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RT一点
从杭州出发,艺术在等你(ART一点是国内最资深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平台之一,在京沪杭等核心都市拥有广泛关注度,创建于2013年,粉丝100000+,领先分享国内外重磅艺术信息,独享杭州艺术地图菜单、浙博杭博掌上艺术馆、中国美院南山书屋八折优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ART一点

国内最大规模英国风景画展如何看?听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策展人亲自导览

ART一点  · 公众号  · 艺术  · 2018-05-04 19: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原创优质出品 严禁复制转载

优质艺术活动信息,欢迎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心灵的风景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

特约编辑:付玉婷 薛晶



本文经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特别授权转载

作者 陆林汉 肖永军 刘冉冉


康斯太勃尔 笔下柔和的景致到 约翰·马丁 所做(宗教)启示性的作品,从 透纳 的雪山风暴到 纳什 的超现实风景, 风景画 在过去三个世纪中成为英国对艺术史最重要的贡献。


4月26日下午,由 伦敦泰特美术馆 上海博物馆 联合举办的 “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1700-1980) ”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是 迄今国内最大规模的英国风景画 ,全面追溯英国风景画跨越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揭示一个关于自然世界变迁与人类思考延续性的丰富故事。


开 幕 现 场


编辑 陆林汉(02:07) ©澎湃


作为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英国风景画展,此次展览分为五个部分:


· 现实与梦想

·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 自然主义与印象主义

· 现代早期风景艺术

· 现代晚期风景艺术


集中向观众展示 庚斯博罗、透纳、康斯太勃尔、吉尔丁、科曾斯父子 等18、19世纪的知名风景画家,以及拉斐尔前派、印象派画家, 此外还有 20世纪超现实主义、先锋现代主义画家的作品,全面展示18至20世纪英国风景绘画发展历程。


而此次上博的合作方泰特美术馆,是国际最具影响力的美术馆之一,拥有丰富的英国艺术收藏。





展览现场



不止是客观的描述

更是艺术家们心灵的抒发


对于展览名称,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说,“所谓‘心灵的风景’其实就是说风景不是单纯的客观描述现实,也不是一个机械的反映自然看到的风景,而是 艺术家心理情感的表现 对于东方或西方来说,很多风景画都不是拘泥于客观描述,而是反映艺术家的情感自己对于现实的体会和感受。所以在观看‘心灵的风景’时,要了解 创作的背景以及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的故事


说到“心灵的风景”,朱迪思·奈斯在谈及 《布鲁克·布思比爵士画像》 说,画中主人公布鲁克·布思比爵士手执卢梭所撰写的哲学书,现实生活中布思比爵士与卢梭是很好的朋友。


画面中布思比爵士躺在草坪前,所流露出来的放松与沉思,再加之主人公后面的背景并非真实的景色,由此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布鲁克·布思比爵士画像》,约瑟·夫莱特

上海博物馆提供,图片版权©Tate Britain



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

展现传统英国风景画的演变


展览的前半部分,描绘的是 17世纪的科学革命 引领着艺术家们对大自然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从树木山丘,到云彩霓虹,无不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同时, 18世纪后期的 “浪漫主义”风景 是对讲求平衡与美的古典审美的反叛。艺术家们寻求“崇高”的主题,以期更深刻地表现与大自然的情感交融, 暴风雨 地震 等野蛮又危险的自然现象成了当时典型的风景画主题。


展厅第一幅作品,扬·希伯瑞兹(1627-约1700)的 《泰晤士河畔亨利镇的彩虹风景》 ,这也是 展览中年代最久远的展品 。画面中可以看到田野、码头、啤酒屋以及繁荣的市场。


画面中所绘制的泰晤士河是英国最重要的一条河流,流经伦敦的中心地带,然后汇入大西洋,而两道彩虹则为这幅作品增添了戏剧性,也揭示出在这一时期,人们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研究愈发浓厚的兴趣。而这幅作品很可能是由当地一名商人订制。


《泰晤士河畔亨利镇的彩虹风景》,扬·希伯瑞兹

上海博物馆提供,图片版权©Tate Britain


起初,风景绘画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在肖像画中充当背景,到了18世纪初,风景图像已成为英国视觉艺术领域的一股重要风潮。


英国风景绘画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英国最成功的世俗肖像画家之一的 托马斯·庚斯博罗 (1727-1788)就在作品 《演奏大提琴的约翰·查菲牧师》 中反映了这一点,也营造出一个充满田园氛围的风景世界。


《演奏大提琴的约翰·查菲牧师》,托马斯·庚斯博罗

上海博物馆提供,图片版权©Tate Britain


同时,埋在展览前部分的另一条发展史则是英国风景绘画是如何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


