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年底,翻看这几天不同媒体对2024年的总结,这个世界似乎跟我们普通人的体感差不多——战争在发生、政治在极化、东西方在对峙、经济在走低、曾带给我们力量和温暖的人在离去……
在个人的无力和时代的不确定面前,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但毕竟,2024年即将过去,2025年就在眼前,明年又会是怎样的一年?
经过数月的策划和筹备,我们推出了新一年的会员实体收藏卡。这次的实体套装加入了一份名为《认识世界的工具箱》的会员内刊,除了列举完整300+节目的详细信息,还从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学、音乐、性别、佛学七个维度,讨论如何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并走出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希望它能帮我们在下一个未知的年份里,找到一点头绪,也看到一些新生活的可能。
✨新版会员实体套装 2025全年在售
套装包含:
理想家/畅听卡年度会员权益x1
年度会员收藏/礼品卡 x1
《认识世界的工具箱》会员内刊 x1
*以下内容摘自2025新版会员套装《认识世界的工具箱》前言
✨前面的话
这是一次无中生有的尝试。
要不是每年会发售几千张“理想家实体卡”,作为一家以音视频内容为主的团队,我们无意再做一本“假杂志”。
以往的实体卡,都会附赠印制精美的节目手册,朋友们反响不错。但考虑到很多人会连年续订,目录的重复性较高,才有了这次“踩过界”的实验。
你看到的这叠奇怪的印刷品,最早的名字叫“看理想内部资料”,也是我们的初心——既然是非卖品,读不读都行,那能不能与现有节目内容做出差异化、做出新意?
说实话,作为曾经出版业的一员,我对留白越来越多、用纸越来越好、定价越来越高的图书,有种掺杂着无奈、厌倦、“只能这样了吗”的混沌心理。在内容与形式的天平两端,书迫不得已,左右为难。
你看到的这份手册,与强调舒适阅读、适于收藏的纸书反其道而行,设计师用了类似海报的开本,缩小字号、普普通通的材料、叠加的信息量、大部分双色印刷,希望能有一种“不看也没关系,如果想看,可以从任何地方看起”的感觉。
至于“认识世界的工具箱”的主题,倒是蓄谋已久。
即便从2018年开始,我们一再宣称在做的是“节目”,但至今往往被划归于“课程”,其实,课程的说法,清晰明确、价值感强,是个好词,只是我们有些心虚和不甘,毕竟看理想不是一个体系完备的学校,况且,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病,正是我们反复揭示和讨伐的嘛!
节目也好,课程也好,抛开用词的小纠结,我们希望呈现的,一直是不同的知识底色,如何转化成理解现实、理解自己的方法。认识世界有很多条路,但每个人只能独自去寻合适自己的那条,其他人能帮的实在有限,好在迷茫时我们还可以驻足,看看人家怎么走。
做节目的一个福利是,偶尔能发现一些趣事,比如有学术功底很强的老师几乎不读小说、不看电影;也有作家对性别理论、后殖民与新自由主义毫不感冒。但前者同样可以深刻洞察人性;后者更可以凭借直觉创作出引领思想潮流的新作。
在这个专题中,汇聚了那些相信他们自己的思想底色,并持续创作、付诸实践、走自己路的创作者们,让我们明白不要停止思考、保持人生锐度的重要性。
你能看到骆以军、张怡微、蒋方舟、胡少卿、林奕华、杨照、张新刚、葛兆光、郑作彧、马世芳、Alexwood、成庆等多位不同领域创作者,面对大致相同问题的差异化回答,有一些神仙打架,也有一些殊途同归。
其中,文学及历史,都有将我们的认知“化简为繁”之功效,可以呈现出人之为人的多样性;而社会理论、佛学思想,则为生活准备了不同类型的“导引地图”;在实践层面,艺术、音乐、性别有着更旺盛的行动力。
而被采访的创作者们,总是会提到关注日常、回归自然的重要性,悬置价值判断,多做具体的事,关心周遭环境和身边的人。或许这就是一种可以被言说的“答案”。
访谈之外,我们还悄悄塞进了大量的“私货”,在历史版块附上了小说,在艺术版块附上了摄影,在音乐版块附上了菜谱,在性别版块附上了社群实践,以及更多人物、书籍、电影、唱片的注释信息。看似跳脱的并置,实则是想从固有的学科思维中挣得一点自由的空间,知识不必边界分明,我们本就活在复杂和暧昧之中。
往更严肃点说,这是一种对于自我认知的反叛,也是对节目和课程定义的检讨——即便我们很幸运地拥有了认识世界的工具,但也可以不必如此,所谓“生活”,是生且活,自是行动本身。
——看理想团队 2024年12月
✨
👇购买2025新版会员收藏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