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他用相机捕捉了60年的冲突和文化巨变,80岁的久保田博二丝毫没有想要停下拍摄的意思。几十年以来,他一直忙于工作甚至没时间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但是他的脚步依然不曾停止。
那么谁是久保田博二?
他是玛格南里唯一的日本摄影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政治系。从1978年起的20多年中,先后来过中国50多次,并且拍摄了大量照片,在这期间还促成了当时新华社与柯达、富士胶片的合作。
久保田博二生于1939年,年幼的他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当时他的年纪还很小,但是战争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根据久保田博二回忆“我很庆幸在六岁的时候经历了那场世界大战,在童年时期经历这一切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曾亲眼目睹一架战斗机飞过来射击群众。在距离我一百米远的地方,三个渔夫被杀害。那是一段恐怖的经历,即使在战争结束差不多五年之后,我们还会受到食物短缺的饥饿之苦,但是我很庆幸我活了下来。”这也对之后他拍摄越战有很大的影响。
(图为二战美军空袭日本)
战后久保田博二就读于东京大学政治经济系,可以说也是当时的高材生,未来会有更多的工作可供选择。在1961年玛格南摄影师勒内·布里(René Burri),波特·格林(Burt Glinn)以及艾略特·厄韦特(Elliott Erwitt)去东京访问,而久保田以其出色的英语能力得以成为他们此次访问的向导。“那些人使我着迷,而且是他们让我有了成为摄影师的想法”他说。
《 决 定 性 瞬 间 》1952版本
艾略特·厄韦特作品
“……那些人使我着迷,而且是他们让我有了成为摄影师的想法……”
——久保田博二
之后为了感谢他,厄韦特(Erwitt)给了久保田一本亨利·卡蒂尔·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的《 决定性瞬间 》(The Decisive Moment) 。就是那本书以及之前他遇到的玛格南三人组,为久保田找到了职业的方向。
第二年,久保田博二大学毕业,在厄韦特支持下他购买了一台徕卡M3和一张飞往纽约的机票,当时他的身上仅仅只有有的500美元。最早在美国他面临很多问题,他甚至做过餐饮行业。“我没有亲戚,我的父亲也不会给我一分钱,所以最开始对我来说很艰难,但我还是对那充满期待。”他回忆道。
示威者在华盛顿纪念碑前唱歌以示抗议,1963
好在之后遇到了康奈尔·卡帕(Cornell Capa),久保田在他的麾下工作,康奈尔·卡帕是一个美籍匈牙利裔摄影师,也是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的弟弟。膝下无子女的卡帕把久保田博二视为义子,并且帮助他融入了美国的生活。
黑豹抗议,芝加哥,1969。黑豹党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个黑人左翼激进政党
成功的摄影师不是因为幸运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合适的地方。对于久保田博二来说也是一样,他在1963年被新闻周刊的朋友介绍去参加了一个民间游行。在那次游行中,他拍到了美国社会史上最重要的一瞬间,当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碑前的石阶上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时,久保田博二记录了人群中传出的一股股激动的、正义的力量。“我依靠直觉来感受重要的瞬间,而且知道自己正在见证历史的改写。我想这份工作也需要足够的运气。”
在1965年以前,久保田博二已能凭借摄影过上不错的生活。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东海岸,并没有很多亚裔聚集,因此久保田博二得以脱颖而出。但和许多摄影家试图融入环境不同的是,久保田博二巧妙地借用了自己是一个局外人的身份。
挥拳的青年
“在某些方面来说我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他说,“我得以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从黑人到3K党到美国土著,他们都愿意接受我,因为我是介于他们之间的另一人种。而且我身材瘦小,这使我看起来并无恶意。这就是为什么我得以遇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人。”我们发现久保田博二能得到陌生人的信任还源于他的另一个品质,那就是他那阳光般温暖和有感染力的性格,而且这种品质已经毋庸置疑地帮助他与被拍摄对象确立了一种亲密的关系。在1965年久保田加入了玛格南图片社,在他看来则就是他的家。
1968年,他重返日本,在美国的经历对久保田来说很重要,在国后的两年他拍摄了不少作品,同时也获得日本摄影界的认可,并被讲谈社授予当年的出版文化奖(Publishing Culture Award)。
西贡北部约100公里的春禄,越南,1970,摄于西贡沦陷之前
在1971年,久保田博二成为玛格南图片社的预备成员,一直到1983年才成为正式成员。在这期间他拍摄过越南战争,他搭乘了美国军事直升机,这使他能够深度记录这场冲突,他也一度成为了在越南最高薪酬的摄影家。但他常常纠结于他工作的本质。“这份工作能帮我赚到很多钱,但是我却常常感到愧疚,”他承认,“我从别人的苦难中赚钱,这使我感到非常不舒服。因此从那之后我决定再也不去任何地方拍摄战争和冲突的场面。我尊重那些战地摄影师的选择,但是于我而言选择拒绝。”
拍摄于中国河南宋陵田边的石像生
在1979年之后久保田和博二来到了中国,从此和中国结下了一段情缘,前前后后久保田在中国拍摄了7年,一共拍摄了20万张照片。你要知道那是一个胶片的时代,拍摄20万张照片绝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
久保田博二用他的视角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巨大的变动。和马克吕布不同的是久保田博二是一个日本人,他了解亚洲的文化,他用东方人的视角记录了这一切,他的照片承载这一种耐人寻味的东方美学。在他的作品中每一张作品都看似平淡,但又深入人心。在80年代初久保田在中国就办过两次摄影展,之后这些作品也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地展出,久保田博二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呈现给了世界人民的眼中。
辽宁,鞍山,中国,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