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少数派
少数派帮你更好地运用数字产品,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能源汽车评论  ·  誓死不国产的“日系车之王”,16年后终于低头了? ·  昨天  
新能源汽车评论  ·  誓死不国产的“日系车之王”,16年后终于低头了? ·  昨天  
小新说车  ·  它一发布,BBA想骂娘 ·  昨天  
汽车金融大全APP  ·  一种超级好的扣划方式来了 ·  昨天  
镇江发布  ·  定了!买这些车型,减免购置税→ ·  2 天前  
镇江发布  ·  定了!买这些车型,减免购置税→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少数派

取舍有道——小鹏 MONA M03 体验分享

少数派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汽车  · 2025-02-21 12:2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小鹏汽车MONA M03车型的体验和评价的总结,包括车型概况、选择原因、补能、驾驶感受、空间、座舱体验、辅助驾驶等方面的详细分析。文章还包含了对购车决策的思考和对新能源电动车未来的展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车型概况

包括购买车型的价格、配置、活动优惠等信息。

关键观点2: 选择原因

分析了作者选择MONA M03车型的原因,包括个人需求、预算、品牌等。

关键观点3: 补能

介绍了MONA M03的充电性能和能耗情况,包括充电速度、续航表现、充电策略等。

关键观点4: 驾驶感受

作者对MONA M03的驾驶体验进行了评价,包括操控性、舒适性、车身尺寸的影响等。

关键观点5: 空间

分析了车内空间和储物空间的表现,以及乘坐舒适度等。

关键观点6: 座舱体验

介绍了MONA M03的智能配置和座舱设计,包括中控屏、仪表盘、车机系统等。

关键观点7: 辅助驾驶

作者对MONA M03的辅助驾驶功能进行了评价,包括自动驾驶、泊车功能等。

关键观点8: 购车决策的思考

作者对于购车决策的思考,包括对车辆实际需求的思考和对未来汽车发展的展望。

关键观点9: 新能源电动车未来的展望

作者对未来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包括技术进步、市场竞争、法规完善等方面的预测和建议。


正文

编注 :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的优质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历经 98 天的漫长等待,我终于迎来了小鹏 MONA M03。说实话,等待的前几周,我曾无数次想要退订,但随着时间推移,心态逐渐平和,甚至一度淡忘了这款车的模样。虽然交付时间远超预期,但最终还是耐心等到了这一天。
首先抛出结论,作为小鹏汽车的翻身之作,M03 值得推荐。至于它是否是同级别最佳选择,确实还有待商榷,且下面听详细分解。
车型概况
我购买的是「620 超长续航」版本,售价 129800 RMB,在 9 月 28 日锁单,参加了以下活动:
  • 99 元抵扣 3000 元意向金

  • 限时赠送 8000 积分(10 积分 = 1 元,下同)

  • 赠送 PSS18 扬声器,天幕遮阳帘,脚垫,3M 玻璃贴膜(为了方便转籍,还没贴)

  • 8 周等待礼包(雨伞 + 5000 积分)

  • 12 周等待礼包(腰靠* 4,商城售价 169 元)

  • 延期补偿积分 5 天 (1500 积分/天,共 7500 积分)

  • 验车座椅瑕疵 (2000 积分)

  • 提车小熊

比较重要的一些纸面数据:
  • 长宽高:4780/1896/1445 (mm)

  • 磷酸铁锂电池 62.2 kWh,400V 平台

  • 前驱单电机,160kW,零百加速 7.4s

  • 全系标配 L2 级别辅助驾驶,自动泊车

  • 前排座椅 通风 / 加热(620 及 580 Max 版本)

