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
来自微信公众号:益美传媒
微信公众号ID:YeeMedia
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进入大城市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答案必然是,住房啊!
租房?Too young too simple,你一定是没吃过租房的苦。涨房租,那算是轻的,寒冬半夜被房东通知即刻搬家才是最要命的。
痛下决心,买房!举全家之力凑个首付,还只能在四环五环六环外落脚,等待的是日常动辄2-3个小时的通勤时间,以及漫漫二三十年的还款期。
这种情况并非中国特有。在泰国首都曼谷,有一位从泰国北部来的小伙子Jon Jandai,大学毕业后在曼谷努力工作了7年。
但他发现不论自己多么努力工作,赚的钱仅仅够温饱,如果想要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他还得还上30年的贷款。。。
可在他记忆中,小时候村里人根本没有这么忙,为什么那时候大家活的那么轻松自在,现在自己这么努力工作,好像过得还不如从前?
Jandai决定离开曼谷,回到自己的老家,试着重新过上田园生活。
01
▼
从买不起房到不知道选哪个房子睡
他只做了这件事
在城市里连首付也凑不到的Jandai,没想到现在自己“最大的烦恼”居然是今天该在哪个房子里睡?
回泰北后,Jandai决定重拾传统工艺,用泥土和森林里的木材盖房子。每天从早上5点盖到早上7点,三个月之后,他就有了第一座房子。
Jandai自己都被吓到了,没想到盖一座房子原来这么简单!他开始疯狂盖房子,主要采用泥土的附近的木材、竹子,还对装饰和装修颇有研究:
▲虽说是土房子,但是设计装修一点也不土哦!
许多人都很好奇Jandai是怎么盖房子的,于是他便开始举办各种研讨会,教大家如何用身边的材料搭一所又快又好的房子。
Jandai的课越来越受欢迎,甚至有不少外国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小乡村,只为了向他学习如何自力更生,过上可持续生活。
02
▼
收获跨国爱情
一起开创PUN PUN
2001年的一天,课堂上多了一名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大学生Peggy,她对Jandai的授课内容很感兴趣,也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大学毕业后,Peggy又返回了这个小乡村。
▲Peggy Reents
国籍和年龄都没能阻挡这对志趣相投、相互欣赏的人儿,在2003年,Jandai和Peggy幸福地结婚啦~!
结婚当年,他们一起在清迈以北30英里的Ban Mae Jo小村庄买下了一片土地,也就是后来的PUN PUN 农场。
▲田园里的美好时光
在泰语中,第一个Pun指“千”,第二个Pun为“不同种类”,合起来的含义就是有上千种不同种类(种子)的有机农场。
如果你问Jandai为什么对种子这么情有独钟?他会说:
种子就是食物,而食物就是生命;没有种子,就没有生命;没有种子,就没有自由;没有种子,就没有幸福;没有食物,你的生命就要依赖其他人。
Pun Pun会想办法搜集世界各地的稀有植物种子,进行新一轮的培育和保种,延缓植物物种灭绝危机。
从一开始,夫妇俩就希望Pun Pun能成为一个示范点,将有机植物和生活方式推广给更多普通农民,或是任何对此感兴趣的人。让他们看一次就能学会,可以回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实践。
PUN PUN所在的土地曾经是森林,但它在被成片砍伐后,只种了玉米,长期单一种植造成土壤退化,越来越贫瘠以至于被遗弃了。除了山边还剩下几棵小芒果树外,几乎是寸草不生。
夫妇两只能依靠自己,一切从0开始。
他们先在下山的线路上种植香蕉树以便建立有机物质,并防止更多的土壤侵蚀。之后他们在香蕉树之间种植了水果和其他草药食品。
从农场里动物那里收集来的粪便在堆肥发酵后,都变成了营养丰富的液体肥料。他们还通过梯田式的分布来蓄水和灌溉,整个农场的生态逐渐进入了良性循环。
