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812
个与众不同的人
梳着一头利落的小辫,身穿随性的白色T恤,微笑的时候嘴角扬起一个帅气的弧度,50多岁的陈敏正看起来完全不像一个60后。
提起他的名字,你或许觉得有些陌生。但他经手造型的电视剧,却曾经承包过各大卫视台的黄金档,引爆一轮轮对影视剧审美的讨论。《芈月传》、《武媚娘》、《甄嬛传》…
他就像手持魔杖点石成金的神奇“魔法师”,将我们引至美炸的光影世界。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张艺谋即将上映的新片《影》造型设计请的,也是他。
难能可贵的是,金像奖拿到手软,被称作角色造型界的大咖,“国民潮叔”陈敏正,每回面对赞誉都会摆摆手:“我一直把自己当做一张白纸,在一个新的题材面前,我永远都是一个学生。”
整整81秒,
没有浩瀚的大场面,
没有富丽堂皇,
没有鲜艳和热闹,
看完《影》的预告片,
很多人纳闷:
张艺谋的风格怎么变了?
《影》剧照
曾经,老谋子的电影美学是宏大为美,比如万箭齐发的冲击,千军破阵的热闹,万众齐呼的震撼,要说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色彩,《英雄》中浓墨重彩被他用到了极致。
而今,竹林、灯火、太极......
水墨风加上高级灰,黑与白光影交错,《影》看上去就
像一部写意的文艺武侠片。
三国乱世的人性秘密就隐匿在这些化繁为简的镜头里,完全打破了以往张艺谋式的电影美学。
却也有人说,
从里边看到了68岁张艺谋对电影的本心,
那股子舍我其谁的霸气似乎在诉说着:
“我老谋子又江湖归来了。”
而能在张艺谋转变风格时
能明白他想要的是什么,
又有本事把电影欲表达的“魂”
通过视觉传达留住,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的人,
那便是这部电影背后的角色造型师
陈敏正
。
被封为国民潮叔的陈敏正,一直低调且神秘
提起他的作品,你肯定不会陌生。
无论女演员,还是男演员,
经他的手造型之后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武媚娘传奇》中的武则天,
犹如从画中走出的女子,
剧热播的时候范冰冰的造型
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对象。
从《芈月传》到《甄嬛传》,
有段时间人们被孙俪的一颦一笑,
一嗔一怒刷屏,
秘密就藏在陈敏正亲手打造的魔法里。
《芈月传》《甄嬛传》里的孙俪
还有《武神赵子龙》里的赵子龙,
《秦时丽人明月心》里的嬴政,
新版《水浒》里潮爆了的梁山好汉......
原本历史中尘封的人物,
变得时尚有型,令人过目不忘,
除了演员本身的原因外,角色造型也加分不少。
对,这些角色的造型设计都出自同一人之手,那就是陈敏正。
总能把影视剧中的角色通过服饰和造型演绎得美而又恰如其分,曾多次拿下化妆界的金像奖的他,能靠着一双巧手征服张艺谋也在情理之中。
尽管已经年过五十,身上却没一丝油腻中年的感觉。梳着利落的小辫,即使穿着普通的休闲装,第一眼看到陈敏正,那股子扑面而来的气质,使你的脑海浮现出一个字:潮。
算起来,跟服装造型已经打了36年交道,但其实最初的陈敏正从事的并非这个工作。
1970年到1974年那会儿,陈敏正在剧团做舞蹈演员,他管自己叫“悲催的伴舞者”,1974年,因为一场大病他暂时告别了舞台。
或许是天生与艺术有缘,1976年复出以后,他十分偶然地学起了化妆。
事情是这样的,当陈敏正还是个演员的时候,他经常给自己画,旁人看他一个山东糙汉子,化妆竟有模有样,就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请他帮忙给自己画,化妆老师发现他是一人才,就把他强制“挖角”到了化妆组。
那个年代的人身上总有股子刻苦劲儿,心态也很淳朴:“我一直把自己当做一张白纸。”
虽然是转行了,但拥有一双纤细的手指,凭借对美天生的敏感,加上后期的努力,在需要心思细腻的化妆造型这条职业道路上,身为男人的陈敏正居然走得很稳。
后来成为化妆造型师的陈敏正
陈敏正先是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电影化妆专业深造,又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师从李遵训,1982年,他开始跟拍《水浒》系列,正式跨入影视服装造型这个行当。
“在那个年代,电影选演员很有意思,并不是看谁有名气就去找谁,而是先由化妆师根据历史、传说的记载,将所要拍摄的人物画出一个草图,交给导演看,导演拍板之后就根据草图去寻找合适的演员,谁比较像,就挑谁。”
可想而知化妆师的重要性,作为影视角色的视觉呈现担当,陈敏正清楚地知道,要让观众挑不出毛病,细节很关键。
2013年,为了做好电影《西藏天空》的服装造型
,
陈敏正专门去西藏体验本地生活,跟当地人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研究他们穿的衣服,发型,甚至脸上的高原红,直到“门儿清”之后才敢底气十足地着手做造型。
比如藏袍里有一种带有横条和斑点的袍子,基本影视剧做西藏人的服饰时就会把这个元素做进去,实际上,陈敏正通过和当地人聊天之后,发现这两种元素是已婚的象征,如果未婚的姑娘穿上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恰好,在《西藏天空》里有个未婚姑娘,在做服装的时候,陈敏正就把斑点、横条替换成了别的藏饰,拿着衣裳去问了问当地人的意见,对方说没问题才放心给演员穿上。
《西藏天空》剧照
为了营造出真实感,陈敏正绝不会放纵自己忽略掉任何一个细节,即使这个细节是发丝的柔软度。
拍摄《辛亥革命》时,当时扮演孙中山的演员赵文瑄是北方人,头发天然有些硬,还有点自来卷,而孙中山是广东人,头发细软。
为了效果逼真,在做造型的时候,陈敏正细细地将孙中山的头发撩起来,剪薄,再软化和拉直,一层一层地吹,逐一定型... ...