这其中,代表人物无疑是 透纳 康斯太勃尔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1775-1851)的 《格里松山的雪崩》 ,焦点在于坐落在瑞士的格里松山上正发生着的雪崩,大量冰砾倾泻而下。他的创作灵感很可能来自关于1810年格里松山发生的雪崩导致25人死亡的一系列报道。


另外,透纳从此次同时展出的卢戴尔布格的《阿尔卑斯山的雪崩》中获得启迪,意图刻画出冰块与岩石丰富的质感与纹理,以期向观众传达壮丽大自然所蕴含的一种令人敬畏和毁灭性的力量。


《格里松山的雪崩》,透纳

上海博物馆提供,图片版权©Tate Britain


与透纳不同的是, 约翰·康斯太勃尔 (1776-1837)并未去国外游历,而是更偏爱 本国的风景 ,题材通常取自其家乡埃塞克斯郡和萨福克郡的景色。


水彩画是英国风景画的重要门类之一,而 托马斯·吉尔丁 (1775-1802)无疑是他那一代人中最富才华的水彩画画家。


据说透纳曾经表示,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以换取让吉尔丁多活几年。


吉尔丁1800年创作 《切尔西的白屋》 时,切尔西还是一个小小的市镇,坐落于伦敦西部泰晤士河的北岸。画家在纸上特意留白,涂上一抹淡淡的黄色,表现了日落黄昏时分,夕阳余晖照亮了白屋的一瞬间,强烈的对比使这幅作品闻名于世,成为英国风景绘画的杰作之一。


《切尔西的白屋》,吉尔丁

上海博物馆提供,图片版权©Tate Britain


浪漫主义风格中最极端的代表人物是 约翰·马丁 (1789-1854),他以创作圣经主题的 巨幅画作 闻名于世,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功,与此同时却被许多评论家批判为庸俗之作。 他的 《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毁灭》 所表现的就是一个即将被火山熔岩摧毁的悲惨世界。


而透纳的作品 《格朗维尔》 ,则是 “色彩研究” 的一个绝佳范例,画中所具备一种抽象的品质,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非常现代。


《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毁灭》,约翰·马丁

上海博物馆提供,图片版权©Tate Britain


《格朗维尔》,透纳

上海博物馆提供,图片版权©Tate Britain


19世纪早期,自然主义不同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画家所创作的风景绘画,产生了一种新的趣味,早期风景艺术的宏伟壮观被摒弃,艺术家转而创作让人感觉更为亲近的风景画。


于此同时,透纳和康斯太勃尔对法国的艺术家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法国最终以印象派的诞生作为一种响亮的回应。


克劳德·莫奈及其他印象派画家所运用的“外光法”和松散自由的绘画技巧,又为英国风景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风景艺术

寻求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展览的后半部分则是展现了现代早期及晚期的英国风景艺术。


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风景艺术呈现出一种既锐意创新又极端保守的双重性。包括 詹姆斯·迪克森·英尼斯、爱德华·沃兹沃斯和伊冯·希钦斯 在内的艺术家们,对欧洲艺坛的激烈变化做出回应。在他们的作品中,不难看到野兽派、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的痕迹。


于此同时,许多艺术家寻求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保罗·纳什 (1889-1946)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超现实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他将其对英国风景和史前神秘遗迹的钟爱,对现代主义艺术(尤其是超现实主义)的强烈兴趣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让人过目不忘的画作。


《北威尔士的阿雷尼格山》,詹姆斯·迪克森·英尼斯

上海博物馆提供,图片版权©Tate Britain


而到了20世纪中后期,英国风景绘画艺术仍然在不断创新,如今其依然被视为对英国视觉艺术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从展览的最后几件展品可以看出,这一艺术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并充满着无限的新意与可能。


此前展览策展人 理查德·汉弗莱斯 在接受专访时曾表示,摄影对十九世纪的风景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一部分展厅则向观众展示了二十世纪70年代的新生代艺术家是如何利用摄影和打字等一些观念艺术的技巧来重塑风景画。”


弗兰克·奥尔巴赫 (1931年生)的 《大熊座的起源》 ,在绘制图像时反复刮平画布上的颜料,营造一种抽象感的同时。而 理查德·朗 (1945年生)则抛弃了绘画的方式,而是使用其他在世界各地行走时寻找到的素材来创作, 《行走一百英里》 则是典型的例子。


《大熊座的起源》,弗兰克·奥尔巴赫

上海博物馆提供,图片版权©Tate Britain


《行走一百英里》,理查德·朗

上海博物馆提供,图片版权©Tate Britain


展览题为“心灵的风景”,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更深入探索了几百年来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得以看到迄今为止一些最杰出的艺术心灵对自然的感知。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对经典画作的重新审视也必将引起人们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