在农场初步建设阶段,夫妇俩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地工作。但是看着整个农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搭建起来,土地从贫瘠到郁郁葱葱,内心总是充满着喜悦,即使身体疲惫依然干劲十足。
他们种了各种蔬菜花果,想吃什么种什么,喜欢什么花种什么花。
泰国的热带气候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Jandai的菜园里有30多种蔬菜,每天只需要花费15分钟打理菜园,菜园里就可以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给一家六口人提供充足、新鲜、有机的青菜。
甚至这些菜家里人都吃不完,送给邻居一些,拿去市集上卖,还能增加家庭收入。
他还挖了两个小鱼塘,什么时候想吃就直接现捞现杀,保证每条都是超级健康新鲜的活鱼!别小看这两个鱼塘,有了它们,家里再也没买过一条鱼。
至于主食大米,只需要一个月播种一个月收割,一年轻轻松松就能获得4000KG质量上乘的大米,足够喂饱全家人了。
之后他们又开始搭建社区活动中心,同时也是学习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都可以在这里分享、学习关于可持续生活、有机农业等等相关的知识。
在夫妇的泰英双语宣传下,Pun Pun农场很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升级版“农家乐”和有机作物、可持续生活实践基地。
03
▼
建房子是男性专利?呵呵哒
Pun Pun 农场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不远万里也要来农场参观学习。其中有部分人不满足于来上一两节课,而是希望能在这里生活上一段时间。
于是Pun Pun逐渐形成了一个20人左右的小型社区。许多家庭包括孩子都住在一起,家庭教育应运而生。
如今大部分学校教育偏重理论,而且对于自然,它们常常是具有破坏性的:
如果你学习农业,必须要接触到各种“杀虫剂”“除草剂”,如果你学习建筑,要掘地三尺再插上各种钢筋混凝土...
然而在这里,你有足够多的机会参与各项建设和实践活动,而且都是对环境很友善的。Jandai的儿子9岁时就开始参与建造房屋。
▲参与工作坊的年轻人们正在学习如何通过协力合作来修建一个土屋。摄影 | 周娅
Jandai在接受泰国新生活基金会采访时说:
我们为30个孩子10岁左右的孩子, 建造了一所儿童学校。一开始学校只有竹子做的屋顶,我们一起把其他地方建好后,就成了他们的教室。
我们建造的时候,孩子们都在旁边跟着学习,仅仅一个月后,他们也建造出了一座建筑。所以,类似这样的实践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还有许许多多的泰国山区女性,她们常年被灌输“女性是柔弱的,建筑这些事情是男性才能做的”。但是当她们真的开始一点一点去实践,才发现没有他人说的那么难。
这对她们而言是一项全新的赋能,完全改变了她们的生活。不少农村女性以前认为自己除了生孩子带孩子做不了什么别的事。
但是在她们成功建房后,她们会发自内心地变自信,觉得自己可以勇敢尝试任何事情了,变得更加果敢和强大。
慢慢的,Jandai的理念和事迹在facebook上吸引了一大群志愿者。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却自愿到 Pun Pun 农场劳作帮忙。
▲来自世界各地的好学青年齐心协力盖土房
没干过农活不懂咋下手?没事,Jandai叔叔亲自教你!
干完活了就可以等着吃饭了嘛?并不!饿了就自己动手!
闲暇时,志愿者们会呆在农场里看书,或者坐在一起听Jon分享故事。
再或者,就约上几个当地的新朋友,一起去瀑布下来个透心凉!在 Pun Pun 农场,仿佛每朵花都是有故事的,每片叶子,都是有情怀的。
Pun Pun目前还经营了两家素食餐馆,餐馆里所有菜品都尽可能使用当地的有机农产品。其中Santitham餐厅还设有有机商店空间,主要出售当地村民的产品和产品。
如果你只是想来短期旅行参观的话一定不要错过,来榕树下享用一餐健康的传统泰国美食吧!
▲都是用农场里的有机蔬菜做的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