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开平广播电视台
权威发布、服务本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公共DV现场  ·  没躲过初一!他在饭桌上被抓!女友懵了... ·  2 天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一架小型飞机在美国费城坠毁 已致6人死亡 ·  2 天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开平人,春节吃多了消化不良,可这样缓解→ ·  2 天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视频疯传!网友:这哥太帅了 ·  3 天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知名景点突发!2名中国公民遇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开平广播电视台

开平这些人和手艺,或将永远消失...再不看就没了

开平广播电视台  · 公众号  · 广东  · 2017-06-26 20:50

正文

那些年

开平大街小巷的老行当

曾是那样的不可或缺

而如今

岁月一页一页地翻过

已渐行渐远

这些民间手艺逐渐消失在开平人的视野中

成为了记忆最深处的怀念



那么这些正在消失的老手艺

你见过多少种呢?



开平灰雕是一种开平民间制作的艺术,起源于清代中叶、盛行于民国年间,如开平百合马降龙的庆临村,屋脊上都有灰雕,造型各异,色彩斑斓,形态优美,寓意深刻的灰雕,令人以为观止。


然而,随着传统建筑业的衰退、建筑材料的更新,灰雕这种技艺已经渐渐失去了市场。


过年过节时舞龙舞狮是开平人的传统。因此,制作精良的龙狮深受大众的欢迎喜爱,“金声狮鼓店”便是龙狮制作业的佼佼者。“金声狮鼓店”主要制作的狮子、龙、狮鼓三大系列产品有六十多个品种,制作工艺属于南狮流派。产品过半出口经销,深受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台醒狮队的钟爱。


现在,过年过节的气氛早已淡化,龙腾狮跃的祥和景象恐怕只存在于表演之中。


镇濠、茂竹两村制作泥鸡玩具,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泥鸡外形古朴,价格便宜,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年初一是鸡日,大量泥鸡上市,一时泥鸡啼声四起,真有“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情趣,给人们带来喜悦与欢乐。 


泥鸡的那声雄浑啼叫,唤醒了多少人脑海中的回忆?


曾有的那些修鞋师傅修鞋的时候嘴里噙一两枚小鞋钉,敲敲打打,缝缝补补,看起来凌乱而嘈杂,时不时还跟身边的人开个小玩笑,我想,这估计就是大部分修鞋匠的工作状态。


而修鞋匠在的地方,总有不少欢声笑语。顾客、周围的邻居空余时间都会到修鞋铺坐坐,和修鞋匠聊聊天。



很多年前,开平没有美发厅,人们理发都是这样子的:村里的榕树头下,一镜子,一桌子,一椅子,一面布,一梳子一剪刀。剪刀在头上飞快挥舞,扬起几丝发絮;剃刀干练地从脸上挂过,剃下硬硬的胡茬。


而现在,这样的老手艺在开平却越来越少了……


开平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缝纫机,那可是富有家里人的标配。由于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衣的大规模生产,让当年的缝纫社和裁缝师傅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而以结业告终。现在看到它,只是徒增岁月沧桑的感慨!



榨油作坊,大家小时候都见过不少,小编的妈妈总爱带上一个水壶跑到老街的巷子里提上一桶,提回家一打开,总闻到飘香的花生油、茶油、菜籽油,口水都差点流出来了。而炒出来的菜似乎更加爽口!


而现在大家都涌向超市买桶装食用油、色拉油,因此这种传统榨油方式也开始被逐渐遗忘。



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记忆,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经常看到爷爷坐在门口将藤条在手中缠绕,最后变幻成一个个竹篓、篮子或者簸箕。而一用,就是很多年。


如今,生活中用这些老古董的人越来越少,而现在市面上还存在的篮子是手工艺者对生活的不懈坚持与努力。



旧时的开平,一听到清脆嘹亮的吆喝响彻在大街小巷,很快就有妇女冲出门叫喊:“等下等下,我屋企要弹棉花!”


后来很多弹棉花的手艺人都开了铺子,不过还是用老式木质器具,手工弹棉花。他们手握木槌,不停地敲打弹弓上的牛筋,牛筋一振动,撕碎在棉床上的棉絮就弹松了。这么一来,睡了一冬而板结潮湿的棉絮,恢复了松软和温暖。



“收头发,收长头发”小时候总是会在街头听到这样的吆喝声,蓄了很久的长发在生意人咔嚓一声后,便离自己而去。


但换来的却是一叠零钱,于大人而言是柴米油盐,于小孩而言是最爱的玩具和冰淇淋。



过去每年春天,城里各大街小巷会活跃着一批修理雨伞的手艺人。他们走街串巷,不停地吆喝“修伞……”吆喝声响过之后,总能招来一些拿着坏了的雨伞前去修理的人。可是,现在修伞师傅早已难觅踪影,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修伞业已没有市场。




拯救时光也是个技术活。小的时候和爸爸一起去维修手表,钟表师傅拿着个小镊子将手表“分尸”,然后又神奇地装上。钟表里的螺丝都是超迷你的,要特别小心仔细,很考验钟表师傅的耐心。


现在的手表已沦为了一种“装饰品”。修手表铺现在还会出现在一些小街小巷里,但是不知道未来会不会退出我们的生活...


“阉鸡啰……”“阉鸡啰……”在开平各地的乡镇、圩的集市,或在农村,以前都会听到阉鸡佬走村串巷的叫喊。现在,可能只有在菜市场或墟镇才能见到他们,会这个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或许也不得传承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常可以看到挑着一个担子的木匠走街串巷,然而,随着欧美生活方式的浸入,陶瓷卫生洁具的出现,使得木质的马桶、脚桶、澡桶等用品统统退出了历史舞台,“箍桶喽”,“箍桶”的吆喝声也只能成为人们的回忆。




“磨较剪喽”、“磨菜刀”。这种故意将尾音拉得很长,还夹带一点韵味的吆喝声,对于很多开平人来说,仿佛依然在耳边,这一门古老的手艺已经快被城市的高速发展所淹没。



补镬佬走街串巷,听见“补镬头”嘹亮的声音,人们就忙着找来破锅,排着队伍十分热闹,补完还装一盆水,看看漏不漏,现在已经是看不见了。





以前,总会有些墟镇老师傅打银器, 选料、化料、捶打、雕刻、抛光……两个半小时, 一只精美的银手镯在师傅的手中被打造出来。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许多传统技艺已经因跟不上生产力发展而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那些年代,几乎每家都有一两个人会织鱼网,小编在上世纪90年代上小学那会也会,可是如今全忘了。



科技进步了、社会发展了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但是有些东西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以前的老手艺被更好更新的科技所替代,但是再也没有了亲切感。那些带着时代标志,和我们童年美好记忆的老行当终究会有一天彻底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一种回味悠长的记忆~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其他人也在看


 2017年广东高考录取各批次分数线权威发布!如何报志愿?这里有个“神器”!

 飞来惨祸,开平人见到这东西离它远点!大街上随处可见...

 小伙55万买房款被人刷光!竟然是因为一顿烤肉……

 【惊】别用塑料袋装这些熟食!多种病和它有关,严重或致癌!

 男子鼻腔内“养”了只吸血蚂蟥,竟和平时洗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