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荣说
说旅游,说品牌,说策划,说古论今。 谈读书,谈生活,谈工作,谈天说地。
51好读  ›  专栏  ›  小荣说

以“存量”换“增量” :“旅游+”带给旅游城市的多种可能  | 大连系列研究4

小荣说  · 公众号  ·  · 2018-09-10 0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大连现代化的休闲滨海城市印象已经刻在大多数人的心里,她犹如一位优雅曼妙的女子,秀丽的风光、优美的环境成就她的婀娜多姿;蓝色的海洋赋予了她的多情与温柔。随着“浪漫之都”的口号提出,大胆注册成商标,大连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魄力一举开创了全国城市品牌宣传的先河。城市品牌效益的背后离不开旅游产业的资源重组、跨界创新,“旅游+”的价值效应让大连旅游产业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旅游+”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能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大连依托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三大产业体系优势,让“旅游+”融合发展、欣欣向荣,这一切的努力和成效都将大连纳入了世界品牌城市的前线阵营中。


“旅游+”是创造价值、放大价值的“+”, 旅游行业的服务理念、方式和流程等和相关行业及领域互相渗透学习,从而提高了互相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旅游+”也是搭建桥梁、促进合作的“+”, 相互领域间的跨界融合搭建出新的供需平台,衍生出新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同时, “旅游+”也是结构重塑和开放互联的“+” ,优化结构、多元创新,资源配置、打破边界,“旅游+”的对象和内容、方式正处在不断拓展和延伸中。


大连着力实施的“旅游+”工程,整合相关要素向旅游集聚,努力推动“小旅游”向“大产业”转型。既拉长和优化旅游产业链,推动了传统旅游的消费升级,又增加了旅游供给和旅游功能,同时相关旅游业态亮点凸起,“旅游+”组合拳,拳拳得力,让“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品牌形象愈发响彻人心。

旅游+休闲生态

每年夏天,大连的海滨总是人头攒动,操着不同口音、说着不同语言的游客摩肩接踵,尽情在阳光、沙滩、大海的怀抱中享受惬意与浪漫。但是,以往的大连还是缺少了相应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最大看点就是大海、气候和城市风貌。如今,“生态休闲+旅游”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大连旅游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让“青山绿水”化作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旅游+休闲生态”的融合,即是推动大连旅游产业与生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融合。大连地处北温带,三面环海,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不仅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还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


在丰富的休闲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配合到已经具备的产业基础,再加上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这些都是大连发展“旅游+休闲生态”独特的内生优势。开发以乡村旅游、沟域森林旅游、温泉旅游、湿地旅游和海洋旅游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产品,再结合上美丽乡村、流域治理、海洋海岛治理、湿地保护利用、特色农业聚集区、生态城市建设等,资源重组,合理归类,实地践行“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就会从很大程度上推动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更加夯实了基础旅游内部的创新结构和优质内容。

旅游+文化产业

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的提出,是文旅水乳相融的表征。大连各方面的文化资源都比较丰富,尤其是缤纷多彩的旅游节庆文化,以及蔚蓝而丰厚的海洋文化。旅游节庆依托的文化内容,大都有传统民俗、历史文化、风物特产、自然生态等资源等并以此为吸引物。大连在城市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对旅游节庆的重视程度一直很高,对于树立和宣传城市品牌形象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大连国际啤酒节”、“大连国际赏槐会”、“大连国际沙滩节”等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知名度,大连已稳定的形成自己的办节模式。把旅游节庆推向市场和企业,由市民们广泛参与并积极获得各方社会资源,增强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真正的旅游节庆不仅仅是针对旅游者的节庆,更应该是广大市民的节庆。 如果一个地区的旅游节庆吸引了高度参与的本地民众,就能容易形成浓郁的节庆氛围,举办节庆,不是为了节庆而庆,那么旅游者也自然被吸引来了。


另外,也可鼓励艺术院团发挥优势,打造面向游客的专场剧目,推出具有大连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活动。扶持文艺排练演出场所、传统手工艺的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活动场所向游客开放,组织适宜游客参与的体验活动。对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与融合,以引领游客体验价值为导向,打造深度旅游产品都将是扩大文化旅游业态的内生力量的有力方式。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与血脉。美丽的海岸线赋予了大连独特的海洋气质,海洋文化是大连人民心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大连作为我国北方最为知名的海滨城市之一,拥有海岸线长达两千二百多千米,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 大连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海洋结缘,海是大连最原始的文化符号,一开始就有着中西合璧的韵味。


大连基于海洋文化的旅游开发,不仅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同时也使大连市民真正关注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已成为民众、政府和旅游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以海洋文化“立世”,以海洋文化“强世”,其间固然离不开海洋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深度创新融合。 以海洋文化作为“浪漫之都”的城市底色,再加上旅游元素的整合,最终将形成大连所特有的旅游品牌形象,给旅游产业业态增添一抹活力的“蓝色”韵味。

