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说房子多的赶紧卖房,正确吗?#X102
一、1949年加入国军?
上周在水库发文之后,有些人坐不住了,跑过来劝我。
他们说,你知道你这种行为叫什么吗?
这就等于
1911
年进宫当太监
1945
年投靠日本人
1949
年加入国军
他们认为,现在再谈买房,那不是傻吗?
时代巨变,楼市拐点已至,卖房的时代到来了。
要学就学李莲英。
你看,李莲英多聪明,1911年就死了,连死都死的这么及时,这么幸运。
这部分人是铁杆的空军,逻辑混乱,纯粹就是过来搞笑的,不值得一驳。
还有一部分人的观点比较有迷惑性。
这些人是叶檀老师的粉丝,坚持认为,城市化率已经接近60%了,一般来说城市化率到70%-80%左右,就结束了,所以后面没啥搞头了,水库看来也快凉了。
这样说的人很多,因为这个观点简单粗暴,小学生都能看懂,非常适合传播。
问题在于,适合传播的难道一定就是对的吗?
比如前几日,叶檀老师给某地产站台的时候说,
2018
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9.58%,后面还有20%的增长空间,楼市至少还有十年时间。
这种说法似乎是看好楼市的,商业站台,总不好意思说楼市要下跌了。
如果我们仔细看叶檀老师对于房价的判断,就能看到她的真实想法。
叶檀老师在接受某杂志采访的时候,说:“楼市上有顶,下有低,刚需就应该出手,但是作为资产配置来说,手上大部分资产集中于房地产,显然不是什么好办法。
现在进入后房地产时代了,
在房地产上的配置应该降低到50%,甚至更低。
”
叶檀老师的观点总结出来就是:
楼市区间震荡,上涨每年不会超过10%,低,不能低于10%。刚需该买房,手上资产全部是房地产的该卖房。
这里面实际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城市化到底还有多长时间?
第二个问题是,城市化结束后房价会不会下跌?
我们这里不讨论货币因素,主要谈实际购买力。
因为你房子价格涨的再高,没有人买,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楼市至少还有十年时间,这种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没有看到叶檀老师给出理论依据,从她的讲话来看,是从城市化率着手,大概也是所谓数据分析流,类比其它国家再得出的结论。
其实关于城市化,业界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从西方泊来的。
二、城市化曲线
对于城市化的研究,西方学者总结了一个纳瑟姆(Northam)曲线。
据说大部分的西方国家的城市化都符合这条曲线的规律。
这条曲线业界研究的非常多。
有人根据这个理论,将城市化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30%之前,是缓慢的准备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30%到70%,进入加速城市化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70%以上,是成熟缓慢的阶段。
整个城市化的过程,会形成一条S型曲线,分别有
两个拐点
。
2014
年10月25日,万科宣布地产黄金十年已过,进入白银时代。
所谓楼市“黄金十年、白银十年”的说法就是以这两个拐点为依据的。
在拐点的30%-50%之间,就是所谓黄金十年,50%-70%之间,就是所谓的白银十年,70%往后,是不是该叫青铜十年了?
这是看圣斗士后总结出来的么?
很多人就是听信了这句话,2014年就没有买房,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这里我们还可以按照这个理论粗略的计算
下一个拐点
的时间。
2018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非常接近60%了。
当前城镇化的百分比是每年
0.71%
,而且这个百分比一直是逐步放缓的。
那么按照这个纳瑟姆(Northam)曲线计算,
从60%到70%,至少还有14年,取个整数大致是2035年
。
这是一种粗略的算法,精确的计算方法,需要解一堆微分方程。
这个就是所谓
楼市至少还有十年这种说法的源头
。
这样看来,房子多的是应该卖房啊,城镇化率都已经60%了,是该逃顶了。
写到这里,连我都快信了。
理论完整,论证严密,有图有表,未卜先知,刘伯温在世啊。
非常可惜的是,这些对纳瑟姆(Northam)曲线的解读是
完全错误的
。
主要有两点:
-
1.
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化曲线都是S曲线的,S曲线只是其中一种。
-
2.