展览持续到8月5日,之后将移师中国美术馆进行巡展。


关于Tate Britain




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位于伦敦的米尔班克(Millbank),是一部典藏在建筑里的英国艺术史,也是英国泰特四座美术馆中最早的展馆,于1897年由亨利•泰特爵士创立,起初主要收藏亨利·泰特爵士赠送给国家的19世纪英国绘画和雕塑,以及一些从国家美术馆转移而来的绘画。


当代的艺术收藏品现在也已被该馆列入了收藏范围。如今,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以收藏和展示15世纪迄今的英国绘画和各国现代艺术著称,收藏的透纳作品堪称是世界上最完整的。


专访策展人:百件画作何以浓缩英国三百年风景

策展人理查德·汉弗莱斯(Richard Humphreys)


澎湃新闻: 在英国艺术史上,风景画并非占据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绝大部分生活在英国的艺术家们通过画肖像来维持生计,同时很多艺术家热衷于历史题材的绘画。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英国风景画如此成功?


理查德: 18世纪晚期, 风景画 开始与肖像画一样大受欢迎。同时,风景画的印刷和出版业也显著增加。尽管皇家艺术学院将历史题材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最高成就来进行推广,但风景绘画艺术被融入到了历史题材绘画中。


最为著名的是 威廉•透纳(JMW Turner) 的作品,在许多方面成为了传达历史性概念的主要载体,并有效地拓展了其诠释内容的范围。


摄影发明后,肖像画逐渐失去了主导的地位,而风景画的重要性却因蕴含着对英国风景和文化认同的丰富情感而与日俱增。


《蜿蜒的港湾》

上海博物馆提供 ©Tate Britain


澎湃新闻: 英国风景画的发展,尤其是水彩画和水墨画的发展,是否与其湿润的气候有关?抑或是与其艺术地形图的发展有关?


理查德: 众所周知,英国的气候变幻莫测,而英国的绘画恰恰反映了其民众们对 气象学 的集体痴迷 康斯太勃尔 从科学精确性出发,对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潮湿多风的天气与晴朗的天气一样多。


水彩画的确十分适合展现 英国气 的方方面面。不过,水彩画也是 “外光派画法” 中最简单的绘画方式,因此受到很多业余艺术家的欢迎。这些艺术家从18世纪中叶开始在英国和欧洲做着巡回展览。


地图制作 与风景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从 17世纪后期乡村庄园的“鸟瞰”风景画 的流行中可见一斑。地图既是计算整个景观运动的手段,其本身也是一个装饰物,通常包含着丰富层次意义的地形细节。 此外,它们也隶属于英国风景艺术表达的一部分。


日落收割归来

上海博物馆提供,图片版权©Tate Britain


澎湃新闻: 此次在上海博物馆展览的目的是什么?你又是如何在那么多馆藏作品中进行挑选的?


理查德: 不得不说,要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跨度中挑选出不到100件艺术作品,并用来展示英国绘画艺术这一辉煌璀璨的篇章,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这次展览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展示泰特收藏的一系列英国风景艺术作品来 表现出自1700年以来传统的丰富性和多样 ,并暗示着绘画仍以新的艺术形式在20世纪后期发展着且延续至今。


自16世纪以来, 景观 一直是英国文化领域的中心主题。自1700年以来,风景艺术开始成为视觉艺术领域的一大中心主题。


泰特馆藏无疑是一个蕴含无限可能的艺术宝库,拥有精彩绝伦的,所有类型的英国风景艺术作品,同时还 包括不同媒介的艺术品,涵盖油画、水彩画、制图、印刷、摄影和雕塑。


《戴德姆的水闸和磨坊》,约翰·康斯太勃尔

布面油画 ,约1817 年

上海博物馆提供 ©Tate Britain


澎湃新闻: 观众会在展览中看到何种类型的英国风景画历史?


理查德: 众将能够全方位地欣赏到英国风景艺术,从 地形、古典、浪漫和自然主义到印象派、超现实主义和抽象派。 展览中艺术作品的种类齐全。同时,我希望能够激励观众进一步地探索。


澎湃新闻: 展览以时间为序,为何展览中年代最早的作品是来自佛兰德的艺术家扬·希勃瑞兹(Jan Siberechts),而非英国本土艺术家?


理查德: 由于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原因,英国艺术一直到18世纪都被外国艺术家所主导,尤其是 德国、荷兰和佛兰德的艺术家,如汉斯·荷尔拜因(Holbein), 凡·戴克(Van Dyck)和扬·希勃瑞兹(Jan Siberechts)。


《阿佛纳斯湖和卡普里岛》

上海博物馆提供 ©Tate Britain


澎湃新闻: 英国的绘画始终与欧洲及世界其地区密不可分。英国艺术史中的翘楚有康斯太勃尔(Constable)、 透纳(Turner)、惠斯勒(Whistler)等人。根据你的研究,这些艺术家与欧洲和其它地区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否在展览中看到他们与欧洲及其它地区艺术流派间的思维碰撞呢?


