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未名学者讲座118关于西周都邑中的骨器经济,主讲人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预聘副教授赵昊。讲座主要讨论了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区别,强调制骨手工业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性,其技术流程高度专业和标准化,为探索西周时期基层城市经济运行方式提供了独特视角。讲座还涉及对周原遗址云塘制骨作坊的发掘与研究,以及赵昊的主讲人简介和其他相关学术活动信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讲座主题与主要内容
讲座围绕西周都邑中的骨器经济展开,探讨了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不同,特别是制骨手工业在城市经济中的角色和价值。同时,介绍了对周原遗址云塘制骨作坊的发掘与研究结果,揭示了其技术流程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
关键观点2: 主讲人简介
赵昊教授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预聘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周考古、手工业考古。他拥有丰富的考古经验,曾参与多个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
关键观点3: 举办单位与活动信息
讲座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并得到了兴证全球基金的捐赠支持。活动关注西周时期的基层城市经济运行方式等相关学术话题。
正文
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 所长
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邀访学者
北京联合大学 党委副书记、校长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教授
城市经济系统区别于乡村经济系统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往往具有架构更加复杂、体量更为巨大的工业生产。制骨手工业由于其产品的低价值、主要使用者的低等级,长久以来并未受到深入的研究。对周原遗址云塘制骨作坊的发掘与研究表明,青铜时代大型制骨手工业在城市经济和布局中具有重要意义,制骨作坊深度潜入西周王都的政治体系和经济协作网络。其生产在技术流程上高度专业和标准化,并可能为城市内外的广大地区提供产品。制骨手工业这种“庶民经济”正提供了探索西周时期基层城市经济运行方式的独特窗口。
赵昊,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预聘副教授。先后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斯坦福大学考古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周考古、手工业考古。曾参与陕西周原云塘遗址、河南官庄东周铸铜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