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气象学家
【气象学家】公众号平台为您解读最新气象科研进展、分享气象实用编程技巧、追踪气象即时资讯。欢迎加入气象AI和Python交流群以及气象博士群!与5W+的专业人士一起交流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昌晚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6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6 小时前  
江南都市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亚洲杯 ·  7 小时前  
江南都市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亚洲杯 ·  7 小时前  
封面新闻  ·  铜梁龙马明日开跑! ·  15 小时前  
封面新闻  ·  铜梁龙马明日开跑! ·  15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气象学家

GRL | 中国体感温度增暖的检测和归因

气象学家  · 公众号  ·  · 2024-04-07 15:03

正文

第一时间获取气象科研资讯

气象学家 公众号 交流群

加入


1


研究背景

人体的冷暖感受与气温、湿度、风速和太阳辐射等一系列气象要素有关;为量化这些要素的综合效应,很早就提出了体感温度的概念。但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对于冷暖变化的刻画通常仅考虑近地表气温趋势,这无法准确反映人体对气候变化的真实感受。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毋庸置疑,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对于中国区域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近地表气温增暖,也已有相当明确的检测和归因结论。然而,上述研究仅考虑温度要素,其结果并不能代表“人体感知到的”的增暖趋势。目前尚无研究直接而全面地分析人类活动对体感温度变化(包括暖季的湿热胁迫和冷季的风寒)的影响。


2


研究内容

本研究基于历史时期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1971–2020年)以及国际耦合气候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全球气候模式资料,使用“最优指纹法”, 对中国大陆区域暖季(5­­-9月)和冷季(11月-次年3月)体感温度的长期变化进行检测和归因 (港澳台资料暂缺)。结果显示,历史时期暖季和冷季平均体感温度的增加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温室气体强迫(其相对贡献超过90%)。此外,城市化影响对基于站点观测资料计算出的全国平均冷季体感温度增加趋势也有约1/6的贡献。上述结果率先揭示“人体感知到的”长期增暖趋势可归因于人类活动外强迫因子,进一步拓展了人类活动引起气候变暖的证据。


1 检测和归因结果。第一行为暖季平均体感温度;第二行为冷季平均体感温度。第一列为体感温度距平(相对于 1971–2000 年)的五年平均值的时间序列,包括观测( OBS ;黑线)、城市化影响( UE ;紫线)、全强迫模拟( ALL ;红线)、温室气体强迫模拟( GHG ;绿线)、自然强迫模拟( NAT ;蓝线)和人为气溶胶强迫模拟( AER ;棕线)的结果,其中红色和蓝色阴影还分别给出了全强迫模拟和自然强迫模拟的多模式 5–95% 范围,以上各曲线对应的趋势值在右侧的柱状图中显示;第二列为基于单信号( ALL )、双信号( ANT+NAT )和三信号( GHG+AER+NAT )分析得出的比例因子的最佳估计值和 5–95% 置信区间;第三列为不同因子的归因变暖及其 5–95% 置信区间


3


论文信息

该成果已在地球科学领域知名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 复旦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张晋韬为论文第一作者,国家气候中心任国玉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Zhang J, Ren G*, You Q. Detection and attribution of human-perceived warming over Chin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4, 51(7): e2023GL106283. https://doi.org/10.1029/2023GL106283


冰陆气前沿






声明: 欢迎转载、转发。气象学家公众号转载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小编 (微信:qxxjgzh) 处理。


往期推荐
获取 ERA5/ERA5-Land再分析数据(36TB/32TB)
获取 全球 GPM降水数据,半小时/逐日(4TB)
获取1998-2019 TRMM 3B42逐日降水数据
获取最新版本CMIP6降尺度数据集30TB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