  • 8155P 车机芯片

  • 后轮非独立悬挂

  • 后排无中央扶手,无热泵空调,无外放电

最终花销
由于非北京指标,及名下没有旧车,也懒得麻烦父母帮忙过户,所以最终落地价,126,899 + 4500(保险)= 131399,目前能以这个价格买到一款新势力品牌,电池容量尚可的新能源汽车,我是基本满意的。
为什么选择了 MONA M03?
不知不觉也参加工作一年半了,虽身处公共交通资源丰富的一线城市北京,随处都能打到车,但是我工作及生活位于北京的 5.75 环,每次打车动辄都要花费三四十元,且距离地铁较远,地广人稀,并不怎么拥堵,思来想去拥有一辆车能极大地提升生活的幸福感(终于明白美国人民为什么人手一辆车了),于是从 2024 年 9 月份开始着手准备购车过冬。
蓝色小圆点就是我工作及居住的地方,真跟北京没啥关系
我个人是一个十足的汽车爱好者,自幼开始阅读各类汽车杂志,高考时报考的全是汽车大类专业,但却阴错阳差地被调剂到了计算机专业,不过也幸亏是乘上了计算机的东风,在互联网经济衰落的时代进入了大模型行业,也算保住了饭碗,要是真进入了传统汽车行业,想必目前的日子并没有那么好过。
作为第一辆个人座驾,我的用车需求主要集中在:
  • 城市日常通勤,每日 50km;
  • 近郊周边游,200km 以内;
  • 节假日返乡,单程约 120 公里。
预计年行驶里程将超过 2 万公里。考虑到家中已有燃油车,且这辆车主要用于短途驾驶,使用时间也不会太长,待新能源发展稳定更换家庭用车,因此将预算定在 10 万元作用的新能源车型。
备选车型如下:
  • 大众 id3 聪明版;
  • 大众 id4 cross / id4x;
  • 大众高尔夫 8 Rline;
  • 秦 L / 宋 L dmi;
  • 海豹 06 GT;
  • 特斯拉 model3 焕新版;
  • 领克 z20 等……
最后,综合考虑性价比及女朋友一眼看中的情况下,下订了 MONA M03,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在 2025 年 1 月 4 号完成了提车,提车流程简单规整,验车,刷卡,开票,买保险,拍照,一气呵成,与朋友一起蹭了一顿小鹏的盒饭就溜了。
连鲜花都没有,果然是性价比到了极致
蹭顿饭是必须的,一人提车,四人蹭饭,还有酸奶
不知不觉,距离提车已经过去了一个月,MONA M03 也不负众望,行驶里程来到了 2500km,下面聊聊用车感受,总结就是小鹏作为新势力,依靠之前的一些积累,做了部分取舍,有些超过同级的亮点配置,下面展开讲讲。

补能

作为 400V 架构的纯电动汽车,MONA M03 的充电性能略显平庸。从 20% 充满大约需要 1 小时,官方数据显示 30%-80% 的充电时间为 26 分钟。在小鹏 S4 超充桩上,最高充电功率可达 92kW,但大多数情况下维持在 60kW 左右。小区内虽有充电桩,但速度慢且价格较高,仅适合应急使用。
基于这样的充电表现,冬季长途高速行驶并不现实,不过周末环京短途游玩尚能应付。目前我的充电策略是:周末在超充桩充满,周中利用午休时间在单位附近补充一次电量,每周共充电两次。为了避免续航焦虑,我会在电量降至 20% 之前就开始寻找充电桩。这样的用车节奏,暂时还未遇到明显的续航压力。
大部分时候的充电功率为 60kw
满电续航 496km
经过统计,我的充电记录如下图所显示,目前全部使用商业充电站充电,虽然比家用充电费用高不少,但平均每公里电费支出为 0.17 元,与燃油车相比仍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目前的充电频率大概是 3 天一次

能耗

小鹏为 MONA M03 标注了 620 公里的续航里程(基于 62.2kWh 电池),这意味着百公里电耗需达到 10kWh,这个数字在实际使用中几乎难以实现。在北京冬季,日常通勤的电耗约为 20kWh/百公里,其中空调(设定 22 度)就占用了约 30% 的能耗,没有热泵空调的确会让冬季的续航打折进一步上升。不过在高速路段,开启辅助驾驶后最优情况下可达到 12kWh/百公里的能耗水平。综合来看,北方冬季的实际续航约为 300 公里。
春节期间,我将车开回张家口老家进行了极寒测试。当地气温普遍在零下 10 度,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达零下 20 度。但续航表现出乎意料,并未出现相较北京进一步的明显衰减。但充电性能受到了明显影响,60kW/120kW 的充电桩实际功率仅能达到 35kW 左右,这很可能是由电池温度过低导致的。
在老家的充电体验也与北京明显不同。虽然小县城已有多个充电站,但价格普遍偏高,在 1.5-1.9 元/度之间。不过我意外发现蔚来的超充桩价格实惠许多,午间电价仅 1 元左右,在众多充电品牌中显得格外亲民。有趣的是,在蔚来超充站充电期间,却未曾遇到任何一辆蔚来车型,可能动辄 30w+ 的车辆售价对于老家人还是太高了。
综合能耗
在国道上开出的最低功耗

驾驶

在等待 MONA 期间,我在一嗨上租借了两个月的高尔夫 8。这款经典德系车在城市中展现出极佳的掌控感和便利性,驾驶乐趣十足。但不得不承认,若仅论作为交通工具的便捷性,电动车确实更胜一筹。MONA 那迅捷且线性的电门响应,带来了超越燃油车的加速体验。
这款车采用非独立后悬架的设计确实饱受争议,我也希望厂家能够投入更多成本升级为独立悬架。不过,得益于出色的底盘调校,日常驾驶并未带来明显不适。由于电池的存在,我在通过路况不佳的路段时会适当放慢车速。唯一的不足是,当后轮通过高度不一的沟坎时会有明显震感。总的来说,MONA 的电门和悬架调校偏向舒适家用,而且动能回收系统可以完全关闭,进一步提升驾驶舒适度。
然而,这并不是一台精致小巧的都市代步车。4.7 米的车身长度在北京这样停车困难、易拥堵的城市里,机动性确实略显不足。
对比 Model 3,甚至还稍微大一点
儿时的梦想高尔夫,到现在却只能成为心中的白月光

