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四大名旦的人很多,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四大名旦是谁。
四大名旦即梅尚程荀,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他们不是女人,却是女人在舞台上最美的定义。京剧是角儿的艺术,在那个京剧最鼎盛的时代,他们四个人创造了自己的流派,所有戏迷为之疯狂。
现如今,说京剧没落了吗,剧场里仍然有爆满的时候,舞台上也仍有为之努力的身影,那也是现今京剧舞台上最美的青衣身影。她就是史依弘。
「梅尚程荀史依弘」五一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已经过去近四个月了。四个月的时间,上海站演出的余味犹存,
北京站、香港站陆续开票
。
这一波梅尚程荀,一人独占的京剧之风,从南吹到北,从这头吹到那头。
2018年9月27日 国家大剧院
「梅尚程荀史依弘」北京站演出发布会
///
四大名旦 一人独占
四大名旦合演《四五花洞》
四大名旦便装照
2018年5月1日,「梅尚程荀史依弘」在上海大剧院演出。史依弘,一天之内连演四场,梅(梅兰芳)派《苏三起解》、尚(尚小云)派《昭君出塞》、程(程砚秋)派《春闺梦》、荀(荀慧生)派《金玉奴》,四出梅尚程荀各具特色的剧目均由她一人呈现。20分钟内换装上场,从看尽人间疾苦的苏三到为国和亲远嫁的昭君,从活泼伶俐的16岁少女金玉奴到深闺中思念丈夫的张氏。戏台是舞台,也是人生,史依弘一天之内4种身份,阅尽人生百态。
主攻梅派的史依弘,在选取梅派作品上,挑选以唱功为主的《苏三起解》,这也是作为梅派青衣的本工戏;
史依弘《苏三起解》剧照
尚派作品选取以载歌载舞为特点的《昭君出塞》,让观众能享受到京剧“舞蹈”之美,领略尚派刚健婀娜的特有风格;
史依弘《昭君出塞》剧照
程派作品选取以大量借鉴昆曲表演特点、唱做要求颇高的《春闺梦》,让观众沉浸于“梦境”中,感受程之幽咽;
史依弘《春闺梦》剧照
荀派《金玉奴》选段,以传递人性真善美为主题,细节中体现荀派表演艺术的精髓。
史依弘《金玉奴》剧照
///
京派海派 不分流派
京剧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有流派之说。梅兰芳的“样”,尚小云的“棒”,程砚秋的“唱”,荀慧生的“浪”,以四大名旦为首,角儿们各具特色,自成一派。然而程砚秋早年也曾拜梅兰芳为师,两人既是竞争关系,也是良师益友。后来的言慧珠、童芷苓也都唱过四大名旦的戏码。因此,流派之别,只是京剧的不同风格和不同呈现方式。如果能把每一个人物都演得栩栩如生,观众自然会从人物中获得流派的美感。演人物而不是演流派,是「梅尚程荀史依弘」演出伊始的初心。
同样的,早在四大名旦称谓出来之前,按地域文化分,京剧也有海派和京派之分。
海派京剧之说从清末逐渐形成,主要特点是勇于创新改革,它在重视传统的基础上,更注重表现人物及感情;而京派京剧,则代表着传统、严谨、规矩、正统。
两种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对京剧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京剧史上比较有名的海派京剧艺术家有汪笑侬、周信芳、盖叫天等。汪笑侬是一位北方演员,从北京到上海,在上海的舞台上崭露头角,达到巅峰。
海派京剧代表艺术家 汪笑侬
作为当代海派京剧的代表人物,“大美青衣”史依弘对京剧艺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她一直在恪守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2012年,梅腔程韵的《锁麟囊》亮相国家大剧院;2013年,「文武昆乱史依弘」系列,史依弘一人独挑五出传统大戏,有文有武,有京有昆,连演五天,让北京观众过足戏瘾;2014年,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好莱坞杜比剧院首映,突破了京剧形式上的藩篱;改编自法国文豪雨果《巴黎圣母院》的京剧版《圣母院》,史依弘融合京剧的多种艺术手段,给大家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艾丽娅;2017年底,史依弘又带着《霸王别姬》去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园林场地、无耳麦原声、几乎与观众零距离、连演14场、全球直播……史依弘创造了一个自己的时代,一个在那个遥远的鼎盛期之后人们最愿意走进剧场的时代。
史依弘《圣母院》剧照
史依弘《锁麟囊》剧照
史依弘 美国大都会《霸王别姬》剧照
美国大都会演出 观众
///
上海首站演出反馈
媒体
《文汇报》:
史依弘此举不仅是借此展现自己的艺术特点,更是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这种艺术观念就是,我尊重流派,同时我也转益多师,不被流派所束缚。”
“上观新闻”:
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王昭君,摄影师透过高倍放大镜头看她,“真厉害,连翻带打满场飞,唱时都不带喘气。一个转身坐地,声音还是稳,像站在话筒前唱。”
“文青艺评”:
史依弘所以敢这样做,必然是以实力为基础的。这个实力的核心在于她是规规矩矩按照各流派的要求来演,按照各行当的规范来演。根本上,她没有脱离戏曲艺术规律和规范,演人物,而不是演流派;学前辈,但非模仿秀,从而保证了每个剧目演出的严肃性和完整性。
现场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