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
《医学界》以有品位、有追求、有爱心、有水平的医务工作者为受众,以“服务医生,改善医疗”为宗旨,让行医更幸福是我们的使命,为用户提供可靠、有用、有价值观的资讯是我们的存在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全身血管CTA影像检查诊断... ·  5 天前  
课题指南针  ·  东南大学医学院10.7分研究:涉及了“神经递 ... ·  5 天前  
解螺旋  ·  IF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

人民日报:别让医生累倒了!

医学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4-14 21:23

正文

中国医生劳动强度之大人所罕见,累倒累死新闻屡见报端,近日《人民日报》关注这一现象,呼吁"莫让医生过劳猝死的悲剧再三重演!"



作者 | 白剑锋

来源 | 人民日报


  • 患者数量与日俱增,而医生数量供不应求。如果医生不加班加点,恐怕很难撑起庞大的诊疗量。


  • 很多医生“累并快乐着”,是因为他们把行医当成了一种使命。治病救人带来的精神愉悦,远远超过物质上的享受。


清明节前夕,江苏一位麻醉医生值完夜班后在家中猝死,年仅20多岁,令人痛惜。近几年,医生因过度劳累而早逝,成为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


不久前,河南一名冠心病患者因气管插管不能说话,招手让护士过去。患者拉着护士的衣袖想说话,但由于身体虚弱,连拿笔的力气都没有,费了半天劲,写出一行字:“你太累了”。


医务人员太累,不仅是患者的主观感受,也是客观事实。据统计,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77亿人次,平均每位居民就诊5.6次。而全国的医生总量为300多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仅有2.21人。患者数量与日俱增,而医生数量供不应求。如果医生不加班加点,恐怕很难撑起如此庞大的诊疗量。在发达国家,只要患者病情不是特别危急,在医院急诊等候两三个小时是常事。而在中国,尽管大医院人满为患,但医生宁可不休息,也不会让急诊患者等太久。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对全国136家医院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50.8%的医护人员感到工作负荷过重,其中医生群体为64.5%。超过40%的医生日工作时间多于10小时,仅有33.6%的医护人员感到自己的睡眠充足。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的医护人员仅占46.7%,儿科专业比例最低,只有39.6%。仅40.6%的医生称休满了国家法定假期,休假比例最低的是儿科医护人员。


有人认为,当医生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关照生病的亲人。其实,这恰恰是医生心中的痛点。清明节前,四川省人民医院一位女医生身怀六甲,在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依然含泪完成了8台预约手术。很多医生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妻子分娩了,自己却在手术台上抢救别人的妻子;父亲病危了,自己却在重症监护室里守护别人的父亲。


医生很少陪伴家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医院。即便回到家里,只要电话一响,立刻就走。逢年过节总是值班,无法和家人团圆。有位医生说:“有时真想发一次高烧,这样就可以休息一天,陪陪家人了。如果只是发低烧,根本不好意思请假。”


一位医生每天早上五六点出门,回到家都是晚上10点以后了,十天半个月才能跟女儿一起吃顿饭,女儿想见父亲一面也很难。有一次,女儿问他:“爸爸,你一天能挣多少钱?”他说:“1小时10块钱。”女儿说:“我给你50块钱,能不能陪我5小时?”女儿的话几乎让他落泪。


有人说,医生这么拼,还不是为了多赚钱?坦率地讲,在中国当医生并不是一个赚钱的职业。如果按照同等付出获得的回报,医生可能是最糟糕的职业之一。他们每天都在生死边缘游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风险之大,超过金融行业。如果想赚钱,当医生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很多医生之所以“累并快乐着”,是因为他们把行医当成了一种使命。


医生的收入不高,幸福指数却很高。医生如同黑夜里的提灯者,每天都在帮助病人走出低谷,这种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因此,医生的价值绝不能单纯用金钱来衡量。治病救人带来的精神愉悦,远远超过物质上的享受。这正如北京协和医院一位年轻医生所写:“我希望自己老了的时候,和家人在星空下,回想做医生的日子,可以坦然地说我对得起我救治过的病人……我希望可以平静地告诉我的孩子,能够让别人的人生变得更好,我很满足。”


医生太累了,好好歇歇吧!愿社会多点理解、多点感恩、多点关爱,莫让医生过劳猝死的悲剧再三重演!



更多文章


版权申明 |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