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之前
两个星期加班
导致精力透支的惨痛教训,痛定思痛好好研究了一下如何高效休息这个话题。找出了一直打算看却拖了半年之久的《精力管理》,结合自己一直以来的工作状态和加班透支时的对比,重新印证了很多思考和方法。
在开始认真对待休息和节律以后,终于感觉整个人又重新复活了。
《精力管理》吉姆·洛尔 托尼·施瓦茨
先用简单概括一下这本书的核心观点:管理时间不如管理精力,精力才是影响效率的最终因素;休息很重要,这是我们恢复精力的主要来源,休息的方法也值得学习。
作者把精力管理的要点总结为四个原则:
-
恢复精力有四大来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
精力的过度使用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储备。
-
突破惯常极限,精力上限也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
-
建立仪式习惯,这类活动对于精力的消耗更小。
恢复精力有四大来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这么说比较笼统,我再详细补充一下。这条原则实际上是对各种休息方法的高度总结。
体能主要指生理方面,可以通过健身、饮食和作息恢复精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精力容量。餐饮方面建议多食用低升糖的食物,合理搭配三餐和间餐以保障精力。健身则推荐间歇性训练和力量训练,这对于改善自己的精力,比长时间的持续有氧运动效果更好。
情感则是指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可以是亲情、关系,也可以是娱乐项目,不仅仅局限在人际关系中,总而言之让自己爽就行。但是作者特别提到,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不属于这个范畴,
消磨时间但是没有营养的活动反而可能放大焦虑
。
思维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活动做到清空思维、切换思维。有的时候我们虽然身体上正在休息,但是脑子里很可能还在疯狂运转工作上的问题(过去的两个星期我算是深有体会)。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日记、瑜伽或者冥想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清空思维。
意志可以理解为人生目标,帮助我们树立更加长期的思考维度。
精力的过度使用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储备
这一条的后半句我自己一直有所感觉,有的时候一天无所事事反而觉得头昏脑涨,这个时候学点东西、做道数学题,精力反而瞬间恢复。
大家都知道精力不宜过度使用,但是殊不知不正确的休息,可能反而会进一步消耗精力。真正的休息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换个思路和方向来使用精力。工作和运动搭配就是例子,再比如想要从长途旅行的疲惫中回复过来,最高效的方式不是上床睡觉,而是做适量运动。
作者在这个部分给出了一条总结,
一张一弛的节奏比单线化的不断持续效果更好
。比如健身中的间歇性训练,全情工作、充分休息的结合,都是提现这条思想。比较合理的精力管理思路是尽可能实现工作时全身心投入,安排好中间休息,并定期进行充分恢复。
在网球运动,吉姆证实了这个结论。选手的心跳越是一成不变,他们的表现越会逐渐变差,更有可能输掉比赛,因为精力消耗却得不到补充会导致心跳逐渐加快。
突破惯常极限,精力的上限也是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的
我们可以像训练体能一样有意识地训练我们的精力容量,但是要注意训练应该和充分休息相结合,一张一弛效果最好。
每一次对于突破极限的尝试,都应该附以充分完备的休息计划,让自己从高强度的工作中快速休息过来。
建立仪式习惯,这类活动对于精力的消耗更小
仪式习惯主要是指那些形成固定节律的行为,比如睡前刷牙,早上看新闻等等。这类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重复发生的行为形成仪式习惯之后,对于精力的消耗会迅速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