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每个阅读者创造舞台
』
杨绛先生曾说“堂吉诃德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我,堂吉诃德》也给出了一个选择,不妨放纵自己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不去思考现实是否与自己的理想为敌,且将理想放手一搏,那将会有怎样的可能。
这是一部献给梦想者的音乐剧。昨晚,
周四夜读第40期
,在分享者
程何
的身上,字字句句,都能看见她对音乐剧,对梦想的坚定。
“译者隐形,但你是公器”
的评价曾让她感动,也令我们动容。“追梦,不会成真的梦;忍受,不堪承受的痛……去摘,遥不可及的星!”期待你也成为梦的一部分。
第40期夜读回顾
文 | 读书君
摄影| 烁烁
活动开场,
程何
以沉稳专业的学识向我们介绍音乐剧,包括音乐剧的元素、去伦敦、纽约观看音乐剧的体验与感受、全球音乐剧概况的介绍、从古到今,两岸三地,各种各样的词人的妙招迭出与险中求胜的方法,听来特别有趣。
视频制作:彬元
音乐剧的四个主要元素:歌唱、舞蹈、表演、舞台技术。
音乐剧译配和一般翻译不同,它是要在舞台上唱出来的。在兼顾原著、语义、语音的同时,还要兼顾词曲的配合。
面对许多细枝末节的条条框框,犹如带着枷锁跳舞,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让词曲较好地配合,古今中外很多词人也有自己的妙招。
妙招迭出与险中求胜可以说是从古到今,两岸三地,各种各样的词人他们想出来的方法,特别有意思。
那为什么程何说想到日本人就平衡了呢?
因为日语中单位音节所能表达的信息量很小。比如,说一个字——“我”,中文是一个音节“我”,英文是“I”,德文是“ich”,日文是“瓦塔西”三个音节,表达同样的意思,日文需要的音节数会比中文多很多,会比任何语言多很多,音节数的限制,是做译配的最大的限制,对日本人来说就非常地痛苦。
程何曾主导或参与过许多经典音乐剧的汉化翻译工作:
《妈妈咪呀!》《狮子王》《猫》《音乐之声》《Q,大道》《我,堂吉诃德》
……几乎囊括了国内市场上所有引进音乐剧的中文版。
最开始以大二学生的身份,拿到《妈妈咪呀》的汉化翻译工作,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做到现在,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
这部音乐剧为什么叫做《我,堂吉诃德》,而不是《堂吉诃德》?原著与音乐剧有怎样的关系?
很多人会说这是《堂吉诃德》改编的音乐剧,其实并不是,准确的说法是取材于《堂吉诃德》。
从《堂吉诃德》到《我,堂吉诃德》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
《堂吉诃德》这本书分为上卷和下卷,上卷主要讲堂吉诃德出发冒险的经历;下卷作者开始借助堂吉诃德的口去讽喻社会时事,表达自己的声音,堂吉诃德和作者似乎是连在一起的。
剧作家戴尔瓦瑟曼把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的故事结合,写出了新的故事。虽然《堂吉诃德》不能改编成戏剧,但能改编成音乐剧
,音乐剧比戏剧更适合表演,因为它引入了歌唱和舞蹈等元素,这些元素能够很好地表现堂吉诃德的疯癫和世界彼此不相容的关系。
从书本《堂吉诃德》到塞万提斯,再到音乐剧《我,堂吉诃德》的故事又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动。
朗读环节,书友们连续朗读了《我,堂吉诃德》中的《法庭片段》《初踏征途》《骡夫与阿尔东沙》《骑士与公主》四个经典片段,现场的阵阵掌声是对大家的肯定与鼓励。
《我,堂》是献给每位梦想者的音乐剧。程何说:
“在群体中间,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有一种力量,在这部剧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群体,结束的时候,能够看到个体身上闪光的点。我们鼓励每个个体去正视自己的力量。”
好剧需要到剧场亲自检验。
文末下方的原文链接可以购买音乐剧《我,堂吉诃德》的门票,26号前购买五折优惠哦~
希望
在剧场看到你,期待你也成为梦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