赵文瑄饰演的孙中山
在拍清宫戏之前,他会把贝托鲁奇的经典电影《末代皇帝》看一遍,从中汲取细节方面的灵感,他明白,观众不傻,用心还是马虎应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陈敏正的严谨和对细节的看重,并不等同于死守陈规,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他会加入自己的新东西,有时候这种改变甚至是颠覆性的。而这,都是在接触新的题材时获得的经验。
而要说他的代表作,总绕不过《甄嬛传》。
陈敏正担任《甄嬛传》角色化妆造型师
第一次为角色做造型设计的时候,他参考了很多清宫照片、绘画,但因过于追求原型,当他拿着设计问剧组的人时,答案一致认为:枯燥,不好看。
他突然觉得:
“影视剧的化妆和造型,除了借鉴历史原型,大众审美观也是要考虑的。
陈敏正为演员试戴设计好的头饰
于是,第二次他的胆子就大了些。
谁规定小主们的发型、头饰不能改的?历史原型太单一了,改!
比如宫女的槿汐按照历史只能顶一个发包,可从现代人的审美看,实在太单调了,于是他在旁边又加了个垂到耳边的发包,再点缀上饰品,人物立马生动起来。
左边是
槿汐
头饰数量少显得呆板,改!
金、银、点翠、塑料花……统统用起来,尤其是中国传统的点翠,这种饰品因为拥有繁复的花纹,还需点缀上翠鸟的羽毛,因此,在许多剧组因费时费钱很少被使用。
但陈敏正是出了名的完美主义者,所以才有了《
甄嬛传
》里小主们头上的靓丽风景,尤其以华妃蓝色点翠装“最华贵”。
华妃之所以任性,从她头上满满当当的点翠也可以窥见一斑,对宫里的女人来说,这是地位的象征~
传统清代戏旗头板看上去都差不多,太过刻板,改!
于是有了荧幕上多变的旗头板,以前的清宫剧里也没这么多花样啊?陈敏正的解释倒是简单:“如果换做是你,每天头上顶着个大头套转来转去,多累啊,皇上又不是每天都能碰见。所以我们就给小主们做了好多小的旗头板。”
其实,陈敏正为此专门去查阅慈禧太后留下来的老照片,发现她的旗头板也是花样很多,大小不一的。每一步设计都不是凭空想象,在革新的基础上,永远尊重历史,
人品大于作品,
这是陈敏正创作坚持的底线。
《甄嬛传》里的旗头板
除此之外,陈敏正认为,随着人物的成长妆容和配饰也应发生微妙变化,这样使得观众带入感比较强,不会视觉疲劳。
“比如甄嬛刚进宫时眼睛是圆的,不用唇彩,只抹一层淡淡的唇油,到后面眼睛慢慢变得狭长,唇色也成了‘国旗红’,头饰颜色从粉蓝变成紫色,设计和用色都以性格变化为依据。”
正因为陈敏正对于影视剧审美的独特看法,才我们看到了不同时期丰富而立体,有血有肉的甄嬛。当年,甄嬛火得一塌糊涂,如今在暑期档的卫视台依然能看到重播。
光从打扮上,就可以看到人物阅历的变化,让角色立马有了纵深感
之后,《芈月传》里风格多变的造型,
让陈敏正拿下一举拿下化妆界金像奖。
《武媚娘传奇》里,
范冰冰告别金锁丫头的身份,
以“女皇”姿态再度进军荧幕,
260套服饰换下来,
连日本网友都说她美得惊为天人。
陈敏正的才华还征服了老谋子,
2008年,他被邀请担任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服装造型师,
而今年,他再度与张艺谋触电,
担任新片《影》的服装造型设计师。
不过,最让他印象深刻是那回,韩国天团“少女时代”的允儿出演《武神赵子龙》。“韩国的服装造型水平摆在那里,给允儿试妆时她公司的人提心吊胆,生怕中国的造型设计把允儿丑化了。”
结果,等到允儿从化妆间出来,恰到好处的妆容配上白色男装,英气之中带着妩媚,
引得一帮韩国人不禁哇、哇地赞叹。
陈敏正一脸自豪,“
什么感受呢?特有
成就感,就觉得自己跟明星差不多,中国的设计不比他们差。”
《武神赵子龙》允儿剧照
然而,对于美这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难免存在争议性的时刻。
比如武媚娘传奇里看似“尺度超大”的服装,很多观众纳闷:
唐代女人日常真以“袒胸装”行走吗?