所谓的拐点和每个阶段的描述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先说第一点。
需要指出的是,纳瑟姆(Northam)曲线的名字本身就是错误的,是中国学者翻译的时候以讹传讹的结果。
没办法,先入为主,现在国内就只能这么叫了。
其实这条曲线的本质是Logistic函数,这个方法很早就被联合国用来研究城市化了。
这条曲线并不是总是S型的,S型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
影响这条曲线的三个因素是:
人口的增长、城乡人口的替换,城乡人口的迁徙。
这三个因素发生不同的变化,就会有不同的城市化曲线。
而这三个因素和一个国家的制度、经济等等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看几个例子。
在有些国家,城市化曲线可能是一条
下降曲线
。
比如下面这两个国家。
有些地方城市化的曲线是J型曲线,就是没有拐点,
一直城市化达到一个极限
。
HK
的城市化过程完全就是J曲线的例子。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曲线和很多变量都有关系。
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化曲线。
那么,凭什么就这么肯定说,中国的城市化就一定是一个S曲线呢?
我们再说第二点。
S
曲线中的各种拐点,就非常奇怪。
因为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如果经济好的话,人口慢慢迁移到城市,为什么会出现拐点呢?
实际上,如果城市化与经济增长高度适应的话,就不存在所谓拐点问题,而是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情况。
在没有到达上限之前,只要经济持续发展,那么就应该是一条一直向上的曲线,就是上面提到的J型曲线,实际上,说
“厂”字型
曲线更形象。
城市化的速度肯定是越来越慢的,但是肯定不存在拐点问题,而是一条平滑的曲线。
就算城市化结束了,经济继续发展,那也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自然会有新的聚集产生,那就是再城市化。
比如美国城市化进程都100多年了,湾区房价最近几年不是一样上涨?
三、西方式拐点的真实原因
城市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讲城市化没有意义。
农村人口要向城市迁徙,改个户籍是不难的。
比如,一纸命令,将所有农村人口全部改为城市人口,这不就是城市化100%了吗?
但是这种做法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另外,城市化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快越好,必须要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反例就是阿根廷,城市化水平92%,但是依然是一个经济不好,收入不高的国家。
这样的城市化有什么用处呢?
这是典型的
拉美式城市化陷阱
。
所以,真正的难点在于,进城的人口在城市能不能找到养家糊口的工作。
其实整个城市化的拐点只有一个,就是
最高的那个极限
。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当农村人口在农村大规模种地,收入已经不比城里差的时候,城市化就停止了。
这个才是那个自然形成的最高上限。
那么,西方国家形成这种S型曲线拐点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发展越来越慢了,城市无法继续吸纳人口了,生育率越来越低,城市的人口也没有内生增长。
经济越来越差,当然是西方制度的堕落。
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作、闹、懒
。
前几日,在欧洲和一个开小店的华人老板聊天,一个小老板都看得很清楚。
小老板直言不讳的说,欧洲为什么搞成这样,就是因为他们“作”。
他给我举了个例子。
他说,他们这群小老板,现金挺多,别的投资机会也不多,都挺想买第二套房,收收租金。
只要有人愿意买房,这不就是创造工作岗位了吗?
不光是建筑行业,还有家电、水、电、气、网,这些行业都是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提升经济增长的。
但是,你要是在这里买二套房,别人就查你的资金来源,收你的持有税,就搞的你很难受。
这样,就没人敢在这里投资了,经济就越来越差。
这不是“作”是什么?
欧洲可谓是
世界上各种监管最严的地方
。
再说“闹”
前一段时间,你要是去加泰罗尼亚,满地的碎酒瓶子,这种情况下,你说怎么搞经济?
这个不展开,大家自己体会。
最后,说说“懒”
欧洲有各种躺吃福利的人,一些工作的人也不存钱,也不买房,有点钱就去外面旅游消费花光了。
奋斗,不存在的。
连孩子都懒得生,生孩子养孩子多累啊,两个人到处玩多快乐。
这种情况下,经济怎么可以增长呢?
这就是所谓的拐点。
所以,没有拐点,只有西方式的拐点。
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