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取暖生活美学
取暖App订阅号,美好生活新提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现代快报  ·  74岁刘晓庆官宣 ·  昨天  
现代快报  ·  74岁刘晓庆官宣 ·  昨天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刚刚,破30亿!凌晨2点挤满人…… ·  3 天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刚刚,破30亿!凌晨2点挤满人…… ·  3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恭喜!无锡这里,身价暴涨! ·  4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恭喜!无锡这里,身价暴涨!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取暖生活美学

北京展览 | 看一场静默的展览,被世界暂时遗忘

取暖生活美学  · 公众号  ·  · 2018-04-17 08:30

正文


在北京,时间一旦进入三四月份,文艺细菌便和纷飞的杨絮一起,开始在全城飘扬。一边是疯狂抢票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一边是多到快要看不过来的各类展览。


这个春天,有两家新锐美术馆格外引人注意,不仅颜值爆表举办的展览也与美术馆在设计理念、整体风格和调性上实现了完美的契合


在明媚的春光里看一场完美的展览,是这个季节里最适合做的事。


1

红砖美术馆:和大自然一起写诗


坐落在北京东北部一号地国际艺术区红砖美术馆,曾一度被称为“北京最美的私人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


正如它的名字,美术馆的主体部分都是由北方地区常见的红砖砌成。在建筑师的独特设计下,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红砖,竟然呈现出了颇具诗意的美感


加上馆内随处可见的几何构图设计,高低层次的搭配,自然光线的巧妙运用,都让人在踏进美术馆的一瞬间就被它深深吸引,沉浸其中。


将几何构图、红砖、光影完美融合的建筑设计


主展馆后面的青砖小院则画风一转,用青砖黛瓦和中国经典的园林景观设计,营造了另一种当代艺术与中国园林融合、人文与自然对话的奇妙氛围。人们喜欢这里,也正是爱上了这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融合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青砖小院


在红砖美术馆的永久收藏中,有几件北欧艺术家奥拉夫·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作品,其中名为《盲亭》的装置艺术作品给每一位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时常出现在红砖美术馆的宣传照片中。


2018年3月25日,这位擅长别出心裁地讲述人文与自然关系的北欧艺术家,在红砖美术馆举办了他目前在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个展,名为“道隐无名”(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


“道隐无名”展览宣传海报


1967年出生的丹麦 / 冰岛艺术家埃利亚松被公认为是当代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天才之一。他的创作材料非常简单,却也足够特别——光、水、风、镜面


但埃利亚松这位颇具科学家头脑的艺术家,就是用这些大自然的“材料”建造了一座乌托邦,把自然搬进了美术馆,把对科技和自然规律的理解带入了人文和社会层面,从而引起一场又一场妙不可言的化学反应。这一点,在你走进埃利亚松世界的第一秒就会懂得。


埃利亚松


走进“道隐无名”展览现场,你第一眼就能看到悬挂在红砖砌筑的圆厅中央的《遗失的指南针》(The Lost Compass,2013)。


一根久经风雨的漂流木被一个用细钢杆支撑的框架包围,钢杆上有细小的圆柱形磁铁。漂流木指示的方向正是南北两极。这根漂流木来自冰岛北海岸的一处海滩,历经数年的漂泊,丛西伯利亚经由北极到达冰岛,再从冰岛来到了中国北京。


《遗失的指南针》


在展览开幕式上,埃利亚松说,“这件作品就像是一个指南针,能帮你定位。我能根据这件作品找到我现在居住的城市柏林的方向。你也能找到你家乡的所在了。”


而这件作品想要帮助我们寻找的,又何止是地理范围内的方向这么简单。在自我认知中,在社会范畴中,我们的位置又在哪里?我们内心的方向又朝向何方呢?


帮助你定位的“指南针”


此次展览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特定场域作品《道隐无名》(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了。


这个刷爆朋友圈的“小太阳”是埃利亚松为此次展览最新创作的。与《遗失的指南针》一样,这颗“小太阳”也悬浮在站厅中央,对抗着地心引力,散发着黄色的光芒。


不同角度看到的《道隐无名》


仔细一看,你就会发现这颗巨大的圆环其实只有一半,另一半是由安装在天花板上的镜子反射而成的,而那面镜子也会将进入房间的一切展露无遗。


这时候你就会明白埃利亚松的话,“我只完成了作品的一半,另一半由你们来完成。我想让观众也成为艺术家,和我一起来完成这次展览”。而单频灯的使用则将进入房间的所有色彩都变成了黄灰色,营造出了一种《银翼杀手2049》中的魔幻感


悬挂与空中的“小太阳”


这颗“小太阳”的出现很容易让人想起埃利亚松在2003年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的最著名的标志性作品——《气象计划》。那一次,他在美术馆中成功营造出天空和太阳的壮观景象。


2003年泰特美术馆作品——《气象计划》


在泰特美术馆5层楼高、3400平方米的大厅中,艺术家用空气加湿机把糖水制成犹如伦敦城中常见的大雾,用数百个纯黄光色的单频灯组成一个巨大的半圆光盘,并把大厅天花板改造成为镜面。


然后,人们就在这间美术馆里看到了在真实世界也看不到的伦敦雾中落日。在此后半年中,200多万人来到这里,或站或坐,对着落日静默着,犹如置身梦中。


2003年泰特美术馆作品——《气象计划》


此次“道隐无名”展出的作品都充分展现了埃利亚松在运用自然元素表达对时间、艺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众多领域问题的多元化思考


你也许会惊讶于《水钟摆》的神来之笔,会觉得《聚合彩虹》简直太有趣,会在《未思之思图志》里与光影玩的不亦乐乎……这些都是值得收藏且慢慢回味的奇妙体验。


埃利亚松 《水钟摆》


埃利亚松 《聚合彩虹》


埃利亚松 《未思之思图志》


这样的艺术并不严肃,也没有距离,让人觉得新奇并乐此不疲。这就是埃利亚松的天才之处。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忙碌到甚至来不及抬头看看天空,或者对落日、水、空气这些自然元素熟视无睹的时候,埃利亚松就像一个师法自然的魔术师,用梦幻般的作品让人们回想起失落的天性,找到新的惊喜,如同我们与大自然一起,写下了一首久违的抒情诗


2

松美术馆:在极简里被世界遗忘


坐落于首都机场附近格拉斯路的松美术馆(Song Art Museum)可以算是继红砖美术馆之后北京的“新晋网红美术馆”了。


松美术馆


白色尖顶建筑,黑色落地窗,极简风格的建筑与富有东方禅意的园林设计相得益彰。


园中精心修建过的松树和绿地,会让到访者心旷神怡。空中不时有航班飞过,更增加了几分混搭的乐趣。


松美术馆的极简主义风格建筑


这家美术馆的主人,是被称为中国内地“娱乐教父”、华谊兄弟创始人的王中军。


事实上,王中军不仅是商界人士,更是狂热的艺术爱好者和资深收藏家,也曾将自己创作的画作进行过展出。而这件美术馆本身也是王中军的又一次艺术创作。


松,是他最喜爱的植物,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与精神的化身,于是就有了松美术馆这个名字,以及园中199棵苍松。


王中军与松美术馆的特别设计


美术馆共设计了12个展厅,所有展厅包括走廊、楼梯部分的设计都秉持着简洁的理念,将一切都转化为几何、净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