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早教微观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了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出行请注意!宁德这条路将封闭施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早教微观

接孩子离园时第一句话这么说,将影响孩子一生!(分享给家长)

早教微观  · 公众号  ·  · 2018-09-13 20:07

正文


新学期一天的幼儿园生活结束了,走在从园所把孩子接回家的路上,一切看似平常,其实,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每一句话,都体现着家庭教育的水准与用心。


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回家时,往往是孩子精神最亢奋、思维最活跃的时刻,所以这时的询问,是'亲子交流' 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孩子一天幼儿园生活的提炼升华,家长应该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多关心孩子是否快乐,多用启发式提问给孩子传输'心灵鸡汤'。



别把孩子引导成受害者!


孩子有没有受到'欺负',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如果家长总是 忍不住的问:'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吗?''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孩子就会奋力回顾这一天谁欺负过他,自己什么时候是不愉快的, 就等于唤醒孩子去注意不好的事情。


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孩子每天都会像完成作业一样向家长叙述这一天里的不愉快经历。它直接的后果是,造成孩子每天到班里去注意和寻找那些可能会'欺负'自己的人,孩子恐惧和害怕的目光,就会激起别的孩子产生要打他的想法,形成了所谓的吸引力法则。


一旦造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孩子真的就会成为一名 '受害者'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不仅不愿意再去幼儿园,甚至可能出现社交恐惧、行为退缩等后果,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负面后果。



孩子'打架'没那么可怕!


儿童之所以被成为儿童,是因为他们不成熟,不成熟会带来很多我们成人不可理解的行为。我们可能将这些行为看成问题,如儿童的交往,当一方语言成熟度不够表达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自己跟别人的冲突时,他们就会采取最原始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是打或者推。


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 即使孩子真的'打架'了,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认知他人、认识自己行为后果的机会! 这是孩子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当这种自然现象发生的时候,家长的态度很关键!


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注意唤醒孩子去发现对成长有正面意义的事情,避免孩子去注意对成长没有价值的事情。




接孩子时的问题对比


中国父母接孩子回家时的常见提问:

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今天学什么了?

3、有人欺负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国外 父母接孩子回家时的常见提问:


1、你今天快乐吗?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引导着孩子一生的价值取向。


当我们比较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 况时,孩子也会更加看重自己的生活过程、物质环境,学习成果等,这无可厚非,但是可能会让孩子忽视了自己内心情绪情感的变化、兴趣的建立等。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更容易让孩子有倾谈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明天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和期待。


家长试试这些问题


'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