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已经是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现今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中近视也更为常见。那以长眼轴为特征的近视人群在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上就该好好琢磨了,如何才能与正常眼轴人群一样收获满意白内障屈光术后视力,雨露均沾呢?正是带着这样一份目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团队开展了这项meta研究分析。
纳入眼轴长度(AL)大于 24.5 mm 的患者。
研究比较了IOL度数计算的6个公式:Barrett Universal II, Haigis, Holladay 2, SRK/T, Hoffer Q,Holladay 1。
在Pubmed,EMBASE, Cochrane Data Base数据库中进行搜索,经过一番筛选,最终纳入了11个观察性研究,4047只眼。选取系统评价及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分析了公式中预测误差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眼睛OR比在0.50D范围内的加权均值差异。
比较各公式间MAE的组间差异及0.50预测误差以内的比例。
这里就不买弄关子了,直接宣布分析结果:
预测长眼IOL,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更优!
-
与其余公式相比,Barrett Universal II 的MAE显著较低,Holladay 2 (mean difference, MD = −0.04D, P = 0.0002), SRK/T (MD = −0.05D, P < 0.00001), Hoffer Q (MD = −0.07D, P < 0.00001) ,Holladay 1 (MD = −0.07D, P < 0.00001)。
-
Barrett Universal II组预测误差在0.50D以内的比例最高,达82.1%。
图1. 6组计算公式的平均绝对误差(MAE)
图2. 6组计算公式预测误差在0.50D以内的比例
-
研究没有考虑到患者特征、IOL类型 、屈光术式带来的误差影响
-
考虑到预测误差这一数据不是正常分布,用 MAE来评价会更好,但是提供MAE的研究数据有限
-
所有入组的眼均用PCI测量眼轴,如果换用UB来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