理查德: 尽管本次展览中有 非英籍艺术家 ,例如 希勃瑞兹、罗德堡、惠斯勒 ,但 展览的 重心 更多的还是放在那些 在英国工作的艺术家们 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上。


当然,我们通常也会关注他们在 国外完成的创作 。在整个展览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 外国艺术家对于英国本土艺术家的影响


荷兰艺术 对庚斯博罗(Gainsborough)和康斯太勃尔(Constable)的影响,以及 意大利绘画 对理查德·威尔逊(Wilson)和透纳(Turner)的影响; 英国外光派绘画 以及萨金特(Sargent)和斯蒂尔(Steer)等艺术家同时又影响了 法国印象派 ;而惠斯勒(Whistler)对 日本艺术 的痴迷也体现在了19世纪末的 风景画 当中。


而到了20世纪,我们可以看到英国艺术家对 超现实主义、抽象概念艺术 反响强烈。


《兰托尼修道院》,透纳

1827-1828,水彩

上海博物馆提供 ©Tate Britain


《黑色和金色的夜曲:降落的烟火》,惠斯勒

布面油画,1875年

上海博物馆提供 ©Tate Britain


随着英国帝国主义的扩张,加之自身好奇心的驱使,很多英国人开始 游历世界 。在十八世纪,许多人选择去 法国 意大利


到了十九世纪时,人们所及之处越来越广泛甚至来到 欧洲之外 ,其中 中东 印度 等地尤其热门。


而到了二十世纪,像 理查德·朗 (Richard Long)这样的艺术家为了其自身的艺术创作,已经 走遍了世界各地


澎湃新闻: 进入二十世纪后,英国的风景画有怎样的变化?


理查德: 二十世纪后,英国风景画的变化体现在许多方面。首先,艺术家们迎合了欧洲艺术的新形式和技术发展——例如 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派 现代城市 科技社会 的发展使许多艺术家怀念失落的 农业社会 价值观 ,而另一些艺术家,例如 戈尔(Gore) , 纳什(Nash)和 兰尼恩(Lanyon) 则接受变革,并以不同的方式面对新的现实。


近几十年来,艺术家们用 摄影 雕塑 重新定义了景观艺术的概念, 理查德·朗(Richard Long) 或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


《梦中的风景》,保罗·纳什

布面油画,1936-1938年

上海博物馆提供 ©Tate Britain


澎湃新闻: 如今,霍克尼(Hockney)无疑是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为什么这次没有展出他的作品呢?


理查德: 霍克尼(Hockney) 无疑是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在最近的墨西哥城的展览中,他近期的巨型风景画“水边的大树”还被特别要求展出。但是,这个展览所呈现的绘画作品的年代结束于1980年。而在那之后,霍克尼才开始创作他重要的风景艺术。


澎湃新闻: 此次以风景绘画为主题的展览中展出了摄影、打字稿、地图等非架上绘画类的展品,这些作品的含义是什么?


理查德: 这场展览以 1980年以前的艺术作品 为主,而这些作品都是采用了传统的表现形式。而最后一个展厅则是的展示了 二十世纪70年代的新生代艺术家 ,如 理查德·朗(Long)、富尔顿(Fulton)和博伊尔(Boyle) 等人是如何利用 摄影 打字 等一些观念艺术的技巧来 重塑风景画


此外,艺术家们还使用了 电影 影像技术 ,在最近刚刚创造出一些 多媒体艺术装置 就是融合了这一系列技术。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 庚斯博罗(Gainsborough) 尝试 “灯箱”来观看玻璃画 ,这令人联想到十八世纪,许多艺术家为 舞台布置风景 ,促进了 “全景画(panorama)” “透视画(diorama)” 的发展。


当然, 摄影 对十九世纪的风景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迫使艺术家们寻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由此艺术的形式开始慢慢转向 抽象


《朗达尔瀑布,运动的冻结/冻结的运动》

约翰·希利亚德,1979年,黑白摄影


《山洪中的雄鹿与鹿猎犬(“被猎杀的雄鹿”)》

上海博物馆提供 ©Tate Britain


《“月亮已经升起,但夜晚尚未降临”》

上海博物馆提供 ©Tate Britain


《黄色风景》

上海博物馆提供 ©Tate Britain


《锡顿德勒沃尔城堡》

上海博物馆提供 ©Tate Britain


《英国橡树》

上海博物馆提供 ©Tate Britain



________________


特别鸣谢

上海博物馆

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________________


出品:林梢青


ART一点

现已开通评论功能

留言分享你的看展感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