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两位路边救人的医生被“人肉”出来,
其中一人是当时年仅24岁的
江苏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高苏麟。
两位医生成了网友们集体点赞的
“南京最帅医生”,
并成了“感动南京”2012年度人物。
2012年,本报曾重点报道了高苏麟的事迹。
而昨天一则噩耗传来,
高苏麟因为感染导致败血症,
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遗憾离世。
这位曾经的“马路天使”还不到30岁。
2012年7月13日下午五点半,家住南京鼓楼四条巷的68岁杨老出门突发心脏病,瘫坐在地上,大汗淋漓,喘得厉害、路人纷纷相助,穿圆领衫的年轻人买来急救药,戴眼镜的男医生就地急救,还有一位蓝衬衫一直为老人遮雨。这一幕被路人拍了下来。安顿好患者的家属找不着热心帮忙的陌生人,于是求助于媒体,在现场照被放上微博后三小时,好心人就被“人肉”出来——他们中的两人,戴眼镜的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陈红武医生,“圆领衫”是麻醉科的高苏麟医生。
随后更详细的过程被还原出来了。当天下午,高苏麟在上夜班的途中碰到了病发坐在地上的老人。高苏麟赶紧停下摩托车,打了120急救。高苏麟才问了几句,话语中夹了几个医学专有名词,就引起了后赶来的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的注意,他就是和爱人在附近散步的陈红武医生。两人立刻默契地组成了“临时抢救小组”。
2012年,路边救人的高苏麟(穿圆领衫者)。
看到老人的情况,陈红武第一反应就是老人可能患的是“急性左心衰”。当时,他请高苏麟借点医疗器材来。高苏麟二话没说,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就到最近的社区医院借来了听诊器和血压计,并买来速效救心丸。
在120到了现场之后,两人还都不放心,于是跟着急救车到了中大医院。老人的妹妹此时发现事发仓促,身边只带了600元钱。高苏麟看见了,从银行卡里取了700元,加上钱包里的100元,一起塞给了她。老人的妹妹还没缓过神来,高苏麟就跨进了电梯离开了现场。这才有了后来寻人的一幕。
在被媒体报道之后,网友们齐齐点赞他们是“最美医生”“最帅救人医生”“马路天使”。因为这场“意外”,陈红武、高苏麟两位医生,被授予“感动南京”2012年度人物、第十一届“南京好市民”、入选“中国好人榜”“江苏好人榜”等荣誉称号。颁奖词中肯定了两人在“彭宇案”之后仍然见义勇为的行为所传播的正能量。
高苏麟被授予“感动南京”2012年度人物。
救人时,当时年仅24岁的高苏麟才出校门没多久,还是省人医的实习医生。
高苏麟家五代行医,他学医穿上白大褂再正常不过。路边救人把他这个“小透明”一下推到了媒体的“镁光灯”下,热度过去之后,高苏麟曾说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变化,他依旧是每天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好。在正式进入省人医之后,他成了消化内镜中心的麻醉医生。
一周多之前,高苏麟曾说自己“牙疼”,之后迅速发展为败血症,并发多器官衰竭。高苏麟的病情一直牵动着医院同事的心,还有许多医护人员自发为其捐款。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次“奇迹”没有出现,在ICU中抢救一周之后,高苏麟医生因感染恶化,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于昨天凌晨不幸去世。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许多医院同事纷纷表达了惋惜和哀悼之情。“世上最大的哀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从上周五到这周五,他牵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太难过!我们这么努力都留不住他。”
在高苏麟“红”了之后,有位麻醉科的同事曾经记录过与高苏麟的对话。该名同事在文中说,说起高苏麟,他印象中最深刻的还是他给一位加拿大患者进行麻醉的全程英语解说及对患者的安抚,高苏麟熟练的英语口语和对患者的热心、耐心与真诚让他佩服不已!在他看来,路边救人再正常不过,因为他本身一直就是一个热情而又待人真诚的小兄弟。
在高苏麟遗憾离世之后,同事们也纷纷表达了对这位阳光小伙的惋惜与怀念:
“世事无常,难以接受,一位心地特别善良、乐于助人,处处为别人照相的年轻医生就这样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没见过你有不开心的时候,每次见到你都是那么阳光、热情、胃镜室的同事、患者对你的评价都特别高,一位非常优秀的麻醉师,对每一位病人都尽心尽责。”
“脑海里一直浮现着他推着床飞奔在胃镜室走廊,一边亲切地大呼:小心脚下,小心腿……”
“从昨夜得知消息,我到现在都不想承认这个事实。但是,你确确实实是走了!孩子,你短暂的生命里有掌声,在那边,好好照顾自己!”
……
获救老人的亲属事后专门到医院还钱给高苏麟。
我们记得,5年前的那天,你和同事义伸援手,急救路边突发心脏病的老人。
我们记得,在媒体和网络的赞誉面前,你说这是一个医生的本能和天职。
我们记得,在“感动南京”2012年度颁奖礼上,你曾说过荣誉越大,责任越大。
昨天,当噩耗传来,同事们痛惜,网友们也纷纷留言悼念。
我们铭记,当然因为你是一个出色的医生,一位非常优秀的麻醉师,对每一位病人都尽心尽责。在医患关系的负面消息时有出现的今天,你和一众尽心尽责的医生一起,诠释着“医德”的真正内涵。
我们铭记,更因为你为我们所有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相比与屡屡见诸报端的“不敢救、不敢扶”,你和同事的义举就像一阵春风,让我们有勇气“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们铭记,不只因你治疗病患,更因你医治了现实之痛。
愿,一路走好。
来源|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彦、周茂川
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