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冲撞我之后,我要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在线等,挺急的。
腾讯的市值又飙了。
据新浪科技的数据显示,11月21日,腾讯股价继续高开高走,收盘价达到43港元,涨幅2.38%,市值达到了40845.37亿港元,约5229亿美元,首度超过了Facebook,成为全世界市值第5高的公司,距离第4名的亚马逊也只差100多亿美元。
腾讯的市值之庞大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国内A股目前市值最大的是工商银行,21093.74亿元。
在腾讯上市的这13年,其股价涨幅能够高达656倍,不得不说,得益于腾讯内部杀出的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团队,包括我们熟知的QQ、微信、王者荣耀、腾讯动漫......
有人问,为什么腾讯旗下3万员工,七大事业群,无数个团队,却能相处得如此和谐,而我的团队就那么几个人,还整天被员工冲撞,甚至还相互指责,关系非常尴尬。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在腾讯内部讨论事情的时候,甭管职位的高低,一定会有人敢站出来跟老板叫板。比如张小龙,就是我们每天都在用的微信的创始人,就敢持续地对老板说“NO”。微信上有好几个产品特性,哪怕老板一再施压,也不会改变微信的核心交互和视觉选择。
也就是说,员工的“冲撞”在企业管理中是一种正常现象,重点在于
结构化思维课程认证讲师、学习项目设计师、经济学副教授杨帆老师
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要学会正确处理员工的合理冲撞。
这也是为什么腾讯能够化冲撞为动力,你的企业却只能化冲撞为尴尬。
一、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向动机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面的意图。”这是广受赞誉的心理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总结的关于人性的假设——埃里克森教练五大原则之四。
换句话说,
员工的冲撞行为背后,产生这个行为的动机都有正向的一面。
杨帆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一个项目任务环节,时间非常紧迫,六个团队都在紧张地完成自己的项目任务,但有个团队成员总是走到别的团队去看一看,还时不时地点评两句,被队友拉回去之后,他又去了,这样循环往复。
大家本以为因为这位队员的参与度不高,该团队的任务完成效果会很差,结果却出人意料。
原来这位队员非常聪明,很快记住了团队的指令和任务,在有富余精力的情况下,他的溜号是为了去别的队打探情况,以便知己知彼,并不是不参与。
同样的,腾讯的张小龙敢于跟老板叫板,是基于自己的专业,想要为微信保留好的产品特性,改善用户体验,并不是为了情绪的发泄或者其他。
只有明白了这一点,管理者才能去思考,员工的哪些正向动机和需要没有获得满足,而不会认为员工是为了捣乱或者给自己难堪。
要知道,
每一次冲突都是关系重建的好机会
。
二、结构化倾听,逻辑性表达
在腾讯的团队成员对老板产生冲撞之后,他们会坐下来好好聊一下理由,为什么要否认老板的要求,为什么这个不能改,那个能改。
并且,没一个理由背后,大家都会
用逻辑思维来考虑这件事情,摒弃上下级的观念
,也不倚仗情绪的宣泄,所以整个氛围里充斥着的是理性,而不是权威和职务。
什么是无效的沟通?就是两个人看似在倾听,在对话,却没有真正的听进去,也没有真正想要听懂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甚至还会挑出对方的毛病,然后出言反击。
所以,作为管理者,在遇到员工冲撞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拉下脸,然后骂回去,这样会伤了员工的自尊和感情,也不是无条件的遵从,这样会丧失了自己的威信,而是
倾听员工冲撞背后深层次的需求
。
三、一定要坦率真诚地沟通,坚守自己的目标
在管理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切管理问题就是沟通问题。如何好好说话是一门艺术,尤其对于70%的时间都在沟通的管理者来说。
员工冲撞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症结就是双方沟通不及时、不主动、不彻底,其中可能存在双方都冷淡对待,或者一方积极主动,但是另一方却消极被动的局面,这就非常容易导致管理者和员工越闹越僵,旧恨未解,新仇又结,结果难以收拾。
如果你想要一对一的展开问题的讨论,那么就
不要有所掩饰,对员工展现你最大的真诚。
当然,在这过程中,一定要
坚守自己的目标
,坚守目标不是说要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而是要考虑清楚,在你与员工的沟通中,你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为双方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如何来实现这些目标?
“可我受到员工冲撞就是怒不可遏怎么办?”“我无法听出员工的深层含义和需求,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我分析?”“我要怎样跟员工沟通,才能让员工跟着我的逻辑走?”“如果员工当着同事或者领导的面冲撞我、批评我,我又改怎么解决?”
相信很多管理者看完文章还有这样的问题吧?
其实这些问题在杨帆老师的
《怎样和下属高效沟通》
课程中都有详细的讲解。
比如:
·如何来控制自己的本能反应?
·逻辑性的表达方法是如何进行的?
·员工冲撞自己的时候,跟员工说的每一句话该说什么、怎么说,才能转·移矛盾?
·如何把员工对自己的冲撞交由员工自己去解决?
如果你有这样“激烈”的员工,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学习如何有技巧地跟员工沟通,可以既解决问题,还能重建彼此的关系。
你也可以点击
阅读原文
参加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