边又认为范伟跟自己演出只能拿7千,范伟不跟他合作了就别别扭扭,可能也是因为赵本山习惯了当那个说一不二的人。

离开赵本山的创作者,其实不止范伟一个。从赵本山早期的电视剧和小品,到现在的乡爱系列,只看内容和意味就知道,那些负责深入思考和观察的人,走了。

一度赵本山成为了一个大亨式的人物,北京的刘老根会馆开在前门,开业时名流大腕各路大人物云集。新闻上说他买了飞机,媒体猜测他要进军地产生意,女明星们有的拜他当师父有的积极跟他合作。

(△张柏芝坐赵本山私人飞机)

(△黄圣依拜师赵本山)

王家卫到东北拍《一代宗师》有他帮忙,赵家班的吴云飞(赵玉田扮演者)小沈阳等人都参与了这部高规格电影。


但2014年之后,赵本山身上的光环渐渐黯淡下去。大电视台退掉过他的电视剧,靠赵家班搏收视的东三省卫视砍掉了他徒弟们的固定节目。2015年春节,电视里没有《乡村爱情》。这个长寿电视剧在2015年12月归来,从此开始网播。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乡爱》愈发随便,车轱辘剧情来回转,好像没有编剧似的那么自然演下去。

赵本山IP的灵魂人物赵本山真正进入养老模式了。

这个时候再转头看当初跟赵本山分道扬镳的范伟,他早就变成了一个合格的电影演员,说一句艺术家好像也可以。

2003年,范伟主演《看车人的七月》就得了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2004年他在《天下无贼》里的笨贼台词流传至今:“IC卡IP卡IQ卡,通通告诉我密码。”“等会儿,我要劫个色。”

他的脑袋大脖子粗,也可以在文艺电影里有所建树。
(△《芳香之旅》)

2016年,这个曾经梦想做相声演员的男人,激动又克制地捧起了金马奖杯,讲话斯斯文文,圆脑袋也可以把西服穿得绅士妥帖。

很多人是这几年才发现,范伟是知识分子吧,是有精英心态的吧。

赵范合作经典电视剧和小品里,就能看出来,赵本山是有出类拔萃的天赋,把农村生活里的一切化到自己身上。而范伟则更带有创作的自觉。他试图做相声演员时,就会自己写剧本了。

赵范小品的第一个阶段,范伟是演城里的干部、秘书等形象,配合赵本山演的农民。

《红高粱模特队》里,他是戴着头巾穿丝绸衬衫,精致做作的模特教练。

后来才是“脑袋大脖子粗”,他讲话的口音成为一种恶搞的范本。

电视剧里,《乡爱》,范伟为“王木生”创造了大舌头和爱作诗两个属性,且憨且油腻。

后来替换的田娃模仿的大舌头没有他有趣,角色所作的诗更是看出“一个积极的拙劣的作诗爱好者”和“彻底没文化”有什么不同。

范版王木生是:“小河流水哗啦啦,长贵我婶戴红花,爸爸你也争争气,明年给我找个妈。”

到了田娃(以及他的作诗对手宋晓峰)这里,押韵也顾不上,词汇量不是“放屁”就是“老母猪”。

《刘老根》里的药匣子官瘾大,戴眼镜假模假式研究中草药,自诩为村里的知识分子,心思还老活络。

《马大帅》里的范德彪则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吸引年轻人,水库浪子、辽北第一狠人。

赵本山和范伟是两种演员。赵本山演他自己又不完全是他自己,但他的自我是很大的,哪怕在表演里。范伟则是把自己收起来,不断变换、思考、探索。

几年前看金马范伟领奖时我就忍不住想,今时不同往日的赵本山会看到这条新闻吗,他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是自己令范伟成名的吗?赵本山看了《不成问题的问题》吗?

范伟2003年到蒙特利尔拿过影帝之后,回来跟赵本山继续有密切合作,公开新闻里赵本山力挺范伟有此实力。但私下民间传说中,赵本山对此颇为在意,总是要故意指着范伟说“影帝来了”。

由于赵范的事业走向愈发不同,关于他们不再合作的原因又很容易被归纳为:赵本山的事业是喜剧电视剧,范伟要做电影演员,所以无法继续合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