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雷峰网
中国智能硬件第一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哎咆科技  ·  今年是“Win11 ... ·  23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我国网民超11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MCN老板回应黄子韬送车#:#黄子韬送车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雷峰网

​独家 | 李开复投AI有三板斧:建工程院、办算法赛、招管培生

雷峰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硬件  · 2016-09-24 22:08

正文


9月22日,创新工场在深圳举办了其2016年度峰会暨华南总部开业庆典。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会上做了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发言,并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驭势科技CEO吴甘沙、旷视科技CEO印奇等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人士作主题分享。



在会议期间,李开复与雷锋网进行了有关AI创业与投资话题的深度交流。李开复提出了科学家+CEO+数据闭环的AI投资方法论。他认为,具备有科学家(体系)、有强销售能力的CEO、以及有能力取得数据闭环的AI创业项目,才有可能成功。


科学家是包括创新工场在内的各家关注AI领域的商业机构都在竭力争取的对象。在此前雷锋网承办的CCF-GAIR大会上,也提出了鼓励科学家创业的口号,以及相应的奖学金计划。


创新工场同样在吸引和维护科学家关系上有所投入,而李开复在教育领域的号召力显然成为了创新工场在吸引科学家方面的优势。事实上,在9月21日李开复在深圳宣布创新工场将组建AI工程院,为AI领域的科学家提供计算与实验的资源,并协助他们把科研与产业对接。



但AI创业项目要获得成功,仅仅拥有科学家是不够的——并不是每个科学家都适合成为CEO。


李开复解释说,AI创业公司需要能建立销售体系的CEO,并不是指非要由销售高管来担任CEO,其实指的是成功的AI项目一定具有to B销售的能力。李开复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AI项目的商业化仍然是以解决方案的形式to B销售,而不是在大众消费者层面进行商业运营。这就需要AI创业项目团队中一定要有能够“辛辛苦苦敲开B端大门”的负责人。


但李开复也承认能够理解AI产业,能够与科研团队融合互补的商业销售人才,在国内不可多得。李开复透露创新工场也通过猎头在不断寻找此类人才,来推荐给所投资的AI项目。除了在国内刚刚进入爆发增长阶段的企业级信息服务市场寻找人才,李开复也推荐更传统的商业软件销售、以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等领域的职业人士能够积极转型,进入AI产业。他认为这会给这些传统IT销售高管带来更广阔的职业前景。



而数据闭环,则是李开复看待AI项目数据库管理的观点。他认为单纯通过搜索抓取获得的数据库在AI实践中价值有限,一个优质的AI创业项目应该是拥有“闭环的、大量的、自我标注的数据库”。简单而言,李开复认为AI项目本身应进入应用场景,并能产生数据或获得用户数据;同时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这个AI项目能够管理、标注、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并进入数据驱动业务的良性循环。


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社会层面即有良好的数据搜集与管理的基础,中国的企业信息数据与用户商业行为数据并不够开放。对AI创业项目而言,获得数据并非易事,要达到李开复所言的“数据闭环”更是巨大的挑战。


李开复透露称,创新工场正在筹备类似ImageNet的在线算法竞赛,希望通过这种图像识别方面的竞赛,来为创新工场的创业项目提供数据实践、训练算法,同时也能借此挖掘优秀的青年学者与算法工程师。而另一方面,创新工场也通过合作获得了类似股票数据、新闻资讯数据等资源,计划开放给所投资的项目。除此之外,前述提到的AI工程院也将为帮助创业者构造“数据闭环”提供支持。



有趣的是,在李开复的“科学家+CEO+数据闭环”方法论中,存在一种理想状态,即创业的科学家本身具有良好的商业销售能力,而其选择的方向和开发的AI业务又能够快速部署实现数据闭环。


李开复并不是没有考虑这种可能性。他向雷锋网透露,创新工程今年将会招聘20名左右20到25岁的年轻人。这个年龄段基本是硕士甚至本科刚毕业。他们可能来自比如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这种具有良好的AI基础教育的环境,他们将进入到创新工场的AI工程院,与真正的科学家们搭档工作。李开复希望这些具有优秀教育背景、热情与执行力都在巅峰状态的年轻人,在AI工程院学习AI,学习项目管理,学习创业。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让这些年轻人拿1%~10%的股份进入创新工场投资的AI项目,或直接内部创业,成为下一批独角兽项目的商业中坚。


这不是一个夏令营或者商学院,而是创新工场AI工程院的正式雇员计划。


李开复计划用“科学家+CEO+数据闭环”的方法论,辅以AI工程院培养“支援未来”的年轻人,来深耕AI领域的投资与项目孵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开复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时,正值AI第二次高峰,随后AI技术的发展进入第二次低谷;当下的AI热潮被称之为“第三次高峰”。但有过亲身经历的李开复,非常认可这次AI浪潮可能带来的产业变化,“这次革命太彻底了,而且深度学习可能不是最终的方案,比如杨强教授在研究迁移学习,也不断有新的技术新的观点被提出来;而且大数据的巨大能力已经被验证了”。


但由于拥有AI相关技术的科学家人群规模不大,当下AI项目层出不穷对早期投资者来说,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李开复认为计算机视觉相关的优秀人才与成果,已经与产业对接的非常好了,但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识别方面还有许多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机会。


与创新工场关注文娱IP的投资策略一脉相承,李开复也看好AI应用超越企业级工具的属性,进入更广泛的休闲文娱消费场景,进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李开复与雷锋网深入交流)




点击关键词可查看相关历史文章


● ● 


人物


米黄汪 | Fiil CTO 邬宁 | 一加刘作虎

科恩吴石 | 华为任正非 | 大疆汪韬  

MIT Daniela Rus | 港科大杨强

Michael Wooldridge | 蔡炜 | Mark Zuckerberg

百度王劲 | 松禾程浩 | 极路由王楚云


公司


苹果人工智能 | 百度人工智能 | IBM人工智能

Magic Leap | iRobot | 特斯拉 | 腾讯


产品


Movidius | lightning | Prisma | 直播

小米扫地机器人| 全息 | 小米笔记本

华为无人机 | Uber 被收购内幕 | Amazon 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