旅游+工业

工业发展史,往往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工业遗产资源也因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而产生出独特的吸引力。欧美发达国家许多大中型工业企业都在开展工业旅游,“工业+旅游”跨界融合的新路径,不光是打造了城市文化旅游的休闲新空间,而且还深刻的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体验经济风”。 旅游元素的介入,给这些饱含沧桑的工业遗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反之工业元素融合,也给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业态增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也陆续涌现出一批富有特色的工业旅游景区。在上海,依托丰富的近现代工业资源推出了“沧桑上海——中国百年工业历史探访之旅”的旅游线路;在北京,破旧的电子厂房变成798艺术区,成为艺术家的汇聚之地;在江西景德镇,将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瓷生产作业线,从拉胚、画青花,到烧窑等72道工序以“活态”形式展现,供游客参观体验。


“工业+旅游”并非是重工业城市的发展专例,大连虽然是滨海休闲旅游城市,以“浪漫之都”为代表,但也有着丰富的工业遗产的优势,也可推动旅游产业与工业融合。比如,开发船舶、机床、汽车等相关的工业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和旅游生活用品制造业,培育旅游装备产业集群。


目前大连已开发建成海盐世界公园、玻璃小镇等项目,全市共发展七大系列30余个工业科教旅游产品。通过推动旅游产业与工业的融合,激活新的旅游业态的增量,提高旅游产业的全面进步。

旅游+农业

旅游和农业虽属于不同的两个产业,一个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一个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虽然两者不同,但其中却有很多相同点。“旅游+农业”让传统农业摇身一变,兼具休闲和创意。 将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利用田园风光、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结合农、林、牧、副、渔生产与经营,满足人们旅游、娱乐、修身养心的需要。


发展休闲创意农业是产业升级、价值增值、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大连积极推进“旅游+三农”建设,不断升级农家(渔)乐、休闲农庄、精品采摘园、生态观光园等传统乡村旅游产品,关注乡村旅游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的消费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向品质化、智慧化、文化性、参与性发展。


特别是在民宿旅游发展上,积极支持民宿项目招商引资,推动特色精品民宿建设,引导民宿标准化、个性化、特色化建设。用活用好农村土地新政策,大力支持旅游特色小镇、特色乡村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近几年,尤其是乡村自驾游自由行的快速发展,促使大连市民宿旅游火爆增长,已建成了紫云花汐民宿、瓦房店伊甸园满族民宿、歇马山民宿、栗子房沟民宿等一批民宿旅游精品。

旅游+交通

交通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可称得上是旅游业的命脉,一个旅游目的地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可进入性,能够保证旅游者能够经常、大量来访。 公路基础设施、铁路、航空、邮轮等都是时代所需,极大地为旅游者出行提供了便捷。顺应“旅游+交通”时代需求,大连在旅游交通的发展和投入上一直都不遗余力。


在邮轮方面,2015年以来,大连共始发邮轮64艘次;2017年获批中国邮轮旅游实验区。为了大力发展邮轮经济,实现年接发邮轮航次增加10%。大连加快“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步伐,出台《关于加快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助推国际邮轮母港建设,打造国际邮轮旅游集散地。航空方面,金普号直升机飞大长山岛等高端旅游项目已正式通航。另外,大连已上线旅游观光巴士,开通旅游专线,建成了一批房车露营地。

便捷通畅、高效运行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也是考验“旅游+交通”打造的硬性指标。大连要加快补齐短板,构建覆盖全域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体系。


进一步发掘利用大连港、大连机场现有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实现国际邮轮、国际航班在大连靠停、始发所涉及的码头设施配套、一关三检、陆岸对接等便捷顺畅;开工建设大连北站综合客运枢纽;开通旅游客运班车、旅游公交车和观光巴士等旅游特色交通,提高游客运输组织和服务能力。并且要加强通往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特色村等道路交通建设。毕竟,只有当旅游交通畅行无阻,基础设施完备,才能在此前提下谈城市旅游发展。


“旅游+”是新时代背景下,赋予文旅产业的新使命,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展望2018年,大连在全域旅游发展之路上,积极主动推进“旅游+”,深化旅游与其他领域或行业融合,除了在休闲生态、文化、工业、农业、交通等方面,还推动与医疗、教育、体育等各领域相加相融,积极推动海岛旅游、研学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度假旅游、民宿旅游、科技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竞相发展。将更多行业、部门带动和吸纳进来,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在这种文旅产业天然具有的多元性、融合性、动态性和开放性中,大连以新型“旅游+”决胜城市旅游发展,稳步踏入世界旅游目的地品牌城市的前端阵营之中。




特别说明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小荣说”所发文稿除特别标注作者署名外,其他文稿均为“孙小荣·工作室”原创稿,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出处。

“小荣说三部曲”系列作品之《中国旅游的变革力量》、《中国旅游“515战略”系列访谈录》和《中国旅游营销的新价值时代》,聚焦中国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变革,以媒体视角对旅游产业进行系统解读,新观点讲述中国旅游转型故事,新视角研究中国旅游品牌营销,新笔法批判中国旅游困境与出路。 新华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京东、当当、亚马逊等有售。


小荣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