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经社
政策前沿 财经动态 思想社群
51好读  ›  专栏  ›  政经社

从“太阳花学运”到“反修例暴乱”:论台港问题的深层原因

政经社  · 公众号  ·  · 2019-11-25 12:00

正文

章念驰,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

来源: 《中国评论》月刊11月号



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台港这两场动乱?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反修例”,我们开始认为仅仅是对“条例”的误解,最终宣告“不修了”,认为总可以了吧。殊不知香港的 反对派志不在此 ,他们通过群众运动,意在夺权,夺得议员权立委权,最终夺得“特首”权, 夺下香港的整个治权 ,即管治权。学生——黑衣人—— 街头运动,只是手段而已。

事实证明,“太阳花学运”绝不是反“服贸”;“反修例”也不是为“反送中”,都是反“一国两制”、反“一个中国”的底线。 事实让我们看清台湾、香港的政治结构及民意走向,也看清了我们政策与工作的不周到之处。


01

我们的盲点


从2014年台湾“太阳花学运”爆发,暴力占领“立法院”数十天,打断了两岸“和平发展”的进程,导致了民进党的再度执政;到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爆发,香港动乱已超过四个月。 这两个事件爆发前几乎没有任何先兆。 两岸从2008年进入相对平和时期,实现了“三通”,形成“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和平发展”,达成了“二十三个协议”……,


似乎波平风顺,突然爆发了“反服贸协议”学运, 大陆感到非常纳闷和无辜。 香港的“反修例”从一个逃犯条例的修订,变成“反送中”、反“大陆”、“反共”、“反一国两制”、要求“港独”、呼吁“大陆人滚回去”……的动乱暴动, 事前也没有什么先兆,突然降临了这一场“反中反共”的街头运动。

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场动乱?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先前甚至认为是台湾“三中一青”弱势群体的不满,导致了“太阳花”发生,真是不知悖到哪里了。对民进党设计的圈套志在用“街头运动”为夺权铺平道路的无知,反映了我们对台湾多么的不瞭解。


“反修例”,我们开始认为仅仅是对“条例”的误解,最终宣告“不修了”,认为总可以了吧。殊不知香港的反对派志不在此,他们通过群众运动,意在夺权,夺得议员权立委权,最终夺得“特首”权,夺下香港的整个治权,即管治权。学生——黑衣人——街头运动,只是手段而已。 这反映我们在港、台问题上存在多么巨大的盲点。


所以从“太阳花”到“反修例”,有它的“突发性”,但也有它的“必然性”。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它,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02

香港问题“台湾化”

早在香港回归大陆前,我曾撰文指出,回归只是中国人从两岸四地走向最终统一的“第一步”,从“主权”回归,到“治权”回归,到“人心”回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难而痛苦的过程, 要做到“两岸四地”真正“心灵契合”,我们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深刻认识。

香港回归时,我们意识到 香港未来可能会有三个变化 ,即“香港大陆化”、“大陆香港化”、“香港台湾化”。 如今可见香港在台湾化。 所谓“香港台湾化”,即走台湾的“民主化与本土化”发展道路,演变成“政党政治”与“公民社会”,“选举”成政治常态,“民主化”演变成“民粹化”,“本土化”演变成“香港为主”,划分成“爱港反中”与“卖港亲中”两大阵营, 落入无休无止的政治内耗。

而我们却以为只要有一个“特首”就够了,太多的“求稳怕乱”,太多地追求“井水不犯河水”,太多强调“不变”,太多强调“高度自治”,太早同意实现“双普选”,而太少对“一国两制”赋予新的内涵,太少“有所作为”,太少认识到“两制”共处与共融的复杂性、排斥性, 教训深刻。

事实证明, “台独”人士与“港独”人士很快已沆瀣一气 ,他们的经历、诉求、手法、走向是何其一致。

03

相同的被殖民经历

台、港都曾遭遇殖民统治,日本殖民台湾长达50年之久,香港则被英国殖民了150年之久。这种殖民的经历是不幸的,多少人因反抗殖民而赴死,但也有人则认为殖民者比祖国更先进更文明更优越,窃以为喜。他们千方百计要融入殖民当局,努力改变自己,残酷地改造自己,他们甚至放弃原有宗教信仰,模仿殖民者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 以充当“二鬼子”为荣。


他们看不起贫穷落后的“祖国”,看不起“愚昧落后”的“同胞”,他们的最高追求是去殖民者的宗主国“留洋”,拿本殖民国“护照”,谋一个殖民国“身份”,当一个“高等华人”,以帮助他们统治自己的祖国与同胞。他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他们拿了美国或英国的国旗去游行。 这样的人,我们用“数典忘祖”、“汉奸”……去谴责他们是缺乏针对性的,是完全无用的。

台湾的李登辉即是如此,是典型的代表,他的经历即是以“为日本人”为荣。这是他那个年代的产物。香港的陈方安生也是如此,她是英国喂养大的,她的一言一行都是以英美利益为己任,她毫不觉得她的行为是“卖国”,祖国对她来说是“邪恶”的!这也是历史的产物。而我们又没有很好地去清算历史。


对台、港来说,我们从来没有好好地“去殖民化” ,祖国也确实是在近二十年才由落后变先进,以前祖国对他们来说,“是丑陋的中国”,唯恐避之不及。我们与他们之间完全不同的经历、完全不同的制度,形成完全不同的认知, 我们与他们的争论也几乎是鸡与鸭谈 ——不同经历的错位对话!