《武媚娘传奇》里的袒胸装曾备受争议
陈敏正仔细考证过,
盛唐时期只有贵族女性才能穿袒胸装,
永泰公主墓地的壁画上的
宫廷女官和
敦煌莫高窟的
彩塑菩萨
穿着就是这种风格的服装。
这样看来,
范冰冰
的
着装是符合那个时代的。
敦煌壁画
《新版水浒》里,
史上最潮的梁山好汉
更是引起了网友们的大讨论,
“燕青,大波浪卷的发型加现代围巾,
古代竟然有如此潮的帅哥!”
“这部剧里人人都有文身,
连店小二都有……
这靠谱不?
”
《新版水浒》燕青的定妆照,围脖,卷发,文身......这些元素居然在梁山好汉的身上出现了
陈敏正无奈地说:
“其实呢,围巾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着装,在历史应该是腰巾,天冷了会把腰巾扎到脖子上、头上。
至于披头发在古代是很自然的,文身也不是现代才有的,如果知道这个知识,网友也就见怪不怪了。”
无论怎样,就像陈敏正经常挂在嘴上说的,“人品大于作品。”
每次设计都有据可考,
如此,至少面对任何一个经手的角色都能做到无愧于心,争议也权当是过眼烟云了......
原来,古代的人也很潮,会文身呀,涨姿势了
从1976年至今,跟化妆造型打交道40多年,这个山东潮叔获奖无数,是业内的泰斗级人物,张艺谋导演也被他一双巧手折服,跟他合作了好多回。
按理说,搞艺术的大多有种生人勿近的清高,陈敏正却接地气得很。
经常有人管他叫“大咖”,但大叔总会摆摆手,“没有大咖,没有大咖,造型师不过是按照导演要求做一顿大餐的掌勺人。”
工作状态里的陈敏正
从生活爱好看,他似乎还蛮符合60后的特征,他平日里爱喝茶,爱抽烟斗,出门习惯带个包,里面装上十个八个烟斗,到地儿坐定后就掏出来摆一排,挨个倒腾。
但一遇到工作,他整个人的年轻感就凸显出来了。
每当一个新的造型出来,他都会问问导演、演员、助手等身边人的意见,他说,
“面对新的一个题材时,我永远都只是一个学生。”
工作状态里的陈敏正
性格上温润如玉,他设计的古装作品曾被无数网店抄袭,连网友都看不过去了,替他抱不平,他却一脸笑意:
“哎呀,没事,借鉴就借鉴吧,就当是一种文化传承了。”
与陈敏正而言,造型设计没那么悬乎,美,是一件很日常的事情。
比如,他会指着手边不起眼的盆栽对你说:“上紫下绿,我觉得挺好看,如果变成衣服的配色相信也会很好看。”
哪怕是一盒抽纸,都能成为他的灵感之源:“不要小瞧这纸的包装,渐变的绿色做成衣服也好看。”
我们每个人此生都会与某种职业相伴,在追逐荣耀的过程中,最难得的是,无论登上多高的神坛,却能永远坚守本心,随时归零。就像陈敏正,他活成了真正的艺术大师。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部分源自微博@陈敏正CMZ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部分资料参考自:
百度百科:陈敏正、
视频《人品大于作品》
图片之家:《
造型师陈敏正:担得起赞誉 受得住压力
》
扬子晚报:《陈敏正:小主妆容参考国画》
中国电视制片协会:《十佳专访 | 陈敏正:创作者每天都在面对新的题材》
http://news.tuxi.com.cn/viewtt/q/20171205G0LCMB00.html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QxOTM2ODYw.html
http://ent.qq.com/a/20161108/000280.htm
https://3g.163.com/ent/article/BACRU3JK00032DGD.html#adaptation=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