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3交通之声综合辽沈晚报、北方晨报、微博
版权归原组织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感冒发烧时吃了两片感冒药,因为有急事开车出门,怎知一不留神追尾了。如今,“开车不喝酒”已深入人心,但对于“药驾”的危害,大多数人却并不熟知。目前法规并没有“药驾”的明确界定,针对“药驾”的相关法规也属空白。在实际执法中,若因“药驾”引发事故,其处罚一般参照“毒驾”。
吃完感冒药开车追尾
近日天气变冷,鞍山市民小孙感冒发烧,“感冒已经两天了,当天稍微有点严重,因为有点事要出门,我吃了两片感冒药就出来了。”小孙说,由于发烧又吃了感冒药,出门的时候就感觉到有点眩晕。
“感冒都这样,我也没当回事。”小孙开着车就去办事了。
当他开车来到铁西区千山西路附近等信号的时候,小孙打了个瞌睡,直接追尾前面的车,“当时也没挂空挡,直接前进挡,不到啥时候我把刹车松了,就撞前面的车了。”小孙说起当时发生的事还有点蒙,还好他反应较快,没有造成大的事故。
“药驾”处罚参照“毒驾”
鞍山市交管局工作人员介绍,所谓“药驾”,是指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现象,由于这些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产生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很容易酿成祸患。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服用抗感冒类药物、抗抑郁焦虑药物、镇定安眠类药物、降压降糖类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类等药物后不要开车。
但碍于难以检测、没有明确法律标准,近年来“吃药开车”一直难以得到明确的处罚,交警往往只能给予善意提醒。在发生严重后果时,“参考毒驾”。
调查:七成司机吃药开过车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鞍山司机,其中有10位为出租车司机。
其中9位出租车司机表示都有过吃药开车的经历,“就是感冒了,自己也没当回事,吃了片药顶一顶就直接开车了。”
另外10位市民中,其中有5位市民有过吃药开车的经历,“我觉得吃药开车没啥事吧。”鞍山市民郭先生告诉记者。
而另外一位市民则表示,“我听说了,吃药容易造成药驾,特别危险。所以我如果吃药都是不开车的。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嘛。”
提醒:吃这几种药不要开车
鞍山市交管局提醒,这几类药物使用后不要开车。
如安定、氯丙嗪等,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后,常产生眩晕、嗜睡、肌无力、体位性低血压和反应性下降等副作用;更严重的是视力模糊、眼球震颤,驾车时因看不准前方道路上突然变化的情况,极易导致车祸发生。
如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等,晚上服用后能使人安睡,翌日还会有头晕目眩、乏力嗜睡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
如异丙嗪、非那根、扑尔敏、赛赓啶和安其敏等,因其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
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抗组织胺类药物,服后产生较多的副作用。驾驶员可改服不含组织胺成分的感冒药。
如丙咪嗪、多虑平等,常伴有疲乏嗜睡、视野不清、肌肉震颤、反应迟钝和体位性低血压等。若出现此种迹象,则应暂停驾车,就地休息,以求安全。
如利血平、可乐定、硝普钠、哌唑嗪和甲基多巴等,副作用广泛,如心血管方面有心悸、心绞痛和体位性低血压等;神经系统方面头痛、眩晕和嗜睡等;其他方面尚有视力模糊、手指颤抖和疲乏无力等。
长期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等,因毒害第八对脑神经,可出现头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颤抖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阿托品类生物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等,常见副作用为视物模糊和心悸;过量则出现焦躁、幻觉、谵妄和抽搐等中枢兴奋症状。此时应绝对避免出车。
防范:吃药能否驾车先问大夫
如果生病了必须服药驾车,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动表明身份:看病时主动表明“我是司机”,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普通常见感冒,最好选用中成药,或不含抗组胺药成分的,比如白加黑中的“白片”。
2、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驾驶者服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商品标签,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
3、不可超剂量用药:若自己买药,种类越少越好。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不得不吃的药,开车前减半量服用,等休息时再补足全量,或药效消除再开车上路。
记住:药驾后果和毒驾一样严重!吃药不开车,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同感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