04

失落的一代人

台湾三十年前是亚洲“四小龙”之首,亮丽的经济起飞,让人眼睛一亮。但经历了台湾“民主化本土化式文革”之后,不仅排“四小龙”之末尾,而且人均收入倒退到十七年前,大大落后于大陆。

香港四十年前,经济总量达整个中国的43%,如今只占2%。按国际劳工组织统计,从2008年—2017年,大陆薪资成长率达8.2%,台湾仅0.2%,香港只有0.1%;而香港房价增长率达4.4倍。


“骄傲的香港人”在钱袋子满满的大陆游客面前,充满了忌恨。大陆抓住了一切发展机会,稳妥地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 香港至少错过了五次经济转型的良机 ,远远落于世界之后!

尽管台湾一天天沉沦,但他们还很得意地说:“我们虽然贫乏,但我们还有民主与自由”。所以香港的暴乱分子,宁愿自虐也要争取“民主与自由”,他们坚决“反送中”,他们认为中国的司法是“邪恶的”。

追求“民主化”与“本土化”,让台、港都付了巨大的代价,让 这两个经济中心,变成了政治斗争的中心 ,从“太阳花”到“反修例”街头运动,暴力革命充斥街头,与其说是对“独立”的追求,毋宁说是对强大起来的祖国与统一压力的恐惧,是对未来的失望,是对前途的焦虑。


05

街头抱团取暖

参加“街头运动”的一般都是弱势群体,有的是社会的最底层“愤青”,有的虽是中产阶层,但这些中产阶级实际较以前大大弱势了,在贫富差距巨大的港、台,他们也是不被社会承认的中下层。他们普遍有怨气,抱怨政府当局,更进一步抱怨中国大陆, 他们不愿意与大陆同处一个屋檐下。

在街头他们抱团取暖,可以认识许多“同志”,结识许多“战友”,甚至美女献身“英雄”。他们并没有多少思想理念,只会叫一些空洞的口号——“时代革命”、“为了民主”等等。当有人提供衣食、棍棒、面罩、钞票……,他们会毫不犹豫去参加抗争,去破坏一切。


他们自视是参加“颜色革命”,甚至去焚烧国旗,他们的祖国概念是空白的,他们并不知道国旗是主权的象征,他们接受的都是“去中国化”的教育。当他们的面罩被撕下来时,他们会颤抖得站不起来…… 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



06

西方利用台、港制约我们

利用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来颠覆中国,一直是西方某大国的企图。扶植反对力量,干涉内政,制造暴乱,推行“颜色革命”……,一直是他们惯用的手法。打着维护人权、自由、法制……是他们惯用的藉口,目的是阻止中国的崛起。


从台湾的“太阳花”到香港的“反修例”,都是他们策划、资助、指导的动乱,尤其在中美贸易战关键时刻,他们制造香港“暴乱”,企图是十分清晰的。


他们挖了一个坑,引诱中国大陆跳下去,希望中国大陆动武,然后实现全面遏制。 这套用中国人对抗中国人的老把戏,全世界都是熟悉的,他们把“颜色革命”的瘟疫撒到哪里,哪里就是一场灾难。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07

结语

事实证明,“太阳花学运”绝不是反“服贸”;“反修例”也不是为“反送中”,都是反“一国两制”,反“一个中国”的底线。 事实让我们看清台湾、香港的政治结构及民意走向,也看清了我们政策与工作不周到之处。


我们也应有所反思,工作更有针对性 ,如果我们的制度比他们好,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认清深层次矛盾,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团结大多数、孤立少数极端分子,我们是可以安然应对这些危机的!

纵观“太阳花”到“反修例”,台湾与香港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不等于香港就是台湾,台湾就是香港。


香港所得之病所服之药,与台湾所得之病与所服之药是完全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政策如果也是一模一样的,那也是错误的。 我们应该就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良策,而不是机械生硬地用一把钥匙去打开千把锁!


延伸阅读: (完整版)金一南:我们对香港无原则地迁就、照顾


点击右下角在看或转发朋友圈。 防失联,请加号主微信: zhengjingshe2019


长按二维码 关注政经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