空间

关于乘坐空间,如果您身高超过 175 厘米且经常需要使用第二排座椅,可能需要慎重考虑 MONA。由于车辆本身姿态较低,加上电池包的设计进一步压缩了车内空间,虽然前排座椅调整到正常位置时后排不会显得拥挤,但也仅剩一拳半左右的膝部空间。对我这样 170 厘米的乘客来说倒是足够,但个子高的乘客可能会觉得头部空间略显局促。后排虽然没有配备中央扶手,但得益于纯平的地台设计,中间位置临时乘坐也不会太过别扭。
储物空间是 MONA 的一大亮点。车内各处都设计了实用的收纳区域,尤其是中央杯架下方还藏有一处大容量储物空间。后备箱虽然高度不高,但纵向空间充裕,装载能力在同级别中表现出色,后排放倒可以变成床车,享受堪比 suv 的露营体验(但是没有外放电),电动尾门的配备也让日常使用更加便利。

座舱体验

MONA 的智能配置确实全面对标特斯拉 Model 3,同样采用了单一中控屏的设计,并取消了仪表盘。虽然这种设计目前没有查到相关法规的强制约束,但需要驾驶员将视线从前方转移来查看车速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认为,车企应该至少保留 HUD 或仪表盘其中之一,哪怕是提供选装。因此,提车后我立即用积分订购了原厂仪表屏,它可以显示车速、档位、导航、剩余续航以及轮胎胎压等关键信息,但是巨大的黑边也让这 599 的售价有些不值得。
导航地图界面确实同级优秀
方向盘师出特斯拉,只有两个波轮
车机系统区别于小鹏其他车型使用的「天玑」系统,功能相对精简但运行流畅。预装应用较少(比如我常用的小宇宙播客就未能预装),导航则采用了滴滴地图方案,界面动画简洁流畅,但偶尔会出现定位漂移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小鹏维持着每月一次的系统大版本更新。最近上线的哨兵模式虽然还不够完善(比如开启时,无法折叠后视镜),但在同级别中仍属领先水平。据悉,遥控泊车、实体钥匙等新功能也将陆续推出。
辅助驾驶
小鹏一直以科技公司的定位示人,其高阶辅助驾驶技术在国内确实位居第一梯队。MONA 作为 15 万价位段「唯一」具备高阶智驾的车型,确实颇具吸引力。然而,采用纯视觉方案并配备 Orin X 芯片的 MAX 版本至今仍未见交付迹象。考虑到这个价位区间的消费者更注重实用性配置,高阶智驾或许更适合留给 20 万以上的车型竞争。
PS:这篇文章拖了许久,马上比亚迪的高阶智驾将普及到秦 PLUS 级别的车型,我觉得 MAX 版本这道菜已经不用端上来了。
基础版 MONA 配备了 L2 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包含车道保持和自适应巡航功能。这套系统在高速公路或封闭环路上表现不俗,能有效缓解驾驶疲劳,当然这也已是该价位区间的标配功能,启停的顺滑程度还是比油车顺滑不少的。
全系标配的自动泊车功能在划线清晰的车位中可以正常使用,但操作流畅度与人工泊车相比仍有差距。由于响应速度较慢,最好在旁边没有其他车辆时使用,否则很可能在系统完成泊车前,车位就被他人抢先占据,也比较影响道路通行。
值得一提的是,MONA 在智能辅助变道和开门盲区检测方面别具匠心。不同于常见的后视镜集成方案,小鹏创新地将辅助变道提示与氛围灯相结合,提示效果更加直观,在同级别中可谓越级之作。
车型总结
对这辆车的整体体验,除了漫长的等待时间外,基本都在预期之上。作为小鹏重振旗鼓的关键产品,团队在几个方面都做出了明智的决策:
  • 大幅简化了产品线,将绝大部分配置纳入标配,版本差异仅限于智驾等级和电池容量的选择。对比小鹏以往繁琐的配置体系,这种改变无疑让购车决策变得简单明了。
  • 成本分配更加注重用户的直观体验。虽然在这个价位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但团队选择将重心放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和自动泊车等功能上,这些特性比底盘调教和悬挂系统带来的体验更容易被用户感知和认可。
  • 在保持新势力品牌优质服务的同时,通过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简化的购车流程打开了市场。全渠道统一定价不仅省去了奔波比价的麻烦,也让这个价位段的消费者能享受到新势力品牌特有的购车体验。而每月的 OTA 系统更新,则持续为车主带来新鲜的功能体验。
一些思考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些真正用车后才逐渐明晰的想法

我是否真的需要一辆车?

买车后,我的生活品质有了明显提升:不用在寒风中骑电动车赶地铁,也无需为抢高铁票回家发愁。出行变得随心所欲,大大减轻了旅途的疲惫感。车辆成为个人的私密空间,下班的临界点从进家提前到了上车,虽然随着收入增长,未来可以换更好的座驾,但年龄渐长,出游的热情和精力可能会减退,我与女朋友达成了共识,让行动发生在今天,而不是等以后。所以,与其宅在家刷手机,不如趁年轻多出去走走。相比买房这样的重大开支,购车是在北京低成本提升生活质量的明智之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