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置顶我的人
都打开了时间管理的窍门
文 | 找回自我的大头
▼
思维升级 |
软件工具
| 手帐生活 | 书籍精读
最近一段时间,印象笔记迎接7月18日的7周年活动,功能进行大幅度的更新,相继加入了清单、思维导图、新版web编辑器、素材库、助理等重大功能.
其中编辑器将以前作为最小单位的“笔记”,加入下一层次的“内容块”概念。
通过拖动内容块可以很方便调整内容块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针对表格可以很方便做出移动。
虽然印象笔记内置丰富的模板库表格,但是每个人有自己的模板使用习惯。
利用印象笔记的表格功能,可以快速添加列、块、背景色、合并、居中等操作。
今天文章分享如何利用表格来全面管理个人生活,比如习惯打卡、项目看板、爱好清单、睡眠跟踪、打包清单、月/周/日计划。
习惯让事情流程化、清单化、固定化,做事不拖延、高效。
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而且是一系列习惯组成的习惯集。
优先习惯需要培养坚持,比如健身、阅读、复盘计划,不良习惯需要摒弃去除,比如吃饭玩手机,长达1小时的久坐。
有些习惯是早晨做的,比如晨跑、写晨间日记,有些习惯是晚上做的。
比如日回顾、读书,有些习惯是零碎时间做的,比如记账、资讯阅读等,根据个人的不同习惯,用如下表格修改制作成符合自己要求的月习惯打卡表格。
02
项目看板工作法来源于日本企业的高效率工作系统,在一块白板墙上用黑色水笔或便签纸,将事情写在“待办事宜”栏位。
随着事情的推进,将某待办事宜移动到右侧的“进行中事宜”栏位,完成后移动到右侧的“已完成事宜”栏位,直观地看到每个人负责事情的进度。
利用印象笔记表格同样可以制作出自己需求的项目看板模板,比如除了上述的三个栏位,根据GTD思想,我还引入了“参考资料”和“等待中事宜”。
参考资料指的是推进项目需要参考的文档资料,通过印象笔记链接跳转到另外一则笔记查看。
“等待中事宜”指得是指派给别人后我需要跟踪的事宜。
通过印象笔记看板将参考资料、下一步待办行动放在一份笔记表格中管理。
类似于做某任务时可以随时随地随地找到参考文件,做事有序推进掌控,不会拖延。
03
一大堆书籍待阅读、很多电影待观看、许多手游待体验,如何管理已经完成和未开始的事项,印象笔记一站式目录表格同样满足你的需求。
以书籍清单为例,将书籍链接跳转到豆瓣读书或Goodreads,已阅读书籍跳转到印象笔记的读书心得链接,表格作为总览一清二楚。
点击链接查看某本书的细节,整体/细节掌控随时方便切换了解。
04
习惯打卡除了第一大类介绍的是/否型习惯记录之外,还有一类是数据型打卡,比如跟踪睡眠时间,晚上何时入睡,清晨何时起床。
对于晨型人的我来说,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晚上23点前入睡,早晨5点30分之前起床,清晨是我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好的时间段,用来写作整理心得。
印象笔记表格同样满足此类要求,记录日期、入睡时间、起床时间、睡眠时长、备注(未按规定时间执行的原因)。
另外,最近入手了keep手环记录深/浅睡眠及睡眠质量评分有借鉴意义,但是keep手环会失误,把静坐时间也算到睡眠时长中,导致误差很大。
05
晨跑需要的物品、写作需要的物品、游泳需要的物品、踢足球需要的物品、出差需要的物品、旅游需要的物品等等。
上述很多工作生活场景都需要用到这些清单,提醒自己不要遗忘任何一件东西,通过打包清单将物品一一列出核对,减少遗忘、拖延的发生几率。
06